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印第安人营地(小说)

时间:2024/11/21 9:25:0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印第安人营地》是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早期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收录于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白人医生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到印第安人那儿为一位难产的孕妇接生的故事。作者用一种平静的叙事基调讲述了这个故事,至于这个男人为什么自杀却没有交代详明。小说中所有人的痛苦都源于现实的残酷无情与自身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冲突。

  • 中文名: 印第安人营地
  • 外文名: Indian Camp
  • 类型: 短篇小说
  • 作者: 海明威
  • 创作时间: 1924年01月01日
№目 录
    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作品描述了小男孩尼克的父亲,一位白人大夫带着尼克到印第安营地为一位印第安产妇接生的经历。在难产及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用一把大折刀为躺在双层床下铺的妇人做了剖腹产手术。产妇的丈夫由于腿伤一直躺在上铺,但手术结束后,尼克的父亲发现,这位丈夫忍受不了耳闻目睹妻子分娩的痛苦,用一把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创作背景

    1918年,正值19岁的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身负重伤,医生从他身上取237块弹片,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留在他的身体里。战争像这些弹片一样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他清楚地看到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青年对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毁了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战争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肉体带来的巨大创伤,促使他最终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印第安人营地》发表于1924年4月,而在此之前海明威删掉了原小说的开篇章节,减少了原小说超过三分之一的长度。

    人物介绍

    尼克

    《印第安人营地》中的小男孩尼克是一个敏感多虑的人、一个使自己摆脱暴力和邪恶的人,少午时期就刘死亡有强烈的感知力开始时的尼克,在“黑暗”与“浓雾”里,“偎在父亲的胳膊里”,乘船到达印第安营地“两条船在黑暗中划出去在浓雾里,尼克听到远远地在前而传来另一条船的桨架的声响……尼克躺倒下去,偎在父亲的胳膊里,湖面上很冷”。这种景象如同一个人在蒙昧、困惑时期对“父亲”的依赖。而在结尾部分,尼克在经历了事件的变故后,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上了船,坐了卜来,尼克在船梢,他父亲划桨……尼克把手伸进水里,让手跟船一起在水里滑过去。清早,真是冷冽的,水里倒是很温暖”。此刻,可以发现小男孩尼克从天真走向了成熟。小说在小男孩尼克想象自己不会死的心弛神往中结束。

    尼克的父亲

    小说中尼克的父亲是一个海明威式的英雄,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重压下的风度,他处事从容不迫,从不紧张、担心,他总有脱离困境的办法,他用极其简单的器械为印第安妇女做了剖腹产手术,而且还不失时机地教育启发儿子,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诱导。但是他对尼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一种隐形教育上,即他与尼克之间的冲突。

    印第安男人

    与医生和尼克相比较,作者对印第安男人所用的笔墨最少,而给人的印象却最为深刻。描写仅仅三处:第一处是医生一行人走进棚屋时所见的情景—“上铺躺着她的丈夫……伤势很不轻。他正在抽板烟,屋子里一股烟味”,第二处是尼克父子对话后印第安男人的反应—“那做丈夫的在上铺翻了个身面向着墙壁”。第三处是惨不忍睹的血泊镜头。海明威对这三处客观而又逼真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印第安男人如何痛苦的画面。他感受到了太多层面的痛苦—来自肉体的创伤、来自妻子难产的焦灼,更主要的是源于白人医生对其尊严任意宰割的精神上的挫败。他承载了作为男性、丈夫,尤其是印第安人这多重角色的痛苦,不堪重负,自杀便成了他最好的选择和永久的解脱。

    印第安女人

    对印第安女人的描述在文中只是文中出现四处。尽管这只是轻描淡写,可是它却还原给读者一个清晰、饱满的女性形象、一个面对难产的痛苦而坚持不懈、顽强的女性。透过她的坚强可以看到她对生的珍视,她同时让尼克明白生的可贵和不易以及女性的伟大。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小说中所有人的痛苦都源于现实的残酷无情与自身的无能为力之间的冲突:印第安妇女生育与难产之间的冲突;印第安男人与白人医生之间在种族、文化和人性上的冲突;尼克眼中的生命之轻与心理上的承载之重之间的冲突。而小说中四个不同层面的痛苦正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基本冲突。

    婴儿通过大折刀费劲地获得了新生,而父亲却借助小剃刀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用于肉体不同部位的三把刀是海明威精心挑选的道具,为的是不断推出残酷的镜头,最后拉开悲剧的大幕。然而,描写触目惊心的暴力决不是海明威的最终意图,他想让人看到的应该是暴力后面不同人物的各种痛苦。因此,完全可以说,海明威构建这三个人物的目的和创作《印第安人营地》的意旨在于强调痛苦对于人的意义: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痛苦—自然的、心理的、精神的;而且以各种方式承载着痛苦—或迷惘地接受(如尼克)、或气馁地咀嚼(如白人医生)、或被动地消亡(如印第安男人)。由此看来,《印第安人营地》实际上隐含了作者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个结果。”[9]

    《印第安营地》中,通篇都是围绕着尼克与父亲前往印第安营地解救临产妇女的情节展开,小说以故事的发生、发展,乃至高潮的清晰脉络为读者展现了一副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英雄画面,这正是海明威风格的独特之处。可是从几处生动的对话和印第安丈夫微妙的行为描写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种族歧视的画面,感受到善与恶的对立。小说虽然以尼克父子的对话为主线,然而可怜、善良而又讲情义讲友爱的印地安人却在海明威的笔下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白人医生的世界中,印第安人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牲畜一样,无需半点尊重和同情,读者通过海明威简短的描述深刻体会到蕴含在其作品里的对印第安人尊重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白人种族歧视的批判精神。

    艺术特色

    首先,小说语言简约含蓄,行文如画。写产妇臃肿的体形、医生消毒、印第安妇女在手术中的挣扎、医生开刀取出婴儿、剪短脐带这一系列场景简练而又连贯。同时以环境来衬托生与死的重大主题,如开头描写“两条船在黑暗中划出去”,“在浓雾里”与湖水的“冷”,文末又以太阳升起、鲈鱼跳象征死亡的转瞬即逝,一切又恢复宁静,

    其次,创造了新的文体风格: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事、议论和说明,海明威是一个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作家。小说非常善于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情节、小说中口语化的对话没有使用华丽词藻及修饰性语言,使对话显得平实、单纯。如医生在术后说的一段话,显示他的洋洋得意与作为医生的从容与自信;而尼克却要求父亲给产妇麻药,制止她的叫喊声,显示出他的同情心与敏感的性格,与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次,不动声色的叙述语言,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小说中找不到作者的影子,渎者只能间接感受到叙事者声音的存在。如小说以尼克的视角描写了印第安男人的自杀,其自杀的动机、过程以及那个瞬间的念头都被略去,只留下那具冒着鲜血的尸体。海明威在字里行间已将深沉的思想传递给了渎者。

    最后,“电报式短句”的运用,如“屋里木板床上躺着一个年轻的印第安妇女,她正在生孩子,已经两天了。孩子还生不下来。营里的老年妇女都来帮助她、照应她”。语言朴实无华,句子短小,但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印第安人营地(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印第安人营地(小说) 小编为您整理印第安人营地(小说)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