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跑帷子

时间:2024/11/21 21:26:2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跑帷子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形于秦汉,盛于宋、元、明、清和民初,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民俗舞蹈,历史悠久,阵势古朴,变化多端,寓意深刻,寓含着“因果报应”理念、和揭示天象、节气变化的特点。在中国民间,跑帷子又称帷子”,具有底层、民间、边缘的文化形态,覆盖于豫北、冀南大片地区,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成为豫北一带影响力、渗透力极强的中国传统文艺表演形式,具有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特点!2008年06月07日,跑帷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Ⅲ-50
  • 申报地区: 河南省
详细介绍

象征意义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帷子共有24杆,象征着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根帷头上的十二幅画面,象征着天干地支十二属相;帷头上的144个绣球,象征着宇宙漫天星辰。另有两面分别绣有太极图和日月祥云的彩旗,称为“彩子”,象征着天地间阴阳交泰、化生万物的气象。

持彩子的男青年称为“彩头”。此外,还配有十八面威风锣鼓、马号、三眼炮等。表演时,当锣鼓响起,马号吹动,二十四杆彩帷分为两队,在两位彩头的引领下,踏着锣鼓的节奏,相互回环穿行,奔走如飞,远望如万马奔腾,近观似雄兵列阵。每当一场跑完,炮手立刻鸣炮定格。倘若在帷伞内按上灯火,晚上表演也十分引人。身着彩装的小伙子们手执帷杆,虎虎生风,两队帷灯在夜空下穿行,犹如火云变幻,金龙起舞,场面非常壮观。跑帷子,寄托着国泰民安、人间升平的理想和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祈盼。

历史沿革

冀南帷子舞历史悠久,据古《磁州志》载:“帷子舞盛传于冀南,以南大峪村帷子为最。”每年赴州县参加春节花会调演。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南大峪帷子在州府前的一次帷子舞中,所跑出的“天上一品”字形,曾获州官嘉奖。在演出的内容上,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帷子舞以“左右海眼太极图”开始,诸如“一字长河”、“双龙出水”、“小唐王乱点三军”、“四马同堂”、“五魁及第”、“天下太平”等套路,至今仍流传不衰。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独创出“大干四化”、“九州团圆”、“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等字形,且每年都翻出新的花样,使这一古朴的传统民间花会艺术形式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不断焕发出新的风采.

相关传说

汤阴县“跑帷子” 产生于县东15华里的古隆化社,有着生动的历史传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形于秦汉,盛于宋、元、明、清和民初,是一种由古代战争衍生出的广场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阵势古朴,变化多端,寓意深刻,寓含着“因果报应”理念、和揭示天象、节气变化的特点。在民间,“跑帷子”又称“帷子舞”,具有底层、民间、边缘的文化形态,覆盖于豫北、冀南大片地区,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成为豫北一带影响力、渗透力极强的传统文艺表演形式,具有典型的民俗文化艺术特点。

风格特色

艺术特点

“跑帷子”结合了古代战争的阵形场面,有自己独特的舞步、阵式、道具、配乐。表演由主干48人(或72人)、辅助180多人共计200多人组成,是一项集体表演的大型广场传统舞蹈,场面十分壮观。

传统含义

“跑帷子”有着很深刻的传统文化含义,每队24人为一“蓬”。本指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在“帷子舞”中则寓含古时军队的基层编制单位。每蓬24,3蓬则72,构成一个“帷子舞”的群体,72同时又与时令相吻合。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跑帷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跑帷子 小编为您整理跑帷子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