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沌口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连接蔡甸区与江夏区;该桥南距下游军山长江大桥约7.7千米,北距上游白沙洲长江大桥约8.1千米;东起四环线与武汉至深圳高速公路交汇的立交枢纽,上跨长江水道,西至四环线与武汉至监利高速公路交汇的立交枢纽;途经桥梁主要线路为武汉市四环线。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整体布局
沌口长江大桥分别由水上主桥、两岸引桥、南北两座桥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设计参数
沌口长江大桥线路全长8.599千米,其中跨江桥梁工程部分长度为3.220千米,接线工程部分长度为5.379千米,主桥主跨全长760米,采用(100+275+760+275+100)米的跨径布置。主梁箱梁总宽46米,中心线处梁高4.0米,PK断面钢箱梁的扁平边箱宽13.49米,中纵腹板净间距14.75米,横隔板标准间距3.0米,主梁标准节段12.0米。桥塔高233.7米,其中上塔柱高73.3米,中塔柱高129.3米,下塔柱高31.1米,中塔柱很巧心的斜率为1/5.452,下塔柱横桥向的斜率为1/3.475;桥塔横桥向最宽处宽58.4米,桥塔于桥面以上高度为192.7米,高跨比为0.253;桥塔承台高6米,塔座高3米,下设32根直径3米的桩基。全桥共240根斜拉索,索体采用钢丝的标准强度为1860兆帕,索长至415.2米,单根重量可达29.8吨,斜拉索梁端标准索距为12米,边跨端部索距9米,塔端索距为2.3至2.6米。
功能价值
沌口长江大桥建成后,对于缓解武汉市城区过江交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两圈一带”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沿革
2009年12月30日,武汉市有关部门开展武汉市四环线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2010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原则同意武汉市四环线建设规划方案,并对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2011年7月1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共同组织召开了武汉四环线沌口长江公路大桥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咨询会;10月30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共同组织召开了《武汉市四环线黄家湖长江大桥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内预审会,专家组原则同意该项目采用桥梁形式过江,及原则同意主桥采用760米双塔斜拉桥方案;11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黄家湖长江大桥更名为沌口长江大桥。
2014年4月23日,沌口长江大桥初步设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批复;10月8日,沌口长江大桥动工兴建,进行前期准备工作;12月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四环线江北施工项目部召开现场办公会,正式宣布武汉四环线沌口长江大桥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18日,沌口长江大桥完成南主塔封顶工程;11月25日,沌口长江大桥完成北主塔封顶工程;
2017年6月16日,沌口长江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8月23日,沌口长江大桥完成主桥桥面沥青铺设工作;11月16日,沌口长江大桥完成荷载试验工作,12月28日,沌口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活动及其他
技术难题
施工难点
沌口长江大桥在主桥钢箱梁架设施工时,主要的施工难度及特点为:
1、上部结构钢箱梁除塔区及墩顶节段采用支架施工外,其余采用全悬臂吊装,悬臂长,影响线形及内力控制的因素较多;
2、钢箱梁吊装施工及安装精度控制难度大;
3、中跨采取顶推辅助合龙施工,需要精心组织;
4、结构跨度达,集合非线形效应明显。
建设技术
沌口长江大桥主要采用的建设技术及创新有:
1、提出了大吨位“弹性和阻尼”复合式阻尼器,兼顾了大桥的抗震、静力及疲劳受力性能,提高了该桥二类稳定系数,演唱了伸缩缝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获得了大桥综合使用性能的提升;
2、宽幅主梁采用带中纵腹板的PK箱形断面,并适当增加梁高,弱化了其剪力滞效应;
3、利用小型只能焊接机器人,实现钢桥面板与纵向U肋内,外双面角焊缝连接构造,双面焊构造大幅提升了焊缝连接的静力及疲劳强度,杜绝了单面焊接工艺的过熔、焊透缺陷;
4、通过优化过焊孔形状及加厚横板顶部区域的齿形板,答复降低了易开裂部位的疲劳应力幅,使其承受疲劳荷载的作用次数提高了约5倍;
5、提出区别对待内、外侧车道桥面系结构的设计思想,提高外侧车道范围的桥面板横桥向局部刚度,减小铺装结构的横桥向应变,有利于提高铺装的耐久度;
6、通过对中塔柱设置向预拱,使塔柱轴力产生偏心弯矩,以抵消由塔柱自重产生的横向弯矩,改善了桥塔受力。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