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概况
基本地理信息
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境内,占地面积202.99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2‘ ——108° 28’,北纬27° 32‘ —28° 09’。公园东距国家森林公园梵净山70km,西离历史文化名城遵义160km,南至石阡风景区30km,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公园类型与特色
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结合峡谷地貌、水体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集地学资源的独特性、系统性、科学型和观赏性于一身的、大型喀斯特类型地质公园。它有四大特色,一是喀斯特地貌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国内外是罕见的,二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沿乌江两岸分布,它们的形成与乌江的演化存在密切的联系,三是中国同纬度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四是喀斯特类型众多,各阶段的地貌形态都有,完整地展示出思南境内乌江两岸喀斯特发育的全过程,是研究喀斯特的理想场所。
公园景区划分
长坝景区——以典型的、类型众多的喀斯特石林为主要景观;
文家店—荆竹园景区——以婉蜒曲折的溶洞及千姿百态的洞穴堆积物景观为特色;
思林景区——以喀斯特组合景观为主要特征;
青杠坡景区——以象形石为主要景观;
鹦鹉溪景区——以喀斯特泉、瀑为主要景观;
板桥景区——主要景观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古建艺术、文化等;
思塘景区——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要特征。
地质历史
物质基础
经地质学家调查考证,思南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距今2.95—2.5亿年(二叠纪)间形成的厚层石灰岩中。由于受到多次地壳运动影响,石灰岩中存在很多断裂和裂隙。这种布满断裂和裂隙的石灰岩,正是思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水动力条件
可溶性岩石和具有溶蚀能力的水流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水资源丰富的乌江及其思南境内的支流是水动力的主要来源。
地貌形成过程
1.石林景观的形成
石林形成的初期,流水在产状平缓的厚层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沿石灰岩的裂隙溶蚀,形成纵横交错的沟槽和脊状岩石块体,即溶沟和石芽。新近纪晚期,早期形成的石芽被抬升,流水不断往下切割,石芽不断发育成长为高大的、彼此相互隔开的石林。
2.溶洞景观的形成
思南溶洞景观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洞体的形成和洞内景观的形成。溶洞洞体的形成:洞是由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崩坠共同作用的结果。思南地区的溶洞洞体是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岩层层面和裂隙进行溶蚀和侵蚀,使裂隙不断扩大形成的,在贵州高原台升的拉动下,思南地区地壳出现多次间歇性升降,因而形成多层溶洞。洞内景观的形成:思南地区溶洞洞内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景观是由洞穴水堆积形成的。洞穴水有几种运动形式:渗透水、流动水、喷雾水,不同运动形式的洞穴水,形成不同的堆积物,形成不同形态的景观。
3.乌江峡谷的形成
思南境内的乌江峡谷地貌是在新构造运动驱动下,从距今6500万年的古近纪以来,在碳酸盐岩发育区,经过4次抬升和流水下切、溶蚀、雕塑形成的,是园区重要景观之一。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