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

时间:2024/11/21 20:13:1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别名: 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
  •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4A级景区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了馆名。目前,馆内藏有历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文物资料200多件,打捞舰船文物300多件。

景点景观

北洋海军提督署

北洋海军提督署,又称“水师衙门”,为清代北洋海军军事指挥中心,位于刘公岛南坡中部偏西,建于1887年,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衙署平面呈长方形,周以毛石围墙。大门建筑为三开间,正上方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大门外东西两侧各置一乐亭,飞檐翘角,四面歇山;南面与之相连,建东西辕门各一;东西辕门内左右对称树立刁斗旗杆两支。西辕门以西20米处,建二层了望楼。

提督署为清式砖木举架、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木结构形式,按中轴线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的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和祭祀厅,东、西两路有长廊贯通南北,各厅、厢、院落之间,廊庑相接,曲缦回环,雕梁画栋,浑然一体。院内东南角有演武厅一座,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屋宇高敞,空间宽阔,内有挑檐式舞台一座,是衙署内较为坚固、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提督署保存完整,多次修缮,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主要陈列展示场馆。

龙王庙与戏楼

龙王庙与戏楼:位于北洋海军提督署西100米处。龙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后存建筑系北洋海军时期重建。四合院布局,由正门、前倒厅、正殿、东西厢房组成。占地1700平方米。

龙王庙大门正前9米建有戏楼,由戏台和化妆室组成。戏楼屋顶由四根八棱花岗石巨柱相撑,台前两角石柱上雕楹联一幅,上联“龙袍乌纱帽如花石斑斓辉光照耀玉皇阁”,下联“奏响管弦声似波涛汹涌音韵传闻望海楼”,正中拱额题横批为“寰海镜清”。化妆间两开间,南面两窗,北面西间开门。

庙前戏楼西北角,有朴树一株,树龄百年以上,为威海境内稀有树种。1999年,维修戏楼,重新彩绘油漆。2000年,根据历史照片资料,恢复正门前两侧旗杆。

丁汝昌寓所

丁汝昌寓所,位于提督署以西200米处,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官邸,又称“小丁公府”。建于1888年,由中区、西区和东区三区组成,总占地近2万平方米。

中区包括前花园、寓所主体建筑和后花园三部分,占地7000平方米。寓所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仿照丁汝昌在安徽巢湖汪郎中村的故居布局,分左中右三跨院落。中跨院为四合院式,有正厅、东西厢房和倒厅,院内西侧有丁汝昌亲手栽植的一株紫藤。1987年移交地方文物部门管理后修复开放。

西区前部大门与倒座系丁汝昌寓所原有建筑。1998年6月,辟为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院内增建长18.88米、总高3米的“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镌包括洋员在内的北洋海军将士600余人姓名。

威海水师学堂

威海水师学堂,位于刘公岛丁汝昌寓所西300米处。建于1890年,甲午战争中遭战火,损毁严重。后存照壁、小戏楼、俱乐部、东西辕门和一些房舍。

学堂占地1.8万平方米,周围环绕石砌堞墙和围墙。2004年6月,完成全面维修保护并对外开放。修复了堞墙、照壁、戏楼、凉亭、俱乐部以及英租时期的3座建筑,复建大门、倒座、东西厢房、教室、宿舍、食堂等已毁建筑。水师学堂内部,依据史料进行原状复原陈列。

铁码头,位于刘公岛丁汝昌寓所西南300米处。平面呈“T”字形,长205米、宽6.9米、水深7米,墩桩凝结如石,坚实耐用。铁码头栈桥上有铁轨与屯煤所、工程局、机器局、鱼雷修理厂相联。1915年、1935年、1953年三次维修改造和养护,1971年又增建南端西段的石质丁字形引桥。

麻井子船坞

麻井子船坞,位于刘公岛西部南岸黄岛炮台与水师学堂之间,1887年(光绪十三年)建,总占地8万多平方米。泊船坞池平面呈不规则梯形,块石砌筑。北侧堤长280米,系填海而成,兼为连接黄岛炮台的通道;南侧堤长320米,是船艇主要靠泊区;西侧堤为防波堤。西侧南端设出入口,宽60米,防波堤上建航标灯塔一座。

公所后炮台

公所后炮台,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包括半地下兵舍与炮位两部分。半地下兵舍紧依炮台南面劈山而建,赭红色花岗石砌筑,石制檐口、立垛、腰线、排水口、门窗拱券等,外观呈明显的欧洲建筑风格;兵舍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皆可经坑道直达炮位。地面炮位两座,呈圆坑形,毁于甲午战争。1989年修复其中1座,对外开放。

刘公岛岛内其它炮台形制与所后炮台近似。黄岛炮台在岛西端,东泓炮台在岛东端,岛中部主峰为旗顶山炮台,均已修复并对外开放。

日岛炮台

日岛炮台,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原为礁石滩,北洋海军时期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而成。建地阱炮台1座,内置平射炮6门,地阱炮2门。炮台地阱深2米,径11米,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间,保存较好。甲午威海之战中,北洋海军“康济”舰管带萨镇冰率30名水兵守此炮台,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历史沿革

威海地处北方的军事要冲,明初就开始在此处设置卫所,建筑军城以防备倭寇,刘公岛横踞海上,是北部海防的重要前哨。1887(光绪十三年),清政府修建旅顺、威海卫两大军港,建立了北洋水师,并在刘公岛设立了海军提督署。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发生大规模海战,邓世昌等清军将领英勇阵亡,日军也有损伤。

在战争的关键阶段,清政府采取了避战求和的政策,下令北洋水师缩守威海卫。1895年2月日军陆海两军分两路围攻威海卫,攻陷了威海卫南北炮台,并用军舰封锁港口,后来北洋水师的爱国官兵奋力抵抗,但终因处于不利形势,最终全军覆没,海军提督丁汝昌等在此次海战中殉国。

荣誉及其他

1977年12月23日,北洋海军提督署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6月,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列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

2000年9月,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28处北洋海军及其甲午战争遗迹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其中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水师学堂内包含部分稍晚增建的英式建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 小编为您整理威海市环翠区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地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