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欧那尼(小说)

时间:2024/11/21 9:36:2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19世纪30年代,法国由于公演雨果著名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掀起了一场古典派与浪漫派的文艺大论争。论争程度之激烈,卷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以及影响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就是后来文学史家们称之为震动了欧洲的“欧那尼之战”。歌剧故事叙述爱尔薇拉被迫和老公爵吕古梅结婚。但她却爱上了年轻英俊的西班牙大盗欧那尼,并准备一起私奔。然而国王唐·卡罗斯也前来向爱尔薇拉求爱,因公爵上场,他们的计划都被打乱。

  • 中文名: 欧那尼
  • 外文名: Hernani
  • 类型: 歌剧小说
  • 作者: 维克多·雨果
№目 录
    详细介绍

    歌剧故事叙述爱尔薇拉被迫和老公爵吕古梅结婚。但她却爱上了年轻英俊的西班牙大盗欧那尼,并准备一起私奔。然而国王唐·卡罗斯也前来向爱尔薇拉求爱,因公爵上场,他们的计划都被打乱。国王绑架爱尔薇拉,欧那尼赶来与国王决斗,国王却认为强盗不配和他决斗而拒绝。不久国王带兵捉拿欧那尼,欧那尼逃走。吕古梅公爵与爱尔薇拉结婚。欧那尼乔装香客借宿,前来相会爱尔薇拉,恰逢国王征剿大盗。吕古梅公爵出于贵族的荣誉,不肯交出欧那尼,国王把爱尔薇拉捉去做人质。欧那尼为报答吕古梅,拿出号角,无论何时,只要公爵需要,欧那尼立刻献出生命相报。后来欧那尼和吕古梅的反国王势力集会,被叛徒出卖。国王决定处死参加叛乱的贵族,赦免欧那尼,并将爱尔薇拉许配于他。在新婚宴会上,忽然传来号角,吕古梅前来要命。欧那尼决不反悔,爱尔薇拉在欧那尼自刎便后随之而去,吕古梅深感痛苦,也自杀。终场也是一段感人肺腑的三重唱。

    《欧那尼》之战,实质上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美学思想上的一场激烈冲突。

    古典主义思潮在法国由来已久,远在17世纪初,以布瓦洛为代表的这一个流派美学家就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古典主义美学体系。概而言之,古典主义美学最核心的信条有三:

    第一,一切文艺必须符合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普遍的、永恒的,也是绝对的标准是理性。凡是符合理性的作品,才是崇高的、美的作品。从这一逻辑出发,他们把时间的考验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价值标准。布瓦洛在《对朗吉弩斯的感想》第7篇中写道:“一个作家的古老并不足以保证他的价值,但是一个作家因为他的作品而受到长久、经常的赞赏,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证据,证明那些作品是值得赞赏的。”

    第二,既然久经考验的作品才是好的,那么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自然就是好的,值得学习借鉴的。他们认为希腊、罗马作品之所以能久经考验,是因为它们抓住了自然(人性)中最普遍、永恒的东西,抓住了理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抓住了真实和美的东西。因此,“古典就是自然,摹仿古典,就是运用人类心智所曾找到的最好手段去把自然表现得完美”。⑥基于这一逻辑,他们的结论:“荷马就是自然”、“摹仿古人就是摹仿自然”。必须说明的是,古典主义这里所说自然是指一些近乎情理的事物。故此,古典主义美学反对任何怪诞离奇的新鲜事物出在文艺上。

    第三,古典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永恒、普遍、绝对的标准。于是,他们主张:“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有规范化,一切要服从于权威”。

    他们在文艺创作上还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例如:政治上,拥护和歌颂王权;思想上,提倡自我克制,提倡温和折衷为主要内容的理性,提倡尊重现行的道德规范;题材上,喜欢借用历史故事,突出宫廷和贵族生活,并赋予它崇高悲壮的色彩;体裁上,要求与封建等级观念相适应,划分高低不同的类别;艺术手法上,要求结构严谨,语言规范化,做到时间、地点、情节三个一律(即三一律)。

    由于古典主义思潮是一种带有保守主义的美学思潮,它的倾向性有利于巩固王权统治,自然就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赞赏。当时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路易十四皇帝和首相黎塞留曾极力加以保护和倡导。为了使这一思潮进一步合符官方的口味和贯彻当局的意图,当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官方最高学术团体——法兰西学士院。这个学院精选全国文艺、学术等各界杰出代表40人,号称“四十不朽者”。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这些人特殊身份和高额奖赏。这40人非得等到其中某院士死去,然后才能由其余院士共同选举补充。这些“不朽者”拥有官方给予的特权,讨论并决定文艺方面的重大问题。他们所作的决定具有法律上的权威,一切文艺学术人员必须谨遵不违。他们所制定的文艺发展路线统治着法国文艺界一个多世纪,谁也不准违抗他们的规定。

    《欧那尼》是浪漫主义戏剧名作。

    五幕诗剧《欧那尼》是法国作家雨果于1829年创作的浪漫主义剧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戏剧、小说、诗歌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小说)《克伦威尔》《吕意·布拉斯》(戏剧)《秋叶集》《心声集》(诗歌)等。《欧那尼》是雨果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它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胜利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雨果还曾公开谴责英法联军火烧北京圆明园的罪行,对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同情。

    在文艺思想上,雨果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浪漫主义。19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者政治上拥护封建复辟,歌颂封建君主,艺术上坚持僵化的戏剧法则。雨果认为,古典主义是“死去的形式”,而浪漫主义才是“新生的艺术”。他反对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认为只有“情节一致”是最好的,要求地点、时间的一致,就好像一个鞋匠要让天下人同穿一双鞋子。他的戏剧理想是立足当代,无所不包,重在立志,神采飞扬。

    剧作《欧那尼》以16世纪的西班牙为背景,描写西班牙由于王公贵族内部的斗争酿成的一场悲剧,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

    主人公欧那尼原是西班牙的贵族,其父被西班牙国王卡洛王的父亲杀害。为报父仇,他落草为寇,成了强盗大王,与西班牙王朝进行斗争,决心杀死卡洛王。他爱恋老公爵吕古梅的侄女素儿,欲娶她为妻,和她患难相交,生死相爱。

    素儿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国王、公爵、强盗都爱她,得胜者却是强盗。她爱欧那尼,忠贞不渝,生死相依。她认为,一个人的贵贱是按灵魂来规定,一个人的地位高低,是按良心来分配的。卡洛王深夜闯进她的卧室,要求她做他的妻子,而不要和欧那尼相爱。她义正辞严地回答:“我那位强盗抵得一百个像你这样的国王!论灵魂,论良心,他才是一个国王,而你只是一个强盗吧了!”她真诚地爱着欧那尼,赞颂欧那尼“你是我豪放而壮伟的狮子”。沐浴在爱河之中,又为爱情而死。这种不为荣贵所动,不怕权势威逼的建立在真心相爱的基础上的爱情是美好高尚的,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卡洛王混进少女素儿的卧房,偷听别人谈情说爱。又企图在夜幕掩盖下,强抢素儿为妻,夺人所爱。国王的高贵外衣被剥去,成了鸡鸣狗盗之徒。须发皆白的老公爵,却要强占自己的侄女为妻,因而也成了欧那尼的情敌。一个原本是贵族的人,却因其父被杀,瞬间失去爵位,被逼当了强盗,铤而走险,走上复仇反抗的道路。雨果揭露和批判这人世间的不平,痛斥人世间的丑恶,也是此剧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此剧在艺术上的重要特点是它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和风格既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新开拓,又多少影响到剧本情节的真实性。

    这种精神和风格主要体现在戏剧情节的奇特和人物的理想主义色彩等方面。

    欧那尼和卡洛王本是仇敌,又是情敌。可是当他俘虏了卡洛王以后却表示要像贵族那样做得体体面面,明枪交战,战胜敌手。又以卡洛王不反抗,甘愿等死为由将他释放。卡洛王也曾率兵搜捕欧那尼,企图将他杀死。可是当他看到欧那尼和素儿在公爵府幽会被公爵发现,却掩护欧那尼逃脱。特别是他当了日耳曼帝国皇帝以后又赦免了欧那尼,并且恢复了他的爵位。

    当老公爵看到欧那尼和素儿真诚相爱时,既无可奈何又忌恨欧那尼。可是当卡洛王来搜捕欧那尼时,老公爵为了维护贵族尊严却又救了欧那尼。欧那尼不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约定和他共同反对卡洛王,并且以命相许,摘下号角交给老公爵,立下誓言:无论何时、何地、何事,只要听到号角声,他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当欧那尼和素儿正浸沉在爱情的喜悦与甜蜜之中,远处忽然传来号角声,欧那尼和素儿双双服毒而死,老公爵也拔剑自刎。

    人物行动的奇特反常,导致戏剧情节的曲折离奇,大起大落、跌宕多姿,扣人心弦。

    这三个人物的行动为何如此奇特反常?这是因为雨果是通过这些人物来阐明自己的人生理想。欧那尼、卡洛王、吕古梅实际上是他关于人生理想的不同写照。作为人道主义者,雨果憧憬着人类的美好社会,希望人的感情和理智都达到人道主义的高度。使信念、诺言、感情、理智、忠诚、宽容等都铸进所有人的灵魂,使大家都能感受到作为人的伟大和自豪。他渴望出现真正的英雄,而不论这种英雄是平民,是贵族,还是国王。欧那尼、卡洛王和吕古梅也都具有这样的色彩。他们都是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物,他们身上既有污点与缺憾,又有理想的光彩。剧作家那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芒,映照在剧中人物身上,使他们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英雄的气概。为了按自己的理想给人物涂上光亮的颜色,剧作家抛开事物的外在逻辑,也不顾及情节线索对人物的客观制约,只尽情地描写人物内心喷发出的激情。

    此剧的浪漫主义精神和风格还体现在对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和法则的否定与突破上。

    其一是对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的否定与突破。此剧情节丰富而复杂。在时间和地点方面完全突破了“三一律”的法则。全剧五幕戏都有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时间跨度长,人物活动空间广阔,使剧作家在情节处理上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灵活性。这些都是“三一律”所无法企及的。

    其二是破除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卡洛王“微服私访”,躲进壁柜,偷听别人谈情说爱。又扮成“打家劫舍”之徒去强抢素儿。这些在古典主义者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舞台上出现服毒自杀,拔剑自刎等场面,机关布景密室与壁柜的巧妙设置,神秘奇特的号角声等都是古典主义者不可想象的。这些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冲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的桎梏,使戏剧面目一新,给人以新颖奇妙之感,大大增强了戏剧效果。也为后来的戏剧创作开拓了新的道路。

    雨果创作《欧那尼》是反对古典主义提倡浪漫主义的艺术实践。因而此剧自1830年2月25日在法兰西喜剧院首次公演起就受到古典主义者多次猛烈攻击,他们在剧场捣乱和破坏此剧的演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大肆攻击诋毁。但是大多数人总是喜爱和欢迎思想进步、艺术生动的戏剧作品的。雨果和他的《欧那尼》终于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者。围绕此剧的演出而展开的激烈斗争也成了法国戏剧史上的重大事件。

    《欧那尼》的成功主要在于它的反封建主题和浪漫主义精神与风格,以及它对古典主义的强有力的冲击。但它也确实存在情节过于离奇,性格不够真实,语言太夸张等缺点与不足。由于时代和作家思想的局限,这些缺点和不足又是难以避免的。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小说、戏剧创作中都有重大建树。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艺术观,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重要剧作还有《欧那尼》、《逍遥王》、《吕依·布拉斯》等。《欧那尼》(1830)是雨果著名的浪漫主义戏剧。剧作写贵族出身的大盗欧那尼与有杀父世仇的国王卡洛及公爵吕古梅同时追求公爵的侄女素儿时,互相争夺又相互宽恕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贵族和封建暴君的憎恨,鼓吹以平等博爱与道德力量改造社会,具有反封建的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饱满的政治热情、尖锐的戏剧冲突、丰富的诗的意境,以及大量的诸如乔装、角斗、计谋、服毒、密室藏身、机关布景等“奇情剧”的结构手法,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独特风格。对世界浪漫主义戏剧的发展很有影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一笑易欢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欧那尼(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欧那尼(小说) 小编为您整理欧那尼(小说)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