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杨柳青木版年画

时间:2024/9/19 22:15:4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是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Ⅶ-1
  • 申报地区: 天津市

一、杨柳青木版年画

  •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 2006年0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发展历史

孕育时期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

杨柳青年画已知最早的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

鼎盛时期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

鼎盛时期,杨柳青年画发展到以杨柳青镇为中心,包括周遭的南乡三十二村庄(杨柳青、周家庄、李家庄、赵家庄、古佛寺、炒米店、木厂、冯高庄、郭家庄、大杜庄、小杜庄、宣家院、毕家村、小甸子村、宫家庄、阎家庄、康庄、房家庄、东西流城村、老君堂、岳家开、王家村、大沙窝、小沙窝、新口村、郑家庄)都在印制年画。 ? ?

蓬勃发展

解放后,杨柳青年画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随着政府对年画的扶持和民间艺人对乡土艺术感情之深,杨柳青年画发展迅猛,其知名度也日益提高,杨柳青的年画作坊蓬勃发展起来。

制作方法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艺术特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

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题材范围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码等,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

年画特点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莲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制作时,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

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工细腻,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种工序。年画作坊拥有画师、雕版师、刷印工、裱工,还有以填色、开脸为副业的农民。一张年画除主要领先画师创作外,从刻版到水印加彩完成,还要众多民间艺人通力合作。其中杨柳青的画师尤有相当高的技艺,清代时有的还曾被如入宫廷,北京前门外一带画店中也有杨柳青画师,清末又有上海画家钱慧安受聘为杨柳青年画创稿。

杨柳青年画历史长,渊源久远,产量多,制作精细,在中国民间年画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传承保护

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木版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日战争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抢救杨柳青年画的工作随即展开。

1953年,韩春荣、霍玉堂等六位老艺人组成“杨柳青年画生产互助组”,恢复了生产。

1956年,“杨柳青镇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画社影响逐渐扩大。

1958年,天津荣宝斋、德裕公画店归并,成立“天津杨柳青画店”,后更名为天津杨柳青画社。它的成立,使杨柳青木版年画成为中国最早被国家以成立专业性经营单位方式予以保护的艺术种类。

随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杨柳青年画的抢救―――画社四处寻访,收集了6000余块年画古版和明代以后的年画样品一万余张;而老艺人们云集画社,也使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全部制作技艺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1960年的正月初二,周恩来总理亲临杨柳青画店,对年画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1960年画社招收第一批学徒,同年,画社迁往天津市内。

20世纪60年代,年画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木版手绘年画基本被机制印刷年画挤出了市场。画社以出版连环画、胶印年画等产品的收入,补贴传统杨柳青年画的抢救与保护。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经济起飞,家居环境的改变,胶印年画需求大幅滑坡,画社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后来,传统木版手绘年画作为艺术品重获青睐,产量逐年攀升。

除杨柳青年画社外,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民间年画作坊也在杨柳青重新兴起,以霍庆顺、霍庆有兄弟为代表的霍氏家族在杨柳青镇建起了新时期镇上第一家年画作坊。

2004年,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追溯、整理及研究工作启动。

同年,天津市文化局和杨柳青画社在天津举办“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保护工程研讨会暨杨柳青画社藏品展”。

200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精品展”。

2006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

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杨柳青画社被命名为天津老字号,成为天津标志性品牌商铺。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0年5月9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杨柳青木版年画 小编为您整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