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白桦川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北部,属长白山系,处在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之间的牡丹江上游谷地,东临三陵乡和渤海镇,南与吉林省毗邻,西部和北部与海林镇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9′01″~128°48′15″,北纬44°12′04″~44°19′54″,南北距14.5 km,东西距12.2 km,总面积8571hm2。
湿地公园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湿多雨,秋季多风干燥,冬季寒冷而漫长。年平均气温在2.5°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至8月份,无霜期90至100天。
公园内主要河流有哈拉河和蛤蟆塘河两条河流,他们均流入镜泊湖,是镜泊湖的重要水源地,该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对于维护镜泊湖的涵养水源及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公园内分布有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草塘(水生植物群落)等,沼泽湿地又可分为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草本沼泽,如长白落叶松沼泽、长白落叶松-白桦沼泽、白桦沼泽、白桦-柳叶绣线菊沼泽等森林沼泽;柳叶绣线菊-苔草沼泽、柳丛沼泽、蒿柳-苔草沼泽等灌丛沼泽;修氏苔草沼泽、芦苇沼泽、芦苇-香蒲沼泽、小叶章沼泽、漂筏苔草沼泽等草本沼泽,湿地类型丰富,分布广,面积大,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方林区的所有沼泽类型,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具有我国温带湿地的典型特征。
湿地公园内分布有野生植物123科350属605种,其中藓类24科47属66种,蕨类16科29属46种,种子植物83科274属493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7种:红松、黄檗、紫椴、乌苏里狐尾藻、水曲柳、浮叶慈菇和野大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调查公园内共分布有脊椎动物33目86科379种。其中,兽类6目15科49种;鱼类有5目11科52种;两栖类有2目6科11种;爬行类共有3目4科12种;鸟类17目50科255种。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即紫貂 、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分布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3种,如棕熊、黑熊、水獭、猞猁、马鹿、鸳鸯、花尾榛鸡等,充分显示出该湿地公园的物种多样性。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原则,结合白桦川湿地资源分布特点及将该公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和管理服务区。湿地保育区分布在公园内的广大区域,占地面积7468.88公顷,主要分布着大面积原生性的沼泽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候鸟繁殖停歇地。合理利用区位于公园的中部,占地面积611.49公顷,包括湿地景观游览、森林人家、伐木场、熔岩浴场、火山口、暖泉和响泉、森林探险和狩猎场等。宣教展示区位于公园中部,占地面积为223.33公顷,包括标本馆、湿地植物园、湿地鸟类观赏园和湿地知识宣传馆,充分利用现有的湿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条件,以湿地动植物活体或标本和图片为载体向公众展示湿地的科学内涵;恢复重建区位于公园南部,占地面积200.87公顷,将公园内退化的湿地、林地或废弃农田进行恢复,使其生态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管理服务区占地36.85公顷,包括管理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和服务点等,建成后将成为集湿地公园管理、职工教育及对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组成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动物学、林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的专家科考小组,先后对白桦川湿地公园的自然概况、动植物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在大量的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黑龙江白桦川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白桦川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生境各异,自然景观独特,不仅分布有森林、沼泽、草甸、水域及草塘等生态系统类型,而且还分布有五千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台地景观,如火山口、熔岩台地、熔岩浴场等,特殊的历史、特殊的颜色、特殊的景观,都会给游客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好奇。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原生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及回归自然的情趣,建立白桦川国家湿地公园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黑龙江白桦川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