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是集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也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委托管理下沙和白杨两个街道,辖区人口约45万人。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成为杭州市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副中心,综合竞争力多年位列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获得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低碳产业园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集聚领先、产城融合”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大引擎驱动、大产业培育、大平台构筑、大环境优化”四大工程,努力推动经济提升质效、城市提升品质、社会提升水平,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1、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杭州工业经济“主平台”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集聚了松下、东芝、默沙东、康师傅等一大批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全年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总量位列杭州各区(县、市)前列;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近200家。同时,积极抢抓市委、市政府实施“一号工程”的重要机遇,立足开发区实际,大力推进“一园一谷一港”(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智造谷、信息港)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东部人才港”和“东部科技港”,设立了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6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目前,全区已建成投用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省海创园、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同时,创新要素快速集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0多名,其中“国千”、“省千”及“市521”等领军型人才超过6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100多家;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研究联盟中国创新中心、浙工大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项目顺利落户,夯实了创新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近百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创新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3、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引龙头、强链条、促集聚”的原则,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同时,依托出口加工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独特优势,全面启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坚持制度、管理、服务“三个创新”,不断优化通关流程、拓展业务门类、完善基础配套,已经集聚200余家企业参与跨贸业务,业务覆盖、企业集聚、模式创新等走在全国前列,有力助推了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4、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拓展空间,加快发展高端产业,通过“内部挖潜”规划了六个重点功能区,分别是1个总部功能区(杭州东部湾总部基地)、1个高端工业功能区(东部高新产业园)、2个创新产业功能区(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和东部产学研创新示范园)、2个现代服务业功能区(金沙湖中央商务区和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集聚区),六个重点功能区整合优化产业空间约6平方公里。围绕“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全面启动了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功能区基础建设、招大引强、产业培育等各项重点工作。启动开发以来,功能区充分发挥了在全区招商引资和有效投入中的带动作用,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功能提升的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引领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5、城市配套加快完善。2004年,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区定位为“杭州副城”。根据这一决策部署,开发区加快推进由“建区”到“造城”战略转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方针,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副城生活品质。围绕60万规划人口,建设了一批商品住宅、人才专用房、拆迁安置房、外来人口公寓,形成了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格局;建成地铁一号线、德胜东路高架、之江东路下沙段等重大交通设施,实现了区内10分钟接轨地铁、20分钟接轨主城;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和达城、宝龙城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引进了银泰城、印象城、龙湖天街等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持续增强。
6、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以“美丽东部湾”建设为抓手,优化绿地、湿地、河道、建筑物等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一江一湖二廊三园”七大生态功能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品位。同时,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坚决落实“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大气整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区域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上,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落后企业搬迁改造和关停淘汰,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低碳园区试点单位,特别是经过五年努力,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强基、医卫利民、文化惠民、就业促进等民生保障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完善公共服务。全区民生类投入占财政总支出超过35%。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建成近50所中小学、幼儿园,形成了优质品牌办学与均衡特色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基本满足了辖区各个层次人群的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三甲医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15分钟卫生服务圈”。同时,注重加强社区建设,全面完成辖区撤村建居,稳妥推进回迁安置、股份量化等重点工作,努力打造生活富裕、精神富有、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社会和谐的新型社区;针对“创业之区”、“移民新区”实际,围绕服务1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专门建设了邻里中心、新雁公寓等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小区,形成了服务外来人口的下沙模式,邻里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