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青海玛沁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

时间:2024/11/21 14:40:3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11年第六批)正名
  •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
№目 录
    详细介绍

    景点

    拉加寺

    拉加寺(甘丹扎西迥寺)位于玛沁县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镇,阿尼邛贡山脚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院背上犹如展翅的雄鹰。山势峻、雄伟壮观,山顶仓松翠柏,银丝班的水流直泻而上,如仙女秀发飘。前面是滔滔黄河,在黄河母亲怀抱中的拉加寺似碧水绿树中的一颗明珠,显现出一种安祥和庄重,该寺是黄河源头的一大名胜古迹,距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喇日寺

    喇日寺,全称为“喇日扎西通照多卡寺”,意为“吉祥圣山触目盛光石经寺”,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境内,位居阿尼玛卿圣山之正东,黄河之源头,周围有美丽富饶的草原,亦有巍峨挺拔、直插云霄的雪山。是格鲁派藏传佛教寺院。寺主是五大教派圆融的大成就者果洛州政协委员夏珠秋阳如意宝。 喇日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主要建筑由因明院、密宗院、印度八十大成就殿、三个经堂组成,布局合理,独具民族特色。寺院有大小经轮30余座,大小佛塔111个,石刻经文垒墙4座,经幡占地约80亩。同时,寺内有孤儿院、敬老院、学校等生活机构。目前,班玛香秋多吉活佛负责修建的寺院大经堂,是川藏地区寺院中最大最先进的单体建筑之一,内部可容纳6000-8000人参加法会。 寺院僧侣学经制度健全。每年的传统佛事活动主要有藏历元月的祈愿大法会、三月的大威德修供仪轨、四月的文殊冬祭仪轨及斋节、六月的夏修、八月的度母、十月的百日诵经、十一月的空行母修供仪轨及五供节、十二月的朵玛仪轨。

    地质博物馆

    青海玛沁阿尼玛卿山地质博物馆位于果洛州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脚下。总建筑面积为1519.58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14.2米,博物馆设计主要设计理念来自阿尼玛卿雪山。该建筑外观分为三部分“雪峰、山体、观光台”,建筑顶端为三个高低不同的“雪峰”造型,在立面上高低错落,形成视觉走廊,丰富该建筑景观“雪峰”犹如阿尼玛卿雪山银光烁烁。建筑中间部位为采用当地玛尼石砌筑成山体形状于阿尼玛卿相呼应于自燃紧密结合,使博物馆融入到大自然。四方形建筑基座距室外地面1.2米高的观光台,观光台四周是白色石材栏杆。

    人文风情

    美丽的传说

    阿尼玛卿雪峰是藏族地区地位很高的山神,被誉为东方大神。自古围绕阿尼玛卿雪山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形成了民间信仰文化。阿尼玛卿雪山神话传说由口头传说、藏戏表演、民间说唱、文字记录等形式组成,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群众性。

    关于阿尼玛卿大山神,藏族有许多神话传说,但由于时代变迁,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传说也各异。藏族古代民间传说认为,他原是吐春王国最早的九天座王之一,布岱贡嘉八个儿子之一,是藏族历代先祖祭祀之九大山神之一,他住青藏高原东北部,主司这里人们的生死福祸和统辖高原东北部的所有山神和妖魔鬼怪,保护着人们的安全,因是这里最早最大的山神,所以被尊称为“玛吉乐”,即玛氏王,也是藏人的祖神、战神和保护神。据传,阿尼玛卿山神头戴红缨帽,身披银甲,乘玉龙白马,右手持矛,左手掌旗,腰悬宝剑,佩弓挂箭。日间巡视虚空和人间,行云布雨,施放雷电,或降吉祥,或降灾祸,奖惩入神,监视敌人。夜间会集神鬼,差遣任务。阿尼玛卿大山神有三百六十位眷属,其中有九位后妮和九子九女,另有一千五百位神将和侍从。分别居住在上、中、下三重由金、玉、宝石建成的宫殿中。虎狼豺熊为其看家狗,野牛、岩羊、鹿麝为其家畜。此外阿尼玛卿山神之四面八方均有不同之神抵所镇守的堡寨,连营数十里,旌旗蔽天,刀剑如林。当地居民都能一一指出这些神抵的名称。还有许多冰川、冰洞和泉池、,被认为是大山神的宝库和惩罚神鬼之监狱。藏传佛教认为阿尼玛卿山神,已接受佛教戒律,潜心修习,不复视人间俗事,已得佛家十地之位,每逢猴年才莅临本山一次。

    神秘的藏传佛教

    玛沁县是一以藏民族聚居为主的地区,藏传佛教在农牧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社会基础。玛沁地区藏传佛教有格鲁、宁玛两派。“格鲁”意为“善律”。在藏传佛教各个流派中,格鲁派是最晚形成的,俗称“黄教”,主要以拉加寺为代表。“宁玛”意为“古老”的意思。因宁玛教派的僧人戴红色帽,俗称“红教”,主要以格日寺为代表。格鲁派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传人玛沁地区,盛于清朝;宁玛派始传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盛于民国。

    藏传佛教的佛事活动几乎每月都有,在藏历正月举行的祈愿法会为最大的佛事活动。正月初五至十五日的“观经”,十三日的晒佛节,十四日的法舞演示(跳神会)、“大施会”等都是最具盛况的。期间各地信教群众身着盛装,扶老携幼,供献布施,虔诚磕头等,都在按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信仰。另外,三月份的“知却钦木”,四月五日的“森木杰朵毛”,四月初八的“酿内钦毛”和“丁却”(供养法会),六至七月的“雅日尼”(坐夏会),十月二十五日“安桥”和“才具”,腊月“桑桥”等也是各地信教群众传统的佛事活动。此外,信教群众还在家里供奉佛龛,念经诵辞、供净水、献酥油灯,在屋顶、帐房后挂经幡,祈祷吉祥如意,人畜平安健康幸福。

    佛教从东汉末年一、二世纪传入中土落脚生根,至东晋、南北朝兴盛开花,到隋时代结出硕果,唐初达致高峰,中唐后走向衰落,宋后趋向消亡。

    纯朴的民俗风情

    玛沁县主要以藏族为主,有着独特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汉族、藏族、回族等民族居民相互交融,民风淳朴豪放,诚信友善。

    玛沁地区藏历新年是牧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辞旧迎新仪式。从藏历十二月初开始,家家户户便为新年而忙碌起来。家家户户清扫院落和帐房,粉刷墙壁,购置新衣。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神,二十五日开始家家户户炸油饼,煮“手抓”,做包子,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准备食品。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寺内举行“驱鬼”消灾活动,藏语称“格多”,以示吉祥如意,来年好运。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共食“除夕饭”,藏语称“格吐”,“格”是“九”之意,表示二十九日;“吐”是“吐巴”,意为粥。尔后放鞭炮,唱赞歌,互相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二十九日晚家家户户都要打“格朵”(抖九烟),即打抖帐篷,格为九、朵为烟,意为除去一年的积尘。大年初一凌晨2时,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共庆新年,并开始点酥油灯(却美),煨桑,献净水,摆上美酒佳肴,叩头拜佛,然后给长辈敬酒。之后老人们在家接待前来拜年的客人,青年人走亲访友,见面互道“戴毛”(安康)或“洛赛桑”(新年好)。因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故将婚礼喜庆等重大活动一般安排在初三举行。

    此外,玛沁藏族较大的节日活动还有每年藏历六月上旬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各乡举行赛马会“达就”或者“洁尚”活动。牧民群众穿上节日盛装,男子腰系子弹带,挂佩刀,骑上骏马,背上叉子枪,显得英俊潇洒;妇女们佩戴珊瑚、珍珠、玛瑙、白玉、象牙制作的项链和金银制成的戒指、耳环、手镯、护身符等。大多数人在赛场附近搭起帐篷,带来酥油、曲拉、酸奶、手抓、牛羊肉、青稞酒及各类糖果,在绿茵茵的草滩上欢聚。会上有赛马、赛牛、射击、拔河、抱沙包、摔跤、歌舞等传统活动项目。

    绚丽的民间艺术

    玛沁县的民间艺术主要分为民歌、卓、欠木、社火、藏戏5种。1982年,县上协助上级文化部门,搜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拉伊”和“勒”(即民歌与家曲)110首,收录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歌谣》中。其中主要以“拉伊”和“折嘎”比较盛行。“拉伊”为藏语情歌,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和对偶句,表达对恋人的赞美、思念之情或离别、失意的苦闷、惆怅,词意生动、含蓄。“折嘎”则为流传于玛沁等地区一种富有特色的藏族民间说唱艺术,类似省城西宁和河湟一带汉族的“倒浆水”。由专职的民间艺人演唱,每到一个地方或场合,视人视事即兴编词,即演即唱,十分动人。一般艺人以佛教所讲究的兆、缘、运、愿为主题,借题发挥,说天道地、颂神赞人,祝福吉祥如意、六畜兴旺。

    卓则俗称“锅庄”,是玛沁草原上藏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不限人数,男女老幼皆宜,节奏协调,边歌边舞,以表达喜悦之情。“玛多果卓”刚柔兼备,明快豪放;“尕拉亚卓”轻盈婀娜,悠扬婉转。舞蹈过程中,时常出现模仿雄鹰、骏马、鹿獐等英姿百态的动物造型,呈现出草原牧民胸襟担荡的性格。

    欠木意即“跳神舞”,是寺院僧人在进行宗教活动或遇重大节日庆典时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表演时,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和法器的伴奏下,僧人们带着神仙、鬼怪、动物的面具,身着戏装,手扬手鼓、刀斧等道具,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编成不同的舞阵。舞姿动作时而迟缓,时而跳跃狂奔。伴相中狮和鹿的形象最为多见。欠木的演出,以劝善、正法、禳灾、驱邪为目的,是一种弘法方式。

    社火则是藏汉文化交融的产物自建政后,随着支援牧区建设人员的增多和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1986年开始,为活跃节日的群众文化生活,由县文化馆组织了社火演出。起初社火队的演出与东部农业区无二,有花灯、舞狮、旱船、高跷等。

    藏戏是一种以唱为主,说、唱、诵、舞、技融于一体的艺术剧种,是从宗教祈神仪式中分离独立成戏的。藏戏是在西藏戏的基础上,同本地区的语言、民间音乐、风土人情相融合的产物。在语言风格上,有介于康巴方言、安多方言二者之间的地方方言。在音乐上,以采用寺院“欠”的音乐为主,穿插有民间音乐和民歌音乐。在唱腔上,以传统唱腔为主,又有《格萨尔》民间说唱艺术的唱腔。演出剧目主要有《洛桑法王》《文成公主》《赛马称王》等。

    地位价值

    阿尼玛卿山国家地质公园将会是一座集生态、文明、自然于一体,并具有观赏价值、科普作用的综合性公园。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景观的综合等级评定,公园有国家级地质遗迹4处、省级地质遗迹27处、地方级地质遗迹24处,地质遗迹类型繁多,地质景观独特,尤其公园内热融泥流、冻胀现象等地质遗迹具有世界级潜力,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以哈龙冰川、当雄冰川等现代冰川为核心,加上独特的特提斯洋构造地貌、冰川冰缘地貌、河流堆积地貌、高寒喀斯特地貌景观,具有丰富多样的科学内涵和美学意义,这些地质遗产在许多方面都具备了国内罕见的珍稀价值,对于未来地质专家研究冰川冻土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交通

    公路:玛沁县是整个果洛州的交通枢纽,宁果路(S101)、花阿路(花石峡—阿坝)、昌大路(S205)经过玛沁县城。公园东入口(雪山乡白塔)至玛沁县城约80km,西入口(下大武乡政府)至G214花石峡38km,东西入口由雪下线连通,全长55km。

    飞机:正在建设的果洛民用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属高高原机场,设计规模为飞行区等级4C,按满足空客319、波音737机型设计,跑道长4000m,按照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75t设计,航站楼面积3000m2,项目估算总投资约为12.4亿元,规划的航线主要有果洛至西宁、拉萨、成都等地区。果洛民用机场计划2015年竣工通航。

    拉脊山隧道、大武机场、新-青-川大通道项目建设,让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的交通得到改善,缩短西宁市、四川省及国内外核心客源市场到公园的交通时间。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青海玛沁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青海玛沁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 小编为您整理青海玛沁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