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4/11/21 14:53:5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闽清县的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6°15′29″~26°22′41″、东经118°39′38″~118°51′19″,总面积12513.3hm2,其中:核心区面积4198.3hm2;缓冲区面积2224.9hm2;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以福建青冈林为代表中亚热带南缘基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溪流类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闽江水源涵养林。

  • 别名: 雄江黄楮林
  •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85年建区)
  •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目 录
    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8月。

    201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闽清县的西部,地理坐标北纬26°15′29″~26°22′41″、东经118°39′38″~118°51′19″,总面积12513.3hm,其中:核心区面积4198.3hm;缓冲区面积2224.9hm;实验区面积6090.1hm,森林覆盖率达90.5%。

    地质

    该区地质构造属于华夏古陆的一部分,由前震旦纪构成褶皱基底,中生代时期强烈的燕山运动形成了新华夏构造体系,奠定了本区域地质面貌的基本格局,区域构造线以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为主,是闽中戴云山脉东北段与鹫峰山脉西南段交接的中低山丘陵区域。

    土壤

    土壤主要由花岗岩、流纹岩和凝灰岩发育而成。林地土壤类型相对单一,仅有红壤土类,下分红壤、黄红壤2个亚类。区内大部分林地土壤为红壤,长箭山、小人仙附近主要为黄红壤。

    气候

    自然保护区处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7℃,1月均温6~10℃,7月均温24~29℃;≥10℃活动积温4353~6391℃,年均日照时数1871.4h。无霜期246~290d。年降水量1400~1900mm,年均蒸发量为1500mm,常年相对湿度为83%。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高温多雨同期出现,有利于植物生长。冬季处于蒙古冷高压控制范围的外缘,以北风为主,气候较干寒。灾害性天气主要是由台风造成的暴雨山洪和寒潮带来的冻害,此外,还有冰雹和干旱等。自然保护区主体的山地森林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四季均匀、温暖湿润。

    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区位于闽江两岸的戴云山脉和鹫峰山脉交汇的区域,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造就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境内海拔相对高差千余米,植被和动物存在较明显的垂直分异。沟谷溪涧、山脊山坡交错棋布,形成多种多样的小地形。本区域处于中亚热带的南缘,是橄榄天然分布的北缘。在汤下沟谷中保存有南亚热带的片段景观。戴云山脉和鹫峰山脉水热资源的差异,在这个交接带形成新的组合,产生多种多样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根据调查统计,全区有维管束植物113目236科1660种(含种下单位)。脊椎动物35目98科391种,其中:两栖类2目7科30种;爬行类2目12科70种;鸟类18目56科193种;兽类8目9科44种。昆虫有33目296科2134种。大型真菌10目34科195种,土壤和树体微生物12目18科55种。

    保护对象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以福建青冈林为代表中亚热带南缘基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溪流类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闽江水源涵养林。

    植物

    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入IUCN(1994)濒危(EN)的有伯乐树,列入易危(VU)的有银钟花,列入低危/接近低危(LR/nt)的有福建柏等6种,列入低危/保护依赖(LR/cd)的有沉水樟,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种类达49种,其中濒危(EN)的有福建马兜铃、福建绣球、密花梭罗、细茎石斛,易危种(VU)有福建柏等25种,近危种(NT)有竹柏等20种,其中买麻藤和小叶买麻藤在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较大。

    在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17种,CITES附录Ⅱ保护的有金毛狗、刺桫椤、粗齿桫椤和27种野生兰科植物,CITES附录Ⅲ保护植物有百日青,福建省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12种。

    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2010)有14种,其中濒危(EN)5种,易危(VU)6种,低危/接近受危(LR/nt)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0)有35种,其中附录Ⅰ4种,附录Ⅱ31种,附录Ⅲ10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66种,其中极危(CR)1种,濒危(EN)11种,易危(VU)26种,近危(NT)17种。 在鱼纲中,花鳗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两栖纲中,虎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CITES附录Ⅱ。中国特有种有10种。

    在爬行纲动物中,蟒蛇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Ⅱ的有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4种,其中濒危(EN)的有5种,易危(VU)的有6种,低危/接近受危(LR/nt)的有3种。中国特有种有14种。

    在鸟纲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4种;列入CITES附录Ⅱ的有20种猛禽;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种的有5种、稀有种有5种;在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中,属于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的候鸟有66种,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的候鸟有17种;除了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以外,尚有22种鸟类属于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7种鸟类属于福建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

    在哺乳纲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7种;列入IUCN易危种(VU)的有5种;列入CITES附录Ⅰ的有4种,列入附录Ⅱ的有3种,属于附录Ⅲ的有7种。中国特有种有2种。

    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昆虫有33目296科2134种。其中昆虫纲29目274科2017种,蛛形纲4目21科117种。其中阳彩臂金龟和戴叉犀金龟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被列入CITES附录Ⅱ;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种(VU)的有阳彩臂金龟、戴叉犀金龟和麝凤蝶等3种,近危种(NT)有8种;有12种昆虫列入“三有动物”。

    价值意义

    保护区处于闽江流经福州的重要关口,良好的森林植被增强了区域天然动态蓄水功能,起到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保育土壤、改善流域水环境等作用。保护区内溪流沟谷纵横、水系发达、水质清澈,主要河流有大雄溪、磊溪、石潭溪、安仁溪、汤溪等,通过这些水系每年向闽江补给大量的优质水,为改善闽江下游水质、保护福州水资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宜人,富有感染力,是福建省会城市福州的后花园。茂密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区域气候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减免自然灾害、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小编为您整理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