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盘龙城遗址

时间:2024/11/21 8:34:4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三批(商)
  •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湖半岛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处在盘龙湖半岛,东南西三面环水 ,是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较大、出土遗存较为丰富的城邑遗址 ,也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

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被发现后,发掘了城址、宫殿等大型建筑及多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盘龙城遗址内城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几部分。城址内清理了大量遗迹。该遗址反映了商代(前16—前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中心城市的社会景象。通过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发现,认识到二里头及二里冈等中原文化在南方大范围的同一性,认识到夏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到达了长江流域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夏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8年1月13日,盘龙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盘龙城遗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景点景观

盘龙城遗址内的早商时期的遗址分布在东西约1100米、南北约1000米的丘陵地带,夯土城垣位于东南部,是一座以城为中心的南方商文化遗址群。盘龙城遗址城垣平面略呈平行四边形,中轴线约为20°,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周长1100米,城内面积约75400平方米,外城总面积2.5平方千米。城垣尚高出地面7—8米,存西墙及南墙东段高出地面1—3米。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夯筑,分墙体和护坡两部分。存南、北、西三面城墙的基部各见缺口一处,应即城门所在。南、北城门位于中轴线线上。西城门城门底部有石头路面,应为当时的门道,门道的地势为内高外低。贵族墓主要分布在李家嘴,中小型墓葬则分布在楼子湾、杨家嘴、杨家湾等地,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盘龙城遗址主要建筑群位于城内东北部,有三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三座建筑朝向一致,均为南偏西方向,分前、中、后平行排列在台基上。已清理的F1东西长39.8米,南北宽12.3米,分为四室,周有回廊。四室均在南侧设门,中间的两室在北侧设门。将其复原为“四阿重屋”式建筑,与在F1南面的F2构成“前朝后寝”的格局。在F2基址两侧台基边缘,设有南北向陶水管。

依据盘龙城遗址与城外诸遗址的地层叠压关系以及陶器的演变规律,将该遗址分为七期。盘龙城遗址一期的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三期或偏早;二期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头三期;三期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或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早;四、五期的年代约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偏晚阶段;六期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二期偏早;七期的年代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二期晚段。

实用信息

地理位置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处在盘龙湖半岛、长江北岸,东南西三面环水,两面临盘龙湖,南濒府河,仅西面有陆路相通,距武汉市中心5千米 。

交通

途经盘龙城遗址的公交线路有武汉公交296路、武汉公交299路,到盘龙大道肖陈弯站点下;武汉公交289、武汉公交290路、武汉公交295路,到盘龙大道罗纳河谷下,前行100多米即到盘龙城遗址。

历史沿革

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前16世纪—前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的中心城市,反映了以夏商王朝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的发展。

1954年秋,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蓝蔚进行考古调查时,盘龙城遗址被发现。

1963年,湖北省博物馆对盘龙城遗址开始试掘。

1974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会、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对盘龙城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

197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会、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对盘龙城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

2012年,武汉大学考古系也对盘龙城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工作。

2013年,武汉大学、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盘龙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0多平方米。

2015年春天,武汉大学考古系对盘龙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二十多座商代墓葬,出土了大批青铜器。

2018年,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对盘龙城遗址开展联合考古。

荣誉及其他

文物遗存

综述

盘龙城遗址有青铜器、陶器、玉器和石器。青铜器大部出自墓葬,工具和武器有臿、斨、斧、锛、凿、锯、钺、戈、矛、刀、镞;礼器有鼎、鬲、簋、斝、爵、觚、盉、罍、卣、盘等。形制、纹饰与中原青铜器相同。纹饰以饕餮纹为主,次为夔纹、云纹、弦纹、三角纹、圆圈纹、涡纹、雷纹等。陶器出土数量多。盘龙城遗址发掘总面积15000余平方米,发现有多处宫殿、大型建筑、手工作坊基址及50余座墓葬,出土各类文物近3000件。

陶器

盘龙城遗址早期陶器:陶质以夹砂和泥质灰褐陶为主,黑陶和红陶次之,还有少数硬陶。纹饰有条纹、方格纹、细线纹、细绳纹、堆纹、弦纹、划纹、兰纹、指甲纹、旋涡纹、圆点纹、刻划人字纹等。主要器类有鬲、鼎、罐、盆、豆、盉、瓮、尊、缸等。

盘龙城遗址晚期陶器:陶质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其次为棕褐陶、砖红陶。纹饰有绳纹、细方格纹、堆纹、弦纹、饕餮纹、夔纹、雷纹、圆圈纹。个别陶器上有刻划符号。主要器类有鬲、簋、豆、盆、刻槽盆、罐、钵、勺、器盖、大口尊、大口缸、瓮、器座、壶、罍、杯、斝、爵以及坩埚、鱼、鸟等陶塑制品。此外还有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等。早期的器类及形制与二里头时期相当,晚期则与郑州二里岗期共性较多,但盘龙城所出青铜器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比郑洛地区同期为多。

漆器

盘龙城遗址M17、M19发现多件漆器随葬在墓主头侧,保存较差。M17的墓室北部随葬有成排漆器,这是二里冈文化时期不多见的现象。

黄金制品

盘龙城遗址M17出土了一件镶嵌绿松石片和金片的勾状夔龙纹饰件,其主体部分为夔龙纹装饰,夔龙纹的角、目、牙均以片状黄金制成,各黄金部件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饰片与绿松石结合,无论造型还是色泽都较为精美。

青铜器

盘龙城遗址M17的随葬品中,除了觚、爵、斝等商时期常见的青铜器以外,还有多件重要遗物,不少为盘龙城甚至是二里冈文化时期未见。青铜器中一件椭圆形的觚形器,形制独特;一件大型兽面纹铜片的器形、纹饰构图手法,为二里冈文化时期首见。M19的随葬品有青铜尊、斝、鬲等,其中青铜鬲装饰颇为精美。该墓葬还出土了玉柄形器、刀、戈等文物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带鋬觚形器,兼有爵口、斝鋬、觚身的特征。兽面纹大型牌形青铜饰件的兽面纹纹饰单元为多条阳线构成。绿松石镶金片饰件以绿松石作为兽面纹的主体,金片饰作目、牙、眉等关键部件。

玉器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94厘米长的大玉戈为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 。

墓地

盘龙城遗址分布在古城四周的李家咀、楼子湾、杨家湾、杨家咀、南城外、铜家咀等地。共发掘30多座,大致可分3类。甲种墓,已发掘4座,墓室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棺、椁。椁板外壁雕刻精细的饕餮花纹,内侧涂朱漆。椁外有殉人。墓底设“腰坑”,随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玉器和陶器。这类墓主的身份应为显贵阶层。乙种墓,已发掘 8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1米,宽1.2米左右,有棺、椁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青铜礼器和武器、工具、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未见殉人。这类墓葬应属下层贵族。丙种墓,为平民墓,形制与乙种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积在 1平方米左右。仅有单薄木棺,无腰坑,随葬品以陶器为主。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盘龙城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盘龙城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盘龙城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