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大布苏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4/11/7 8:51: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处。处在松辽平原西部沉降带中心,嫩江与辽河之间广大闭流区中。199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2005年8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

  •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93年建区)
  • 所在地/隶属: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
详细介绍

基本简介

大布苏国家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潜蚀地质地貌—泥林,湖区和过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晚更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及化石产地以及天然盐碱湖泡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水生生太系统、盐碱滩地和草甸与沼泽生态系统)。区内建有向公众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及科普知识阅览室,馆内分为三大展厅,分别为:披毛犀展厅、鸟类标本展厅、古脊椎化石展厅。四个展室分别为:昆虫标本展室、植物标本展室、地质标本展室、地域文化展室。

历史沿革

199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

2002年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多年平均气温为4.7℃,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4.9℃,7月份平均气温为24.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0mm左右,且6、7、8三个月降水量点全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多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年无霜期145天。

土壤特点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有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和粟钙土等。

水文特点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南部松辽分水岭的北侧,地处长岭-乾安全新世上升区,湖盆座落在海拔150m左右的阶地平原;南部是松辽分水岭,东部是伏龙泉-王府高台地,西部和北部有霍林河和嫩江泛滥平原。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依靠湖面天然降水和坡面径流补给,集水面积近230km2,雨季水域面积37.5km2。湖的西部有季节性入湖冲沟10条,东部冲沟4条系依靠地下潜水补给,为常年有水的入湖河。该湖为闭流湖泊,其水量入不敷出,湖水不断盐碱化,矿化度高达670g/l,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钠亚型。

湿地所在地周围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可分成为草甸、沼泽、盐碱滩、耕地等,由于长期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农业开发活动日益加大,大布苏湖周围原有的地带性草场即羊草草场类型受到很大破坏,目前大部分转化成杂类草草场和草甸草场,主要的放牧地则是草甸草场和沼泽化草甸。在湖盆区内,主要的植物群落则是草甸沼泽、芦苇湿地、盐碱地和岸边的少量旱生植物群落。

区域范围

吉林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800公顷 ,缓冲区面积4400公顷,实验区面积28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范围在东经123°36′-123°42′、北纬44°45′-44°50′之间,东界为夙字村东南海拔151.3米山峰往东南至最高点海拔172.8米 ,至学字村北海拔151.5米山峰,沿泥林东沟头至海拔163.6米,往南至入字村东海拔158.4米,至保护区东南角海拔152.5米;由此折向西,至西物字村北海拔150.7米,经姑字村北海拔145.3米,叔字村北海拔145.2米,为南边界;由此往北经聂字村东海拔149.7米,温字村至通让铁路海拔138.5米为西边界;往东经兴字村南海拔140.2米,大布苏镇南海拔138.5米,夙字村南至海拔151.1米制高点为北边界。

地质构造

大布苏湖的成因,学者们也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称"构造湖";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霍林河改道遗留的湖,受构造影响,称作"遗留湖"。后者认为大布苏湖、花敖泡、查干泡之间分布着众多泡泽,过去似曾连成一体,当是霍林河的古河道。霍林河在通榆一带转向东北呈一条断流,是受松辽分水岭抬升影响所致。大布苏湖是盐碱湖,而遍布四周的泉水和陷坑却是淡水。他们认为可能是受构造影响,深层地下水断裂带上升的结果,另外,据钻探资料和卫星照片分析推断,大布苏湖水曾向东岸扩展出五公里左右,就是说湖东岸高出水面五十多米的狼牙坝一带当年竟是湖底。从地貌特征看,这可能是地壳不均匀构造运动,局部地方抬升造成的,大布苏湖面积比原来缩小了。

自然环境

大布苏自然保护区是以大布苏湖这一相对封闭的现代湖盆范围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总面积为11000 hm2左右,其中现代湖盆面积为8118 hm2,雨季期间水域总面积为3750 hm2,盐碱地面积为1022 hm2,其余为湿草甸和沼泽(其中芦苇面积为3300hm2左右),湖中陆地最低海拔为119.8m,湖水水深一般为1m左右。 大布苏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松辽分水岭的北侧,地处长岭-乾安全新世上升区,湖盆座落在海拔150m左右的阶地平原;南部是松辽分水岭,东部是伏龙泉-王府高台地,西部和北部有霍林河和嫩江泛滥平原。大布苏湖的湖水是依靠湖面天然降水和坡面径流补给,集水面积近230km2,雨季水域面积37.5 km2。湖的西部有季节性入湖冲沟10条,东部冲沟4条系依靠地下潜水补给,为常年有水的入湖河。该湖为闭流湖泊,其水量入不敷出,湖水不断盐碱化,矿化度高达670g/l,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钠亚型。

保护区所在地周围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可分成为草甸、沼泽、盐碱滩、耕地等,由于长期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农业开发活动日益加大,大布苏湖周围原有的地带性草场即羊草草场类型受到很大破坏,大部分转化成杂类草草场和草甸草场,主要的放牧地则是草甸草场和沼泽化草甸。在湖盆区内,主要的植物群落则是草甸沼泽、芦苇湿地、盐碱地和岸边的少量旱生植物群落。

资源状况

大布苏湖位于乾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处。西倚繁忙的通让铁路,东靠久负盛名的"狼牙坝"泥林,湖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其中,雨季时水域面积为38平方公里,旱碱面积为10平方公里 ,其余部分是草地和芦苇沼泽。大布苏湖水面海拔133米,湖水深约0.90米,雨季可达1米。"大布苏"是蒙语,意为盐碱湖。

被称为聚宝盆的大布苏湖,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据勘测,大布苏湖碱、盐、硝的蕴藏量分别在140--200万吨上下。硼、碘、溴、钾、磷等多种元素成份的蕴藏量也很可观。有关单位对湖水作过化学分析,鉴定属于重碳酸钠、重碳酸氯化钠镁型。水呈强咸性,pH值达10--11。湖水经加工,便可制成纯碱。纯碱作为重要的化工原体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塑料、造纸、石油、化肥等工业生产。大布苏湖水碱性太强,不适宜动物生存。而遍布湖中的大小岛屿上,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芦苇面积达447公顷。

据专家们发掘考证,大布苏一带共获得13种古动物化石,均属距今2万余年,有旧石器晚期人类共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在距地表面1米左右的横断面上,大布苏一带显露出两个文化层,一个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期的原始文化,一个是辽金时期文化,从发现的古动物化石和人类活动的遗址看,可以粗略了解大布苏湖所经历的巨大变迁,这一带气候由湿润变为半干旱:湖水由淡变碱;湖水面积由大变小……。

传说故事

驴头王子

大布苏湖的成因,当地流传着好多神话传说。"驴头王子"的故事就是其一。说很早以前,国王派他的王子来管辖这一带。这个王子住在官府里,每半个月要召一名理发匠给他刮脸。奇怪的是召去的理发匠总是有去无回,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一天,青年理发匠大布苏被召进官府,看见王于是个人身驴头的怪物,就想方设法逃出虎口,告诉乡亲们别再上当。这下惹恼了主子,把大布苏抓回去活活打死。谁知,在大布苏殉难的地方,冒出了淙淙泉水,淹没了王子的宫殿,形成了一个大湖。百姓们住在湖边,过上了好日子。乡亲们怀念大布苏,就把这个湖叫做大布苏湖。

大酱缸

大布苏的草丛之中有一种稀泥陷坑,当地人称之为"大酱缸",这酱缸可非同小可,有人作过测量,30多米仍不见底!简直叫人毛骨悚然。不管人畜,误入其内,就难以自拔。若不懂解脱之法,又无人搭救,倾到之间便遭灭顶之灾。

旅游景点

大布苏出土的古化石神奇而独特,仅在不足100平方米的洞穴中,就出土了既有在沙漠中生存的骆驼,又有在森林中奔跑的猛虎,还有在草原上生活的披毛犀、猛犸象等古动物化石共18种。乾安县泥林博物馆在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藏:脊椎动物化石19种,鸟类标本120种、290件,昆虫标本200件,民俗展品100件。接待能力每天2000人次左右。

博物馆为仿古四合院模式,共设立四个展室。一是鸟类标本展室。展出鸟类标本123种、260余件,其中草原雕、丹顶鹤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极具科研和观赏价值。二是化石展室。展出最后鬣狗、乾安虎、原始牛、棕熊等古化石300余件,研究价值极高。三是披毛犀展室。两具完整的雌雄披毛犀化石骨架在同一地域同时发掘、同时展出,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四是文学艺术展室。主要展出乾安籍文学艺术家的作品及其相关资料。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青青子衿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布苏自然保护区 小编为您整理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