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

时间:2024/11/21 14:42:4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境中南部,处于罗平九龙瀑布群风景区与多依河风景区之间公路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由大洼子生物化石景区和金鸡峰丛景区组成,总面积69.56平方公里,两景区由324国道相连,其东西相距22km,即罗平县城东10km为金鸡峰丛景区,地理坐标:N27°02′02″-27°17′52″南12km为大洼子生物化石景区,地理坐标:N27°02′02″-27°17′52″,E100°05′23″-100°15′54″。

  • 别名: 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
  • 门票参考: 免费
  • 开放时间: 全天
  •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11年第六批)正名
  •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
№目 录
    详细介绍

    简介

    2007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云南1∶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2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鱼类化石,随后又发现了大量爬行类及其他动、植物化石。经过研究证实其生物门类的多样性、化石保存的完整性举世罕见,将其正式命名为“罗平生物群”。

    2011年12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批准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等17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1202号),批准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获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三叠系海洋生物化石库,对研究生物演化,尤其是对于研究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之后的生物复苏,以及对生态学、埋藏学、古地理、古气候及油气地质学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喀斯特地貌典型、形态多样,其形成、演化等方面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同时,锥峰造型多样、分布密集、形态优美、地貌组合类型丰富,辅与恢弘的生态农业大花园,其景观自然天成、相映成趣,具有较高的地学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著名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如此评价罗平生物群:“该化石群门类多样,保存精美,是我国罕见的化石群之一,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意义”;“罗平生物群是显生宙第三次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它和同期或略晚的兴义、盘县和关岭动物群一起,构成了国际闻名的滇黔中—晚三叠世海洋生物王国”。

    交通

    罗平县隶属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乌蒙山系南麓,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滇东高原向黔西南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上,素有“鸡鸣三省”、“滇黔锁钥”之称。罗平县城东沿黄泥河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东南沿南盘江、清水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河相望,南邻师宗县,西与陆良、曲靖麒麟区、富源县接壤。距云南省会昆明市229km、贵州兴义86km、曲靖133km、广西西林156km。目前已形成以324国道、罗高公路、南昆铁路为主干,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相通的交通网络,交通便利。

    罗平地质景观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自然景观奇特优美,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公元1638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写下“罗平著名迤东”的赞叹;而现代旅行者则由衷地发出“乌蒙霞光美,多依河水清;滇东揽胜景,只有到罗平”的绝唱!

    地形地貌

    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为鲁布革乡三江口722米,相对高差1746米。

    云南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罗平县城附近(约距15km),为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盆地地貌。

    ①大洼子生物化石景区:占地面积14.88km2,呈南北向展布,长6700m,宽3300m,为峰丛洼地地貌,高程在 1470-1876m之间,最高峰位于东南部的大洞皮坡峰,高程1876m,最低点为西北部的大明寨洼地,高程1470m,锥峰分布密度约4-7个/km2,峰锥多呈圆锥状,高40-180m,坡度 40-45°;洼地多呈近圆形、长条形,一般深10-15m,洼地底部平缓,多为耕地。

    ②金鸡峰丛景区:占地面积54.68km2,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长13400m,宽3400m-6200m,北西部为峰林盆 地地貌,高程在1470-1700m之间,峰林高程一般在1500-1650m,锥峰分布密度约2-10个/km2,峰锥多呈圆锥状,峰体光滑圆润,高程30-150m,坡度45-50°;盆地区高程在1470-1510m之间,地形平旦(﹤10°),土层覆盖区为基本农田区。其他区域为峰丛洼地地貌,高程在1375-1795.5m之间,最高峰位于东南部的转窝大山,高程1795.5m,最低点为南部的炭山村洼地箐沟,高程1375m,锥峰分布密度约6-12个/km2,峰锥多呈圆锥状,峰体光滑圆润,高60-230m,坡度40-50°;洼地多呈条状,一般深10-25m,洼地底部平缓,多为耕地。

    权威机构及专家点评

    全国地层委员会:罗平生物群的发现是继澄江动物群之后云南地层古生物领域的又一重要发现。罗平生物群种类丰富、保存精美,物种的多样性远远超过同时期其他三叠纪化石库,是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和三叠纪生物辐射的典型代表,不仅为我国三叠纪生物群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方向,也使我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三叠纪生物研究的热点地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南方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研究。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研究成果不仅对探讨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三叠纪地学研究、重要化石产地的保护等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MichaelJ.Benton:罗平生物群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三叠纪海洋化石库,它已被用来作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后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志。

    中科院院士刘宝珺:罗平生物群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在生物演化方面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中科院院士殷鸿福:罗平生物群是第三次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

    意义

    二叠纪末全球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的三叠纪生态复苏是近年来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我国西南地区是研究三叠纪地层古生物的理想地区。为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部署开展了“云南1∶5万大同、圭山、罗平县、捧乍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2007年,项目组首次发现并命名了罗平生物群。为进一步研究罗平生物群重大科学价值,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批准了项目增加“罗平生物群综合研究”专题,并将项目延期到2011年。据悉,该专题综合研究目标为:厘定罗平生物群的地层时代,查明罗平生物群的生物组合及分布范围,研究罗平生物群系统古生物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和第三次生物大辐射过程及机制。

    2012年6月,项目组提交了成果报告。该报告对测区内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岩石、遥感解译、构造背景、构造单元特征、地质发展史、罗平生物群综合研究、矿产地质特征、经济地质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描述与总结。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 小编为您整理云南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