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时间:2024/9/19 22:23:0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是胡庆余堂所保存下来的传统商贸习俗,内容丰富。“戒欺”文化。“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由胡雪岩亲笔写就。一百三十余年来,胡庆余堂始终恪守“戒欺”原则,秉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医药文化,形成了以“戒欺”为内涵特色的经商理念和店规。这种理念具有超越企业层面、倡导社会公德的特征。2006年05月20日,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Ⅸ-8
  • 申报地区: 浙江省
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在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药铺,地处杭州清河坊。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文化特征

文化

胡庆余堂有着丰富独特的中药文化,如创立药铺时提出的“是乃仁术”,在制药上遵循“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在经营上提倡“真不二价”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戒欺”文化。“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 “戒欺”匾额由胡雪岩亲笔写就,秉承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医药文化,成为胡庆余堂饮誉百年的立业之本。

技艺

中成药制作十分注重炮制,而炮制技能恰是中药之精华所在。坊间早有“炮制不严而药性不准”之说。炮制分为:修制(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润、漂、水飞)、火制(炙、烫、煅、煨)、水火共制(煮、蒸、炖)等,胡庆余堂历来讲究遵古炮制,凡学徒进门头3年,必先经过学“炮制”这一关。如麻黄要去节、莲子要去芯、肉桂要刮皮、五倍子要去毛等,已列为制作规矩。

胡庆余堂初创期,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验方、秘方,研制成胡庆余堂特有中成药。为了使口头相传的技能得以保护和传承,当时的员工用毛笔将这些“中药处方和工艺”手写成文,尊为“堂簿”。1960年,由胡庆余堂起草将中成药的传统处方和泡制工艺汇编成册,以浙江省卫生厅的名义出版,作为全省中药行业的制药规范。

传承价值

胡庆余堂是保护、继承、发展、传播我国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是构成杭州人文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庆余堂自问世以来,其字号一直延用至今,始终秉承“戒欺”、“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传承了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建筑群保持基本完整。胡庆余堂店屋不仅是杭州规模最大,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而少见的商业性古建筑群。

传承人物

冯根生,男,汉族,1934年7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现居杭州。2007年6月,冯根生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杭州市申报。冯根生出身于一个医药世家,其祖父冯云生、父亲冯芝芳均是闻名遐迩的国药老字号胡庆余堂的资深药工,冯根生14岁时进入国药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做学徒。1972年7月,杭州第二中药厂成立,冯根生被任命为厂长。1992年9月,任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冯根生在胡庆余堂濒临倒闭、负债近亿元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兼并了胡庆余堂,保住了这一百年老店。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小编为您整理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