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石头门坎素包是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天津老字号素食小吃。始于清代,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石头门坎素包,由清末天后宫旁宫南大街的真素园餐馆发明。以馅料讲究,作工精细,馅大皮薄,香味浓郁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石头门坎素包以选料多样,清素不腻,制作讲究,物美价廉,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以木耳、花菜、豆皮、口蘑、香干、面筋、豆菜、腐乳、麻酱、香油等作为馅料,每个包子都捏成21个摺。馅中共投入19种副料,均为各地名产,制成的包子薄皮大馅,有咬劲,其浓郁独特的素香味,食之回味无穷,尤为老年人喜食。
该店临近海河,为防洪水泛滥,店外以石头筑起一道矮堤,形似门坎。久而久之,便有了“石头门坎素包”这一别号……如今,在南市食品街和风味食廊的店名就叫“石头门坎素包店”。
制作方法
制馅:
将鲜姜用热芝麻油略炸,倒入口蘑丁、口蘑汤中,加盐,煮沸约7分钟,淋水淀粉勾芡,放香菜段、味精拌匀,待其晾凉后,将烫过的绿豆芽、油面筋块、水发木耳本、水发黄花菜段、白香干丁、绿豆粉皮(切碎)、腐乳和芝麻酱(先用芝麻油调稀)下入搅匀。
制面皮:
面粉加水操成面团,对碱揉匀,略饧后,制成直径约65厘米的圆面皮。
烹制:
用面皮包馅料,捏摺收口,上笼用大火7~8分钟即成。食用时,配以小米稀粥。 成品面皮雪白,柔软适度,馅心黑、白、黄、绿、棕,五色缤纷,清素爽口。
批量制作方法
备料:
面粉4000克,酵面1500克,食碱16克,绿豆芽3000克,香油面筋块500克,水发口蘑丁150克,水发木耳丁450克,水发黄花菜段150克,素白香干20块,绿豆粉皮条(1.3厘米宽)1500克,净香菜段500克,鲜姜末250克,腐乳5大块,精盐150克,味精50克,淀粉200克(加750克冷水调匀),芝麻酱500克,芝麻油400克。
1.盆内加酵面、面粉3500克和水1750克揉成略硬的面团,盖上湿布静饧约1小时,对入碱液(加水50克)揉匀,静饧20分钟。
2.净绿豆芽用沸水烫后过凉,控去水分,切成段。腐乳、芝麻酱和芝麻油200克调匀。
3.锅置旺火上,加200克芝麻油烧热,放入姜末煸炒几下,倒入口蘑丁和口蘑汤250克及精盐点七八分钟,用湿淀粉勾芡,倒入盆内,加香菜段拌匀,再加味精拌成卤子,晾凉后加入绿豆芽段、油面筋、木耳、黄花菜、素白香干、绿豆粉皮和腐乳、芝麻酱搅匀。
4.案板上撒铺面500克,放上面团揉匀,分成5等份,每份搓成直径约2厘米的长条,摘成40个剂子,逐个按扁,擀成直径约65厘米的圆面皮。
5.每张面皮包入素馅料38克,入笼上锅用旺火蒸熟即成。
要领:
1.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表面光滑;
2.卤汁用湿淀粉勾芡不宜太稠;
3.入笼用旺火沸水速蒸,蒸至表面光滑不粘手即可。
历史
天津市的老百姓很多人都曾美食过“石头门坎素包”,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石头门坎素包”尤其在中老年人的群体中更是名声大振,广大食客人尽皆知。
相传“石头门坎素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个有百年老字号的食品。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晚清时代,当时的天津市还称为天津卫。由于天津地处华北五大河流汇合点,又濒临渤海湾,所以自古以来内河航运发达。当时这一地区居住着众多的依捕鱼为生的渔民。这些渔民和他们的家属为了祈求海神保佑平安,常去天后宫敬香请愿,他们根据佛教不杀生食素斋不吃荤腥的佛门戒律,吃素斋行善事,于是食素食就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于是就在天津东北角附近的海河边“天后宫”宫南大街对面的一条小巷内开业了一家最早经营天津素食的餐馆“真素园佛素包”,但是由于“真素园”店址临近海河,且又地势较低洼,所以每逢夏季店内时常被雨水灌满,当时的店主为了维持生意不让雨水倒灌,在门口垒起了一道石头门坎放水,这也是当时“真素园”店铺的特有之处。
当时天津卫专门经营素食的餐馆虽有十多家,但颇有名气的有六味斋、真素园、素香馆、长素园,等几家,其中最有名气的还属“真素园”这一家。当时“真素园”的设备洁净、价格便宜、礼貌待客、服务周到。由其是“真素园”经营的素包,薄皮大馅,用料考究、因此是最受食客们欢迎的食品,为此“真素园”常常是食客盈门爆满。“真素园”在创业者兢兢业业的努力下,生意越来越红火,名声也越来越大。当时已成为了津沽饮食界的佼佼者。
自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真素园”吸引了众多津门文化名人前来品味素包。天津近代教育家林墨 先生就是以“真素园”为例,倡导人们用食素的食疗方法保健身体。天津著名教育家、改革家、书法家 严修先生也为“真素园”题写了匾额,题联云:“真是情的元素,素乃谓之本真”。近代名人大书法家华世奎先生,也亲笔为“真素园”题联云:“味甘腴见真德性,数晨夕有素心人。”名人邓庆澜为“真素园”题联云:“真是六根清净,素无半点红埃。”此外还有言敦源、李容之、朱家宝等几位文化名流,先后也都为“真素园”题写了楹联。这些题联字体潇洒隽永各具特色,既显示了时代书法家的风范,又充分反映出当时“真素园”的盛况空前。前来“真素园”的文人学者、官宦、富豪翕然从立,为一时之盛。
“真素园”的鼎盛也曾惊动过清王朝的慈禧太后老佛爷。当年慈禧太后来天津天后宫进香,曾御驾亲邻“真素园”御口品尝了美味的素包,老佛爷食后喜形于色,连连称赞“这家的素包味道真好,比御膳房的菜还顺口”。据说慈禧太后回京后也时常回味起天津的石头门坎素包的美味,时常差人来天津买“真素园”的素包回宫进膳。老佛爷时常想起那天吃过的美味素包,想起留给她很深印象的那道高立在店门前的“石头门坎”,于是慈禧太后老佛爷就御赐了“真素园”的店名为“石头门坎素包”,从此“石头门坎素包”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并广泛传送开来。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天津的素食店已发展到很多家,有的已颇有名气但在这些竞争者当中“石头门坎素包”仍能保持着不败的地位,主要得益于精湛的制作工艺。在选料方面“石头门坎素包”素包注重营养搭配,以低脂肪、高蛋白为选择用料的标准,选取各地的上等名品为副料,其中有河北的小磨香油、吉林的优质木耳、石门的一级花菜、北京的腐乳和纯绿豆粉皮、及上等的口蘑、人工培植的豆菜、上好的芝麻酱、素白香干、油炸面筋等19种之多。在制作中注重精工细致,讲究不占一点荤腥,且要求薄皮大陷,这就使得“石头门坎”素包吃起来味道纯厚,鲜而不腻,咬劲十足,风味独特非同一般。
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复兴
“石头门坎素包”的制作工艺并非是父子相传,而是师徒继承。素包的第一代创始人因年代久远已无从可考,有记录的第二代传人是“展华亭”老厨师。他自14岁开始学徒,一直经营到解放后的公私合营时期,终年89岁。第三代传人为跟随展师父学艺,出师后又帮展师父长期制作素包的“叶振萍”厨师。解放后,“石头门坎素包”选址在鸟市和北马路的东坊楼经营,后因业务兴旺,又在西北角文昌宫增设了分店。虽然“石头门坎素包”旧时的遗迹已不复存,但是那非比寻常的美味佳肴仍然回荡在人间不减当年,同时关于它的一幕幕历史传奇故事,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记忆中。文革期间“石头门坎素包”曾遭受了冲击,之后又遭受了1976年地震中的损坏,使之萧条近十年。
1985年天津南市食品街建成开业,在老市长“李瑞环”同志的主导和关怀下,食品街恢复传统风味食品,于是“石头门坎素包”入住了天津南市食品街。在第三代传人“叶振萍”先生的主持下,“石头门坎素包”的传统工艺和原有的风味得以很好地传承发扬。1987年天津市举办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石头门坎素包”荣获了群星杯奖。1988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博览会”上“石头门坎素包”大受欢迎,人们争相购买,日本的NHK放送协会、朝日新闻等媒体,纷纷做了专题报道,日本民众称赞“石头门坎素包”为“正宗素食”。
变革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津餐饮业一些老字号企业走入了困境,“石头门坎”也位列其中。部分企业跟不上人们在口味、消费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逐渐被市场抛弃。据当时统计,在这些企业中,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占20%;勉强维持的占70%;剩下的10%经营尚好,但发展后劲不足。1998年,当时有6年餐饮从业经验、已成功收购4家餐饮企业的张永利先生(现任石头门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力排众议,注资接手了濒临倒闭的“石头门坎素包”。在很多人眼里,接手这样一家老字号企业等于是背上了包袱。但张永利认为,“石头门坎素包”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企业品牌有着深厚的根基和积淀,虽然暂时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但经过调整它一定能够成为新一代食文化的品牌。
石头门坎的变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改变销售惯例。老“石头门坎”素包是按斤出售的,但在讲究精雕细刻的时代,美食美器已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几经考虑,饭店以销售“小笼屉素包"的方式代替了原有的销售惯例。
其次是品种的创新与丰富。老“石头门坎素包”只有单一品种,就是以豆芽菜为主料,混合了芝麻酱、白香干、面筋、香菜、腐乳等在内的芽菜包口味。张永利与“石头门坎素包”的第三代传人叶振萍及其徒弟一起研究,在保留原有风味不变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包括长寿菜、茴香鸡蛋、香椿、胡萝卜等在内的8个品种素包,形成了“石头门坎素包产品家族”。与此同时,在菜品上创研出了“石头门坎养生素菜系列”,逐渐形成品种丰富的素食宴席,通过倡导“健康饮食”为主题的新餐饮文化,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要。
第三是注重品牌文化的培养。一个品牌必须要把文化气息融入其中,这是张永利接手老店最为看重的。天津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码头文化、民俗文化等,而“石头门坎素包"这个品牌正是这两种文化孕育而成,在这种背景下,从小处着手,做细节文章,建立品牌认同与品牌美誉度是重中之重的。他们从餐具摆设、店堂装修开始,进行了统一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在“石头门坎",每一个员工在为客人服务的时候,都能适时地介绍品牌的历史文化渊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攀升的经营业绩充分回报了创新者的努力。2000年,“石头门坎素包"再次荣获了“中华名小吃"的称号,张永利也因对“石头门坎"品牌的创新与贡献赢得了“中国餐饮文化大师"的荣誉。
现在的“石头门坎"创新仍然层出不穷。不久前,“石头门坎”素包研发出了速冻系列产品。这种素包产品,既满足了那些不能亲自来“石头门坎素包”品尝素包的老先生老太太们的要求,又便于方便了家庭的短期保存,更便于满足那些多年旅居海外、旅居外埠的天津父老乡亲们期盼品尝享受到纯正家乡津味的老传统风味的美食的要求,也能更好的满足这些远离家乡的老人们的思乡念故之情。
再创新辉煌
天津人爱吃包子,这口爱好培育了天津两个分别以做肉包和素包而着称的餐饮业老字号品牌,一个便是“狗不理”,另一个叫“石头门坎”。
天津的素食店有很多家,在这些竞争者中,“石头门坎素包”能传承至今,主要得益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考究的选料标准。在选料上,“石头门坎素包”注重营养搭配,以低脂肪、高蛋白为选择用料的标准。在制作中注重精工细作,讲究不沾一点荤腥,且要求薄皮大馅。提起“石头门坎”,很多老天津对它感情深厚。这家以经营“石头门坎素包”而着称的餐馆,有着百年的历史。它曾与“狗不理”齐名,但却险遭市场淘汰,在经历10年的沉寂后,百年老字号品牌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活力。
日月流逝,“石头门坎素包”的过去、未来,都是客观的历史,过去是历史的行程,历史的延伸,未来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历史的遗迹都是“石头门坎素包”的餐饮文化的表现和痕迹。
石头门坎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春秋,作为这个享誉百年的老字号、老品牌的接班人张永利先生表示,未来将通过开发连锁经营的市场战略,使“石头门坎素包”由一花独秀发展为万紫千红,装点祖国的美好河山。坚信在的餐饮界同仁们的支持下“石头门坎素包”一定会更加发展壮大,为祖国餐饮文化的美丽乐谱,增添一篇华丽的乐章。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大脚走天下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石头门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石头门坎 小编为您整理石头门坎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