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庄宗:李存勖

时间:2024/11/21 11:31:1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但他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 中文名: 李存勖
  • 别号名称: 李存勗,李天下
  • 出生日期: 885年12月2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沙陀族
  • 出生地: 山西省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 去世日期: 926年5月15日
  • 主要成就: 建立后唐,灭亡后梁,前蜀
№目 录
    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主词条:沙陀族、晋国、梁晋争霸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当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治所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深得父亲宠爱。他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而且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

    早年经历

    乾宁二年(895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治今陕西西安),谋废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李存勖时年十一岁,也随军征战,并入朝献捷,受到唐昭宗的夸奖与赏赐。不久,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

    天复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两次被梁军围困,无力抗衡朱温,为此忧虑不安。李存勖劝慰道:“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我家三代尽忠王室,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李克用因而释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温遣军攻打沧州(本属横海镇,时为幽州镇治下),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恼怒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助。李存勖却道:“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我晋国和刘仁恭了。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晋国重振雄风,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李克用遂遣军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长治),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史称梁太祖。他改元开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的名义与后梁相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是年五月,朱温派十万兵马围攻潞州,修筑夹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与梁军对峙年余,却始终不能解除潞州之围。

    袭任晋王

    主词条:潞州之战、柏乡之战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恃手握军权,又年长于李存勖,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他们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拜,甚至怂恿叔父李克宁发动叛乱,意欲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着应对,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国内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援救潞州,于二十九日抵达潞州北面的黄碾(在今山西长治)。梁军本以为李存勖年轻继位,必然不敢出军,对此毫无防备,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下,趁着大雾直攻夹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军,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经此一战,晋国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赏军士,而后开始整顿内政。他严肃军纪、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他亲率晋军东进,于是年十二月进至距离柏乡五里处的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到梁军营前挑战,激怒梁将王景仁,将梁军诱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旷野地带。他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在梁军疲惫时率骑兵突击,大破梁军,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此战,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仅率数十骑连夜逃归。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兼并河北

    主词条:河朔三镇、桀燕、幽州之战、魏州之战、幽州保卫战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决定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先夺取河北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首要目标便是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他采用骄兵之计,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刘守光却以为六镇是畏惧幽州兵威,更是骄狂。他得知尚父无权祭天、改元,不顾幕府诸将反对,于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伦攻打蓚县(治今河北景县)。但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朱温羞愤发病,返回洛阳,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弑杀。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贞发动政变,诛杀朱友珪,夺取帝位,史称梁末帝。而晋军则连夺幽州镇统辖的顺州(治今北京顺义)、檀州(治今北京密云)、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卢龙)、营州(治今辽宁朝阳)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亲征燕国,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一直被刘守光囚禁)、刘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镇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处死刘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当时,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而后接受尚书令之职。他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并处死变兵首领张彦等人,以威慑兵变士卒,稳定乱局。他收魏博牙兵为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是年七月,李存勖进兵莘县,与梁将刘鄩展开对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以引诱刘鄩出战。刘鄩果然中计,欲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在元城一战中全军溃败,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县)。此后,李存勖又遣军接连攻取卫州(治今河南卫辉)、洺州(治今永年东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沧州、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梁晋形势从此发生逆转。

    天祐十四年(917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契丹大军入寇,契丹军数量众多,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有人说契丹军有五十万。周德威坚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拥有的马只有一万匹,仍然派李存审、李嗣源率军迎战。李嗣源率三千骑兵为前锋,到达距离幽州60里的地方,契丹一万骑兵突然杀来,李存审、李嗣源极力迎战,打的契丹大败,契丹丢弃的毳幕、毡庐、弓矢、羊马漫山遍野、不可胜纪。李存审、李嗣源的军队继续追击契丹,俘斩数以万计。李存审、李嗣源的军队进入幽州。

    夹河对峙

    主词条:杨刘之战、胡柳陂之战、德胜之战

    契丹败退,北疆暂保无忧。李存勖开始调兵南下,推锋至黄河岸边,与梁军夹河对峙,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军东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攻陷杨刘城(魏州通向郓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东东阿北),俘获守将安彦之,并攻掠至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一带。当时,朱友贞正在洛阳进行祭天大典,闻讯仓皇赶回汴州,组织复夺杨刘城。但谢彦章数次用兵,始终未能收复杨刘城。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幽州、横海、义武等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的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今山东鄄城西北),与梁军展开血战。晋军大败,周德威战死。李存勖被迫据土山自保。当时,围山梁军多是步卒,立足未稳。李存勖采用阎宝、李建及的建议,以骑兵突击,终于反败为胜,击溃梁军。此战,晋军虽乘胜夺取濮阳,但也因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审进据德胜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丰西南),并夹河修筑南北两城。梁将贺瑰围攻德胜南城,并以竹索连结战船横列河面,将李存勖所率援军阻在黄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驶至河中,斧劈火烧,冲破了梁军船阵。李存勖乘势挥军渡河,大败梁军。后来,梁将王瓒从黎阳渡河,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而李存勖也征发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当时,梁晋两军每日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建国称帝

    主词条:同州之战、镇州之战、定州之战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治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迫于形势,授其为成德兵马留后。不久,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建国称帝,被李存勖拒绝。八月,李存勖命阎宝征讨成德镇,围困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张文礼惊惧病死,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

    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所有军队南下,空国入寇。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领五千骑兵先进,打退契丹军,擒获契丹君主的儿子。契丹逃跑时沙河桥狭冰薄导致很多契丹军溺死。契丹军退至望都。李存勖进军望都,打的契丹大败。契丹撤退时遭遇大雪,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

    但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与后梁的交战中却连连失利,损兵折将。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而梁军则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是年九月,镇州终因久被围困,粮尽力穷,被符存审攻破。张处瑾及党羽张处球、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处死,张文礼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直接纳入晋国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当时,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

    灭亡后梁

    主词条:后梁、后唐灭后梁之战

    后唐建立的同时,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为了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西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五月,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继而顺河东下,攻打杨刘城。他打算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而李存勖则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载军需器械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两军各自沿河一岸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进抵杨刘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他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击唐军渡河。

    六月,李存勖亲临杨刘,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命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以接应郓州唐军。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还用十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亦率军自杨刘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保邹家口。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了联系。七月,王彦章复攻杨刘,再次被唐军击败,遂撤师西归,退保杨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帅。

    八月,朱友贞部署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发动总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虚。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治今河南滑县)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进攻汴州,但同时也将梁军主力阻隔在决河以北。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将后梁军情尽数告知李存勖,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而李嗣源则在郓州附近大败王彦章,俘获梁军将校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治今山东汶上)。

    十月,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当时,诸将都认为应先攻占兖州等地,再乘机而动。李嗣源则坚持趁虚袭汴的战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军倍道兼程,向汴州进发。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达汴州,挥军攻城。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达,由大梁门进入汴州,后梁正式灭亡。

    平定前蜀

    主词条:前蜀、后唐灭前蜀之战

    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很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据有三川(指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其国主称皇帝,与后梁分庭抗礼。后主王衍在位时,奢侈淫靡,大兴土木,委政于宦官、狎客,纵容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致使朝政败坏,贪腐成风。他还在国内四处巡游,强制沿途州县供应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后唐灭梁,威震天下,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趁机刺探蜀中虚实,他归国后极力主张伐蜀,称蜀国已有亡国之象,更坚定了李存勖出兵灭蜀的决心。当时,前蜀为了防御后唐,在两国边界驻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彦稠入川,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为真,派翰林学士欧阳彬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时还撤除了边界守备。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李继岌年幼,军务皆有副手郭崇韬决断。唐军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兴州(治今陕西略阳)等地,缴获大批粮草。而与此同时,王衍仍在国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时方知唐军来犯。他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却被唐军击溃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南)。前蜀各处藩镇纷纷来降,王衍仓皇逃回成都。

    是年十一月,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义邀请李严到成都,商谈投降事宜。李严驰入成都,抚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军撤去成都的军事防备。不久,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灭亡。南方诸国皆惊惧不已。

    死于兵变

    主词条:邺都兵变、兴教门之变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欲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侍卫亲军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亲军哗变,被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他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明,只得率变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已为时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过半。当时,李继岌已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

    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是月,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

    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处置后梁君臣

    李存勖与后梁抗衡,打得是“为唐复仇”的旗号,故此在灭梁后便拆毁朱氏宗庙,追贬后梁二帝朱温、朱友贞为庶人。他还打算掘开朱温的陵墓,劈棺戮尸,但因张全义力劝而作罢,最终只铲除了墓地阙室。此外,李存勖以诛杀逆臣的名义,族灭后梁宰相敬翔、李振以及权贵赵岩、张希逸、张汉杰等人,又以“助梁篡唐”的罪名,贬窜唐朝旧臣郑珏、萧顷等十一人。

    但对后梁所署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武臣,只有肯归附后唐,李存勖都会予以承认。如宣武节度使袁象先、镇国军留后霍彦威、宣义军留后段凝、耀州刺史王晏球、匡国军节度使温韬,不但赦罪留任,还被赐以国姓(李姓)。温韬曾盗掘唐朝诸帝皇陵,被称作“罪与朱温相埒”,李存勖都未予追究其罪责。李存勖的这一举措,使得处于后梁直接统治下的河南地区,全都接受了后唐的统治。

    迁都洛阳

    后唐建立时,李存勖因曾兼任河东、魏博、成德三镇节度使,遂实行三都制,以三镇治所为都城。其中,太原号为西京;魏州升为兴唐府,号为东京;镇州升为真定府,号为北都。

    后梁灭亡后,李存勖将后梁的西都洛阳改称东都,定为后唐国都,同时以雍州京兆府(长安)为西京。原西京太原改称北都,东京兴唐府改称邺都。北都真定府则废除都号,复称成德军镇州。

    吞并岐国

    岐国是李茂贞在唐末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据有关中凤翔一带,强盛时辖有二十余州,但因屡被后梁、前蜀所败,最终只剩七州之地。李茂贞因势力较弱,始终不敢称帝,而是沿用唐朝年号,以与后梁相对抗。后唐灭梁时,李茂贞曾致书庆贺,以李存勖的叔父自居。

    同光二年(924年),李茂贞听闻后唐定都洛阳,心中不安,于是上表称臣,命其子李从曮入京朝贡。李从曮在洛阳亲见唐军军容之盛。李茂贞更加忧惧,遂上表朝廷,请行“藩臣之礼”,被改封为秦王。具有独立性质的岐国从此消失。

    纵容皇后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间,皇后刘氏权力极大,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刘氏生性贪婪吝啬,不但和李存勖一同聚敛钱财,还派人到各地经商,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加以贩卖,从中获利。四方贡献的钱财都据为己有,却吝啬不赏,只用于供养伽蓝。降将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都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

    同光四年(926年),国内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禁军军士都不发军粮。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而这时正逢邺都兵变,军中流言四起,形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李存勖应允,但刘氏却不肯答应,称生死有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后来,宰相又在便殿议论。刘氏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竟然将自己的梳妆用具、两口银盆,以及三个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称宫中只剩这些,让他们拿去卖了以筹备军饷,吓得宰相惶恐而退。

    宠信伶宦

    李存勖对伶人极为宠信。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因伶人陈俊、储德源的保护而免死。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授陈俊二人为刺史,以报答二人对周匝的救命之恩,结果被郭崇韬劝阻。他承认郭崇韬所言乃是公正之论,但最终还是任命陈俊二人为刺史,原因竟然是言而无信愧见周匝。而当时,亲军中很多百战将士都没得到刺史之职,对此无不愤慨。

    伶人们更是随意出入宫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保求富贵。藩镇节度使也争相重金行贿。在这些伶人中,为害最深的是景进。李存勖以景进为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想知道宫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单独询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百官对景进都忌惮不已。

    而本已衰微的宦官势力在同光年间也死灰复燃。后唐建立后,李存勖诏命各地,让将前朝宦官送回京师洛阳,以致宫中宦官激增到近千人。这些宦官有的担任诸司使,有的充作藩镇监军,都被李存勖视为心腹。他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后来,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三千人,连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

    疏忌功臣

    李存勖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李嗣源是后唐灭梁第一功臣,曾表奏义子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希望李从珂能就近照顾家中。李存勖却恼怒异常,认为李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却插手军政人事,因此将李从珂贬为突骑指挥使,远戍石门镇,并多次驳回李嗣源的入朝请求。而在李嗣源入朝后,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暗中监视。

    而在李存勖晚年,更是变本加厉,对功臣宿将无罪诛戮。郭崇韬在灭梁、平蜀战役中,战功显赫,但与宦官不睦。前蜀灭亡后,蜀人曾请郭崇韬留镇西川。李存勖对此非常不满,又听信宦官向延嗣的谗言,以为郭崇韬截留蜀地财货,更是怒形于色。他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让其到成都斩杀郭崇韬,被孟知祥劝止。刘皇后却私自下达教命,密令李继岌在成都处死郭崇韬父子。李存勖非但不予追究,还下诏给郭崇韬定罪。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及其部将史武等七人皆因此案牵连而被诛杀灭族。康延孝为郭、朱复仇,起兵反唐,很快也兵败身死。

    重视门第

    李存勖在位期间,以门第族望为任官标准。他在称帝前曾颁布教令,在四镇判官中擢选前朝士族,作为新朝建立后的宰相人选。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因此被任命为行台左、右丞相。后唐建立后,豆卢革、卢程以及尚书左丞赵光胤、礼部侍郎韦说先后被拜为宰相。四人均无实学,只因出身名门高第,得以高居相位。故胡三省评论称:“兴王之君,命相如此,天下事可知矣。”

    受李存勖的影响,朝中掌握用人大权的宰执也以门第为命官的重要依据。如枢密使郭崇韬,不仅本人冒认唐代名将郭子仪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门第,而且任官不讲才能功劳,只看门第高低。他“引拔浮华,鄙弃勋旧”,不肯提拔出身寒微的官员,称怕被名流所嗤笑。很多勋旧功臣因此受到排挤、压抑,以致怨声载道。

    军事

    开拓疆土

    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袭破郓州,而后在德胜城、杨刘城等地与梁将王彦章、段凝交战数月,将梁军主力拖在山东一带。是年十月,李存勖采取降将康延孝之策,轻骑直取汴州,一路连破中都、曹州,仅用八天便进抵汴州城下,逼得梁帝朱友贞绝望自杀,灭亡后梁。后梁将帅纷纷来降,所属节镇州府尽归后唐所有。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征调同州、华州、邠州等藩镇兵力以及中央禁军六万人,以李继岌、郭崇韬为主帅,征讨割据两川的前蜀政权。唐军历经威武之战、三泉之战,屡破蜀军,于是年十一月入居成都,灭亡前蜀。此战,唐军自出师南征,仅用七十日便灭亡前蜀,震动南方诸国。前蜀所辖十个节镇、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县尽入后唐版图。

    讨平叛乱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李存勖征发潞州三千军士,前往涿州戍边。昭义军牙将杨立趁机煽动士卒作乱,聚众攻打子城东门,驱逐节度副使李继珂、监军张弘祚。他自立为昭义军留后,并遣使入洛阳,求取节度使之位。李存勖任命李嗣源为招讨使,统领元行钦、张廷蕴等将领,讨伐潞州。五月,李嗣源攻破潞州,平定叛乱,将杨立及其党羽俘送洛阳。李存勖处死杨立等人,并下诏拆毁潞州城防设施。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邢州左右步直军军校赵太煽动兵变,占据邢州城,自称安国军留后。李存勖命东北面招讨副使霍彦威为主帅,征讨邢州叛乱。三月,霍彦威攻克邢州,擒获赵太等人,将他们带到魏州城下斩首,以震慑城中叛军。

    轶事典故

    可亚其父

    李存勖十一岁时,随父征讨王行瑜,并向唐昭宗报功。唐昭宗非常欣赏李存勖,轻抚其背部,道:“我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对我大唐尽忠尽孝啊!”后来,唐昭宗还对人称赞“可亚其父”。意思是说,李存勖能超过其父亲,使父亲屈居亚军。李存勖遂得名李亚子。

    终应父言

    李克用曾到潞州境内三垂冈打猎,在冈上的明皇庙前摆设酒宴,听伶人奏唱《百年歌》。歌词陈述人衰老之状,声调凄苦悲伤,只听得李克用老泪纵横。当时李存勖年方五岁,也随侍在侧。李克用指着李存勖,对诸将道:“老夫已老,壮志未酬。但二十年后,此子必能代我战于此地,完成我未竟的功业。”十九年后,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冈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梁祖之叹

    潞州之战时,朱温曾亲赴泽州,视察前线战况,结果得知李克用去世。他对年轻袭位的李存勖非常轻视,认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便径自返回汴州。但李存勖却奇兵突出,将围攻潞州的梁军打得大败溃走。朱温得到战报,先是大惊失色,随即喟然长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啊。我的儿子们跟他一比,简直如同猪狗一般。”

    后来,朱温病重,对侍臣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指李存勖)竟然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我看他志向不小,上天又夺我年寿。等我死后,我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我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他伤心哽咽,竟然昏死过去。

    三矢雪恨

    相传,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并对他道:“梁贼朱温是我晋国不共戴天之仇。燕王刘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约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温。我未能灭此三贼,死有余恨。我给你三枝箭,你将来一定要消灭这三个敌人,以告慰我在天之灵。”李存勖将这三枝箭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礼祭祀,将箭矢请出,放在锦囊中,背负上阵,战胜后再送回家庙。他平桀燕、败契丹、灭后梁,每战都是如此。

    “晋王三矢”的典故最早出自宋初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阙文》。其真实性在历代都备受质疑。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考证称,李存勖袭位时,还曾对契丹“遣使告哀,赂以金缯,求骑军以救潞州”,契丹亦出兵相助,而当刘守光被其兄刘守文攻击时,李克用、李存勖也屡次派兵相救,可见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时,晋国根本没有与契丹、幽州结仇一事。他认为,“晋王三矢”的典故当是后人杜撰,以此夸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王误老奴

    黄巢之乱时,传国玉玺流入民间,辗转落到魏州僧人传真手中。梁晋夹河对峙时,传真和尚将玉玺献给李存勖。李存勖得到玉玺,又因诸将连番劝进,遂有称帝之意。河东监军张承业素以唐臣自居,连忙赶赴魏州,当面劝谏道:“大王父子与梁贼血战三十年,是要为国家报仇,恢复唐室社稷。如今梁贼未灭,大王便要称帝,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大王何不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迎立唐室后人为帝。您再扫平吴蜀,一统天下,到时又有何人能与大王争夺帝位。您谦让的时间越久,将来江山就越稳固。”但李存勖却道:“我也不愿称帝,只是被群臣逼迫,无可奈何。”张承业自知难以劝阻,大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却自取帝位,欺骗老奴啊。”他返回晋阳,从此一病不起。

    恃勇矜功

    李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时常率轻骑冲锋,亲临战阵,因此经常陷入险境。王镕、王处直都曾致信给李存勖,劝他不要如此轻率。但李存勖却笑道:“不经百战如何平定天下,我怎能深居帷房,将自己养的肥胖呢。”符存审也曾为此劝谏李存勖。李存勖表面听从,但趁符存审不在,又策马跑出军营,还对左右侍从道:“这老头子妨碍我玩耍。”

    胡柳陂之战时,周德威建议李存勖按兵不动,先以小股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待其疲乏不堪时再发动进攻。但李存勖却道:“我们在黄河沿岸终日挑战,就是要与梁军决战,却始终不能如愿。如今已经打到梁军家门口了,却避而不战,不是豪杰所为。”他当先列阵出击。周德威无奈,只得随从出战。结果晋军大败,周德威也战死于乱军之中。

    李存勖灭梁后,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亲自到洛阳朝觐。他返回荆南后,对麾下将佐道:“新朝历经百战,方才平定河南。皇帝便竖着手指,对功臣夸耀道:‘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一来,灭梁之功归于皇帝一人,臣僚将佐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功臣对此莫不寒心,我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背信杀降

    李存勖灭蜀后,命王衍举族迁居洛阳,并保证道:“我会封给你一块土地,不会薄待于你,日月星三辰为证,绝不虚言欺哄!”王衍欣然动身,率领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数千人,启程东行。他行至关中时,因河北乱起,只得暂留秦川驿。李存勖欲东征平叛,担心王衍在后方作乱,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诛杀王衍一家。王母徐氏临死高呼道:“我儿举国降顺,皇帝许以不死,而今却行杀戮。他言而无信,必遭报应。”

    而据《新五代史·张居翰传》记载,李存勖当时是要将王衍一行千余人全部诛杀。但枢密使张居翰认为杀降不祥,便私下将诏书中的“王衍一行”改为“王衍一家”。最终被杀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亲属,随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余人得免一死。

    嫡庶倒置

    李存勖早年娶韩氏为正妻,后又纳伊氏、刘氏为妾。三女之中,韩氏为首,伊氏居次,刘氏最末。刘氏位次虽低但最受宠,又生有长子李继岌。李存勖称帝后,有意立刘氏为皇后,但碍于宗法制度,不能乱了妻妾次序,是以迟迟不立皇后。后来,李存勖在宰执豆卢革、郭崇韬的奏请下,越过韩氏、伊氏,册立刘氏为皇后。韩氏、伊氏二夫人皆忿忿不平。

    而对待父亲的妻妾,李存勖也是如此。根据宗法制度,皇帝以庶出继位,当以嫡母为皇太后,尊生母为皇太妃。但李存勖称帝后,却将嫡母刘氏尊为皇太妃,尊生母曹氏为皇太后。当时,刘太妃赴太后宫中拜贺。曹太后羞惭不已,面有愧色。

    伶官天子

    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与伶人嬉戏厮混,称帝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一次,李存勖与众伶人一同嬉闹,四处张望着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众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顿时被打懵了,伶人们也都惊骇不已。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还呼喊谁呢?”伶人们尽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还重赏了敬新磨。

    后来,敬新磨到殿中奏事,在殿内被恶犬追逐。他躲在一根庭柱边,叫道:“陛下不要纵使儿女咬人。”李存勖出身夷狄,非常忌讳狗,闻言大怒,当场便要拉弓射死敬新磨。敬新磨忙喊道:“陛下不能杀我,我与陛下乃是一体,杀之不详。”李存勖忙问缘由,他答道:“陛下年号同光。天下都称您为同光帝。杀了敬新磨,同(铜)就没有光了。”李存勖大笑,饶了敬新磨。

    人物评价

    李晔:① 此儿有奇表。② 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③ 此子可亚其父。

    朱温:①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② 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馀孽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敬翔:李亚子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近者攻杨刘,身负束薪为士卒先,一鼓拔之。

    赵凤:庄宗神闵皇帝谋猷特立,睿哲遐宣。训卒练兵,栉风沐雨。缵崇凤历,恢三百载之世功。平荡枭巢,刷四十年之仇耻。一登大宝,四换周星。

    李严:① 皇帝念高祖、太宗之业,倏尔隳弛;愤朱温、崔胤之徒,同谋篡弑。遂乃神机迥发,心鼎独燃。掘沧溟而誓戮鲸鲵,芟林莽而决除虎兕。十年对垒,万阵交锋。虑久困于生灵,而选挑其死士。才过汶水,缚王铁枪于马前。旋及夷门,斩朱友贞于楼下。剑霜未匣,枪雪犹辉。段凝统八万雄师,倒戈伏死。赵严知一人应运,引颈待诛。遂使贼将寒心,谋夫拱手。取乾坤只劳八日,救涂炭遂定四维。备振皇威,咸遵帝力。今则秦庭贡表,两浙称臣。淮南陈附拜之仪,回纥备朝天之礼。 ② 吾皇前年四月即位于邺宫,当月下郓州。十月四日,亲统万骑破贼中都,乘胜鼓行,遂诛汴孽,伪梁尚有兵三十万,谋臣猛将,解甲倒戈。西尽甘凉,东渐海外,南逾闽浙,北极幽陵。牧伯侯王,称藩不暇,家财入贡,府实上供。吴国本朝旧臣,岐下先皇元老,遣子入侍,述职称藩。淮海之君,卑辞厚贡,湖湘、荆楚,杭越、瓯闽,异货奇珍,府无虚月。吾皇以德怀来,以威款附。顺则涵之以恩泽,逆则问之以干戈,四海车书,大同非晚。

    述律平:吾闻晋王用兵,天下莫敌。

    孙光宪:庄宗皇帝为唐雪耻,号为中兴,而温韬毁发诸帝寝陵,宣加大辟,而赐国姓,付节旄,由是知中兴之说谬矣。

    李承进:庄宗好畋猎,每次近郊,卫士必控马首曰:‘儿郎辈寒冷,望陛下与救接。’庄宗随所欲给之,如此者非一。晚年萧墙之祸,由赏赉无节,威令不行也。、

    薛居正: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司马光: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内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入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卒矫其父命而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之体哉!盖庄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强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内离叛,置身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故也。

    苏辙:唐庄宗勇而善战,与梁人夹河相攻,十战九胜,涉河取郓,不十日而克梁,威震诸国。五代用兵,未有神速若此者也。然其克敌之后,幸一日之安,沉湎声色之虞,宦官、伶人交乱其政,府库之积罄于耳目之奉,民怨兵怒,国有土崩之势而不知也。一时功臣,皆武夫倔起,未有识安危之几者。……向使西师不出,蜀虽未下,而京师有重兵,崇韬不死,河朔叛臣心有所畏,不敢妄动,则庄宗不亡。

    晁补之:庄宗所以得入魏,繇彦叛梁而降晋也。其迫德伦以降晋,于梁则负矣,而宜无以得罪于晋也。然而德伦诉之庄宗,庄宗终以逼其长为不顺而斩彦。彦死,而魏人之心益服。鸣呼!庄宗可谓有君天下之度矣。(《五代史杂论》)

    张耒:盖昔者唐人以河东之地,南向以争天下,百战而无功。以朱温之强,亲冒矢石与唐人从事于河上,不能有河北尺寸之地,其力之不足以相制亦明矣。譬如两人终日而博也,代胜代负而不决,胜者欲罢而负者留之,负者欲退而胜者激之。盖终朱温、李克用之世,更胜迭负,而卒不得其志。至于庄宗,力战不顾,思决成败而不可得,方其盘桓于杨刘、徳胜之间,盖常蹙而不振矣,其后郭崇韬为之决入汴之策,而后天下归于唐。夫梁人之有汴,是犹人之有腹心也,使吾之力虽不足以过之耶,一日而溃其腹心,则彼手足虽全而不为用。此捣其虚、袭其所忌之道也。故庄宗之取天下,其要在此,而或者犹归罪于段凝之区区,何异夫披心抉腹而责手足之不救也。(《唐庄宗论》)

    何去非:① 后唐庄宗,承武皇之遗业,假大义、挟世仇,以与梁人百战而夷之,乃有天下。可谓难且劳矣。然有二臣焉:其为韩彭者,李嗣源;为寇邓者,郭崇韬也。……嗣源有韩彭之逼而不践其祸者,庄宗无高祖之略故也。崇韬有寇邓之烈,而不全其宗者,庄宗无光武之明故也。② 后唐武皇假平仇之忠义,发迹阴山,转战千里,奄践汾晋。及其子庄宗,以兵威霸业,遂夷梁室而王天下,可谓壮矣。然天下略定,强臣骄卒遂至不制,一倡而叛之。不及反顾,而天下遂归于明宗。③ 若唐之庄宗与夫末帝,皆以雄武壮决转斗无前,摧夷强敌,卒收天下而王之,非夫孱昏不肖者也。然明宗之旅变于邺下,晋祖之甲倡于并门。彼二王者,乃低摧悸迫,儿女悲涕,垂颐拱手,以需死期,无复平日万分之一者,何也?有强臣骄兵以制其命。唯至乎此,始悟其身之孤弱,无以自救之也。

    洪迈:唐庄宗与梁人相持于河上,梁将王檀乘虚袭晋阳。城中无备,几陷者数四,赖安金全帅子弟击却之于内,石君立引昭义兵破之于外,晋阳获全。而庄宗以策非己出,金全等赏皆不行。……庄宗虽能灭梁,旋踵覆亡,考其行事,概可睹矣。

    陈傅良:① 比庄宗嗣位,当时之兵,杨行密号黑云都,刘仁恭号定霸都。而麾下诸将,皆老于行阵,与武皇齐驾并驱之人,庄宗皆能养之以恩,折之以气,遂服其心从定山东,取渔阳,兼魏博,置帐前银枪都。然杨刘短兵之战,不其危乎。遣继岌伐蜀,凡七十五日,蜀王衍降,兵不血刃,诚用兵之最易也。弃郓之举,非郭崇韬几失之。从郓入汴,八日而灭梁焉。② 后唐庄宗萃名将,握精兵,父子转战二十余年,仅能灭梁。恃功而骄,兵制不立,弗知内外之患。一夫奋呼,内外瓦解。故李嗣源以退将养疴私第,起提大兵,与赵在礼合于甘陵。返用庄宗直捣大梁之术,径袭洛阳,乘内轻外重之势,数日而济大事。

    胡三省:① 晋王事生母者重,事嫡母者轻,异日太后、太妃尊号倒置,皆根于心而发于事者。② 及梁既灭,庄宗之志满矣,驰骋田猎,意以为不居帷房以自肥,不知以帷房自祸也。③ 以战为戏,何晋王之轻也!至闻嗣源入大梁,又何其衰也欤!④ 晋王勇而轻,屡经危殆,其得免者幸也。然再危而再免者,皆李存援兵之力,谓“老子妨人戏”可乎!⑤ 人皆谓帝克蜀而不察蜀之所以亡,故不旋踵而败;不知此乃帝气习也。观诸李存贤、周匝之事可见。

    陈栎:① 存勖以弱龄嗣晋王位,大败梁兵于夹寨,解潞围。诸将皆白首行阵,与武皇克用并辔齐驱,存勖乃能以恩信结其心,英果折其气,莫不竭力致命,頥指气使,继是服真定、并山东、取渔阳、兼魏博、败契丹,无不如意。……策马渡河,朱梁陨灭,三矢告庙,志愿毕酬,自大梁迁都于洛。当是时,天下震动,诸侯陆梁踞肆者,皆愕眙相顾,莫敢保其土地。王衍恃险倨慢,偏师西指,而剑阁不守。观其行兵,可谓能矣。②庄宗果继父志,尽忠于唐,剿除朱梁,复唐社稷,立其后嗣,上也。苟不能然,俟其灭梁,正其罪以告天下,然后称尊,以绍唐统,次也。乃弃张承业之忠谋,不待灭梁已即大位,卒无以异于一时之僭取者,此其欲速见小始焉,已不合于正人矣。且裂肤汗血,沐雨栉风,十五年百战而得之,好畋好女、宠伶人、信宦官,不三年而失之,身死优伶,为天下笑,得非才器有限,先戒而后肆故欤。

    朱元璋:所谓李天下者,其斯人欤?上下之分渎至于,安得不亡?

    方孝孺:唐庄宗以童子提数万之师,虏刘守光父子,灭梁而夷其家庙。命将入蜀,取王衍若絷苙之豚。据千里之地,而号令天下,何其壮哉!及志得功成,勋臣外溃,奴隶内叛,匹马独出,归身无所。流矢一集,骨烬庑下,妻子倾散,屠戮人手,与其初若二人之为者,何也?……庄宗者非真知义与利之辨,明于君臣之道者。特假尊唐之名,以求遂其欲得之心耳。故其初鼓少年之锐气,足以眩惑惊骇庸常之人,而稍有识者固已窃笑之矣。及其所欲既充,向时之锐已尽,则索然沮坏,不复自振,而蛊于嗜欲便佞,騃夫弄竖皆得蒙覆而蔽壅之。于是刑政隳紊,表里俱乱,繇其为气所役而莫为之主故也。均是气也,有所养者为正气,无所养者为虚气。为气之正者,不变于物。持虚气以应无穷之机,其有不颓散者乎?(《唐庄宗》)

    杨慎:李存勖,承王位,雪仇三矢。灭仇梁,继唐统,气概豪英。张承业,一片心,忠言逆耳。堪憾处,志骄盈,矜功十指。侮缙绅,悦女色,宠任伶伦。李天下,坏名声,甘心下贱。得蜀骄,轻屠脍,汗马功勋。登高叹,石桥悲,彷徨四顾。郭门高,下毒手,乐器焚身。(《廿一史弹词》)

    王夫之:① 朱温、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之琐琐,窃据唐之京邑,而遂谓之代乎?……若夫朱温,盗也;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则沙陀犬羊之长也。温可代唐,则侯景可代梁、李全可代宋也;沙陀三族可代中华之主,则刘聪、石虎可代晋也。② 李存勗不可以为天子,然固将帅之才也,知用兵之略矣,得英主而御之,与韩信齿。……李继韬之内叛,视若疥癣;泽州之失,唯惜裴约,而弃若赘疣;急攻杨刘,疾趋汴、雒,一战而朱氏以亡,其神矣哉!太原自克用修缮城隍以来,非旦夕可拔者,大兵集于东方,继韬虽狡,梁人虽鸷,必不敢遽尔合围,不忧归师之夹逼。敌见吾视泽、潞之乱若罔闻,则益不测吾之所为,胆先自破,沮其乘虚之计,而河上之师终恃此以为挠我之令图,则虑我之情缓,而相防之计疏。此一举而袭梁都、夷友贞、平河南,规恢之大略也。微韩信,孰足以及此?谓存勗为将帅之才,非虚加之矣。

    张溥:兵败而复胜,师正而出奇,询谋良将,决断胸中,履险若夷,及锋即用。(《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顾祖禹:存勖夹河之战,不过十五年,而梁之君臣,函首以告先王矣。

    严遂成: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诗作《三垂冈》)

    弘历:① 嗟夫,世道衰微,人心偷薄,朝梁唐而夕汉晋,迄无定向。然考其得国之正,彼善于此者,犹以后唐为差胜焉。……庄宗首承父烈,加以英勇之资,屡战屡胜,遂歼巨宼,建国立社。然徒溺一时之娱,而不为万世之计,甫得大位,沉溺声色,致使身没伶人之手,岂不哀哉。……呜呼,使庄宗立法垂纪,贻厥孙谋,后嗣复得贤明之君,则天下之乖离,当不若此。其甚也,而一得志则宠女色、比顽童。艰难之际与太宗同英武,逸暇之日与太宗殊兢惕,宜乎?(《后唐总论》)② 庄宗借始终为唐之名能灭朱梁,乃方欲戮尸。旋命拜墓,颠倒无据。若或禠其魄者,尚何足观其后乎?

    袁枚:三箭高悬太庙凉,一年一战报先王。幽州儿女朱丝系,汴水君臣白马降。初心虽负轻移鼎,国号依然不改唐。生儿如此尚何忧,汉有孙郎足与俦。(诗作《三垂冈》)

    张承纶:亚子真英雄,创痛还三矢。乘间趋上党,忧劳自斯始。先王置酒处,三叹未能止。惟兹大性殊,终焉雪父耻。晚节虽不贞,岂曰非有子?(诗作《三垂怀古》)

    蔡东藩:唐主李存勗,以英武闻,虽有强兵猛将,不足以制之,而独受制于一妇人之手!……灭梁以后,先至汴都,唐主自傅粉墨,与优为戏,取悦爱妾,何其惑也!且伶入宦官,由此而进,媚子谐臣,借此而荣,以视前日知人善任,披甲枕戈之唐主,几不啻判若两人,盖骄则思佚,佚则思淫,而刘氏益得乘间献媚,玩弄唐主于股掌之上。……甚至以妾为妻,越次册立,嫡庶倒置,内乱已生,外侮乘之而起,自在意中。

    吕思勉:① 后唐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过之。然政事之材则远落其后,此天之降材尔殊,盖民族之文化为之。唐先世虽出夷狄,至隋末渐渍于中国者已久,若李存勖则仍是北狄中人物也。② 北夷天泽之分,本不甚严,用兵之际,真子与假子,尤相去无几,庄宗所以能君临晋土,过于十年,卒以灭梁者,以是时太原贫窘,睨梁之广土众民而思夺之也。一朝遂志,则争攘之鹄,在此不在彼矣,所谓外宁必有内忧也。

    毛泽东:①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杰。 ②生子当如李亚子。

    徐培根:① 李存勖不但短于为政待人,其军事见地较周德威等为逊,且无接受优良建议之雅量,胡柳陂之战即系不能听从周德威之意见所致,故虽能一鼓作气击灭大梁,但马上得天下而不能马上治天下,故转瞬间即告灭亡。② 庄宗以少年之姿,承继其父大业,英气勃发,兢兢业业,以开基业,又能宠任张承业、周德威、郭崇韬、李嗣源诸人,故能雪世仇而灭朱梁,开拓后唐之基运。然自入都洛阳之后,自矜功伐,嗜畋无度,宠任伶宦,远斥勋旧;又当大饥之时,吝内库之藏,不赈军士,以侈后宫,遂致众叛亲离,十余年亲冒锋镝所创之帝业,崩溃于一旦。自古帝王成业于戒惧,而败坏于骄恣,诚不易之理也。

    柏杨:政治上的半截人尤多,李存勗便是一个浓缩的典型。他血战二十年,无论哪方面表现,都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英明首领,简直跟李世民大帝一模一样,包括身经百战,没有一根毫发受伤在内。然而他的勋业太短,只不过保持了两年六个月,就国破身死。攻陷开封应该是一个转折点,把他转折成一个“半截英雄”。……李存勗不过一条粗汉,在一个有约束的环境中,他可以成为英雄,但一旦约束解除,便完全忘了奋战的目标,也忘了对国家和对部属们所作的承诺及感谢,最后,更忘了他自己是谁。

    陶懋炳:① 李存勖虽然轻佻,但军事才能确胜乃父,堪称五代的一位杰出军事家。然而,他却是个缺乏远大政治眼光的人物。虽然他在继位后也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究危之策而已。待稍稍安定,他便渐忘昔日艰危,奢侈淫乐,不知节用。② 后唐庄宗灭梁之后,用人理财,弊端百出,较之后梁,实有过之。与后梁太祖相比,远不能及。

    个人作品

    《尊前集》收录有李存勖的四首词作:《一叶落》、《歌头·赏芳春》、《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元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中,李存勖(剧中称李亚子)随兄长李嗣源征战沙场,“临军望尘知胜败,对垒嗅土识兵机”,与石敬瑭、孟知祥、刘知远、李从珂并称五虎大将。

    明代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勖是李克用独子,与李嗣源、李存孝等十二位义兄弟并称十三太保,位列第三。他曾与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组成五方五帝阵,在狗家疃人头峪逼死王彦章。因是晋王嫡子,被大唐众王子推为皇帝。

    影视形象

    1970年邵氏电影《十三太保》,罗威饰演李存勖。

    2008年TVB巡礼剧《李克用与十三太保》,黄浩然饰演李存勖。

    2015年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印小天饰演李存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一笑易欢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庄宗:李存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庄宗:李存勖 小编为您整理庄宗:李存勖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