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大弦戏

时间:2024/11/21 20:51:5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弦戏原称公兴班,又名弦子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传统多声腔戏曲剧种之一,它以河南开封、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一般认为大弦戏与唐代宫廷的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滑县、濮阳县联合申报的“大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44
  • 申报地区: 山东省,河南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大弦戏(山东省),编号:Ⅳ-44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3)保护单位: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

2、大弦戏(河南省),编号:Ⅳ-44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滑县

(3)保护单位:滑县大弦戏剧团

3、大弦戏(河南省),编号:Ⅳ-44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濮阳县

(3)保护单位:濮阳县大弦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历史源源

大弦戏是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的一个古老剧种,其范围以河南省的开封、濮阳为中心。其名字来源是因为大弦戏曲牌起奏均以"三弦"领头起板,所以叫"弦子戏"。至于冠以"大"字,是因为濮阳大弦戏起源于唐朝宫廷梨园御戏,为"梨园弟子"所创。唐王朝衰亡后,唐朝宫廷"梨园弟子"纷纷迁往宋都开封。为纪念梨园的祖师爷唐玄宗,"梨园弟子"还在朱仙镇建了一处庙堂,俗称"唐王庙"。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朱仙镇的群众还敲锣打鼓迎接到那里去的濮阳大弦戏团社,并四处传告:"御戏进镇了,都不要说狂话"。演员们到街上买东西格外便宜,有的甚至不收钱。过去其他剧种的演员都称濮阳大弦戏演员为"师傅",而濮阳大弦戏演员是从不称其他剧种演员为师傅的。每逢迎神庙会,会主必亲带香、烛、纸、炮去请弦戏,先得给弦戏供奉的"祖师爷"(唐玄宗)烧香、叩头、放鞭炮,然后,弦戏班才应邀前往。若与其他剧种对戏,必先等弦戏打开锣方能开戏。当年大弦戏的繁荣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人们尊大弦戏为戏剧之祖--郎神唐玄宗所创建的"梨园戏"为正宗。

濮阳大弦戏原称"公兴班",自宋朝年间座班于濮阳至今千年不散。抗战时期濮阳大弦戏班积极宣传抗日,归冀鲁豫军区管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并涌现出多名英烈人物。解放后该团归平原省管辖,更名为"新新剧社",1953年平原省撤销,复归濮阳县所辖,又更名为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文革"中大弦戏剧团曾被一度砍掉,后经多方努力,1973年国务院文化组、河南省委宣传部专门下文保留了这一稀有剧种。

濮阳大弦戏源于唐代宫廷音乐。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一书中提到的诸多唐宋大曲里,其中[黄莺儿],[出队子]、[调笑令]、[滚绣球]、[海里花]、[江头金桂]、[拉花甘州]等均原汁原味地保留在大弦戏的曲牌之中,从其拥有众多大曲和在大曲中又有其核心“五大套曲”的情形来看,宋代以前大曲联套现象在该剧种得以印正。

至今还保持着古代的演出形式,如唐代以前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如“拉江须”,“打关西”等),“拴搐艳段”(如“拐妗子”、“奇中遇”、“观灯”等)、“赤脚戏”(如“薛刚打朝”、“西岐”、“红 大弦戏娘下书”等)。这些特征证明濮阳大弦戏至少在宋代即已存在,元代趋于成熟,明初进入鼎盛期。滑县早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就有大弦戏活动的踪迹(在“滑台重修明福寺碑”的副碑上有:“……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的记载),明万历年间有规模较大的班社“公兴班”座班滑县。清朝大弦戏到了鼎盛时期,班社增多,仅汴梁一带就有十八班社,分“礼”、“敬”、“旺”三门,后“礼”门出去了山东;“敬”门流入滑县;“旺”门去向不明。“敬”门流入滑县与“公兴班”合并,实力增强,影响较大。清光绪年间,易名“大兴班”。1948年被冀、鲁、豫边区政府命名为“民众剧社”,归平原省管理。1952年移交滑县,并被命名为“滑县大弦戏剧团”,1960年濮阳县大弦戏剧团撤销,与滑县合并,称滑县大弦戏剧团。1969年(文革期间)与滑县豫剧团合并,大弦戏在全国绝迹,1979年恢复建制。

大弦戏是一个古老的多声腔剧种,有丰富的剧目和音乐资源。

传统剧目

大弦戏历史悠久,传统剧目众多,擅长演出的打、破、反、战、斩等一类的袍带戏和架子花脸戏就有200余部。如:五平、五关、五打擂、十二山。《平王庆》、《平西辽》、《平东方明》、《平安王》、《平方腊》、《雁门关》、《反五关》、《虎牢关》、《过五关》、《守五关》、《燕青打擂》、《鲍金花打擂》、《秦琼打擂》、《呼延庆打擂》、《杨七郎打擂》、《两架山》、《牛头山》、《赵公明下山》、《殷洪下山》、《广武山》、《李密下山、《三霄下山》、《火灵圣母下山》、《张奎下山》、《临潼山》、《孙膑下山》、《黑虎山》,还有《杨府挑将》、《薛刚打朝》等。

艺术特色

乐曲

濮阳大弦戏主要乐器为三弦、锡笛、大笛、锣笛、横笛和笙。用锡笛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锣笛、横笛伴奏的称为粗曲,其中锡笛为大弦戏祖传独有的乐器。大弦戏唱腔音乐为曲牌体,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组成,五大套曲为:(一)"海里花"、"江头金桂";(二)"高黄莺"、"塌黄莺";(三)"驻云飞"、"驻马听";(四)"懒画眉"、"懒画杆";(五)"二反"、"皂角";散曲有"山坡羊"、"步步娇"等,还有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民间俗曲小令。唱腔多于尾音处提高八度,道白多用韵白,且以三弦伴奏。在表现武戏场面时用大铙、大钹和大号,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唱腔换牌频繁,音节跳度较大,吐口用真嗓,行腔用假嗓,红生多用胸腔共鸣间配喉音,生旦多用鼻腔共鸣,多高音,净角多用腹腔共鸣,行腔短促,间以真假嗓结合,音域宽厚雄浑,行腔入律得体。奏文曲"懒画眉"、"步步娇"时,缠绵悱恻,柔和细腻;奏武曲"武耍孩"、"高头撵"时,则如金戈相加,战马嘶风,激人奋志。文场乐抑扬顿挫有致,喜怒哀乐有别,武场镲铙锣鼓,随节骤起,古朴劲烈。素有"大弦戏唱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等美誉。各类曲牌400余支,经过抢救性挖掘,现整理出180余支,还有近百支曲牌和200余本剧目等待资金抢救保护。

曲牌

该剧种音乐受元、明弦索发展而成,既有唐“乐府”曲,唐、宋大曲,宋元杂剧,北曲,又有其它俗令小调和散曲等组成,属北曲系统。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具有古朴俊烈,泼辣刚毅的风格。牌繁多,统分“唱腔曲牌”“器乐曲牌”两大类,又分文、武两类。文曲柔婉细腻,缠绵悱恻,武曲高亢激昂、清丽劲切。锡笛曲是大弦戏的主奏曲,按调分为B、E、A、D、C五大调,又称五大套。锡笛曲代表曲有B调(1=B)“喜归朝”、“玉芙蓉”、“雁儿落”、“红纳袄”,“园林好”等;E调(1=E)“山坡羊”、“高黄莺”、“塌黄莺”、“一封书”、“傍妆台”等;

乐曲曲牌又叫牌子,分大笛牌子、锡笛牌子。大笛牌子以大笛为主奏,牌子简短,多用于散朝、行兵、饮酒等;如“尾”(Yi)“唢呐皮”“园林好”。锡笛牌子包括五种(过门),多用于游场或欢乐场面,三弦牌子为2/4节拍,有的用于思考、回忆的场面,如“爬桥”;有的专为说干板时所用,如“干板令”;还有的适于忧闷场合,如“闷葫芦”等.

唱腔

大弦戏的唱腔音乐属曲牌体,主要由【海里花】、【江头金桂】等五大套曲和【山坡羊】、【步步娇】等散曲组成,此外还部分吸收了青阳腔、石牌腔、弦索高腔、罗罗腔及其他民间俗曲小令的音乐,共有各类曲牌四百余支,现已挖掘整理出一百八十余支。大弦戏的伴奏有软场、硬场之分,软场主要乐器包括三弦、锡笛、大笛、横笛、笙等,锡笛是大弦戏独有的乐器,用它伴奏的称为细曲,用大笛、笛、横笛伴奏的则称为粗曲;硬场除一般打击乐器外,还使用四大扇、尖子号及螺号等,以烘托紧张、激越的气氛。大弦戏唱腔中曲牌更换频繁,音节跳度较大,演员吐口用真嗓,行腔则用假嗓。

大弦戏的脚色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花面脸谱细腻讲究,富于个性。至今大弦戏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传统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拴搐艳段"及"赤膊戏"等,其表演以梅花拳、洪拳为基架,粗犷泼辣、古朴浑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枪上阵,惊险刺激,其中的一些绝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砸瓦"等更是令观众惊叹不已。

乐队

分软场、硬场。软场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锡笛、罗笛、大笛、竹笛(横笛)、笙等;硬场除有其他剧种的打击乐外,还有四大扇、尖子号、螺号等。

⑴锡笛,用锡制成的小唢呐,长30公分(其中笛哨长1公分,直径0.4公分,笛上口直径2.2公分,下口直径5.6公分),声音清脆响亮,最长用的是F调(第一孔为“6”),其次为D调(第一孔为“3”),C调(第一孔为“4”);是祖传独有,并是土奏乐器;

⑵哕笛,似锡笛而略大,比锡笛低一个全音;是罗笛曲的主奏乐器;

⑶竹笛,即六孔竹笛,为竹笛曲的主奏乐器,也作锡笛、罗笛的配奏乐器;

⑷大笛,即两节唢呐,常用C调(第一孔为“2”)其次为F调或A调;为大笛曲的主奏乐器;

⑸笙,总长53.5公分,是乐队中的配奏乐器;

⑹三弦,总长98公分,(里弦87公分,中弦85公分,外弦83公分),为曲子的起板领头乐器.

⑺四大扇,系大铙,大镲合称(大铙直径44.5公分,大镲42.5公分),铙形同京剧水镲,音色为“烘”,镲形同一般手镲,音色为“义”,多用于紧张气氛和战斗场合;

⑻大号,俗称尖子号,状如喇叭细而长,总长128公分,下有号腕,上有号嘴(号嘴直径4公分,号腕15公分),声音尖锐嘹亮,可上下滑动,不能吹奏音阶,武场用以配合战斗气氛.螺号与尖子号性能基本相同。梆子一般只在有节奏的数板中使用,如“高头撵”。

乐器

文场面

⑴锡笛:大弦戏第一主奏乐器。纯锡制成,七寸见长,八孔、锡或铜碗.发音清脆嘹亮,音色别致绵醇,音域最宽可达十六度,有极强的表现力,也是该剧种的特色乐器,可奏五个调。

⑵笙:大弦戏配奏乐器。有方,圆两种,比一般笙增加两个半音可奏五个调。

⑶三弦:大弦戏的起板领奏乐器。板、皮面皆有.

⑷竹笛:竹笛曲的主奏乐器。

⑸大笛:大笛曲的主奏乐器.一般不配其他乐器.

⑹尖子号:制造气氛的配奏乐器,下部喇叭颈长而细,4尺半长,顶部有一小圆碗,中开细孔,直接对着小圆碗吹奏的叫硬号,用薄皮蒙在号咀上吹的称软号。

⑺吸收乐器:二胡、琵琶、大提琴、中胡等多种。

武场面

⑴鼓:分边鼓、堂鼓、大鼓、战鼓四种,近年增添了小军鼓。

⑵锣:鸣锣、低音大锣、中音锣、高音锣、二锣、云锣等。

⑶钹类:有大铙、大镲,手镲、小钹。

⑷击节乐器:碰铃、手板、鼓条等。

在大弦戏的乐器中,其中最主要的是锡笛、笙、三弦这“三大件”乐器。

表演艺术

行当

演员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表演既有唐宫廷的痕迹,又有北方戏剧刚健劲拨,豪迈威猛之风;还有古杂技功底和宋太祖的大洪拳架式,形成了独特的手势,台步、架势、亮相的艺术风格.素有李奎笑、敬德傲、张飞出场三不照之说.

脸谱

脸谱讲究,化妆细腻,人物性格分明,如:秦琼红脸五道眉、敬德黑脸三块瓦、杨七花脸细而俊、张飞黑花倒丝钩、牛皋铜铃两竖眉等有别于其他剧种。

传承意义

大弦戏被视为御戏,大戏。常被群众用来祭祀,庆典、敬神等;它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豫北、鲁西、晋东、冀南等地区的城市乡村,特别是农村古庙会或亲人祭祀,常请大弦戏前去演出,该剧种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艺很受观众喜爱,目前该剧种在豫北等地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中,还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弦戏】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弦戏 小编为您整理大弦戏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