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阴湘城遗址

时间:2024/11/21 8:33:1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新石器时代)
  • 所在地/隶属: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阳城村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阴湘城遗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580、南北残宽350米,北侧已被湖水侵蚀,残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南、西城垣保存较好,北城垣被湖水侵蚀掉,城垣现存高4—6.5米,最宽处46米。

城外有护城河,西、北护城河已被湖水侵蚀掉,东、南护城河保存较好,宽约45米,现存深度1—2米。在南城稍偏东处一突出城墙之外的土台,东西长50、南北宽10米,通过钻探可以确认为原来南城墙的一部分,而且城外土台前面的地势较高,可能为通向城内的道路,而土台应为南城门所在地。在城内偏西有一道南北向的宽约55米大冲沟,将城内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东城垣在灰白色生土之上筑成,横断面呈梯形,内外坡度均较陡。墙体主要是用灰褐色和黄色生土一层层交错筑成,在堆筑过程中作过简单的夯实。西城垣墙体主要用黄褐色土和灰褐色土筑成,有的部位掺杂少量青灰色淤泥土和草木灰烬,在堆筑过程中作过简单的夯实,因而大部分夯层较清楚,夯层厚簿不一,一般厚5—2米。

该遗址屈家岭文化房基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居住形式、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量的大溪、屈家岭文化稻谷的出土,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及当时稻谷产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阴湘城古城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这止发现的八座史前古城之一,文化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保存基本完好,是我们研究江汉地区史前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的不可多得的重要遗址。

出土的漆木钺柄,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泽艳丽如新的漆木器,使长江中游漆工艺的时代提前了2000多年。

景点景观

阴湘城城址内文化堆积较厚,一般在2.5米左右,局部地段可达3.5米以上。文化堆积自下而上可分为大溪文化层、屈家岭文化层、石家河文化层和西周层,其中的大溪文化层最厚,厚度一般在1.5米左右,石家河文化层最薄。

阴湘城古城址出土有石、陶、骨、木等类遗物,尤其是大溪文化晚期濠沟内出土的漆木器、竹篾器等在江汉地区为首次发现。还有房子、灰坑、灰沟、窑、墓葬和瓮棺葬。房屋遗迹13座,主要为大溪文化房子,另有少量屈家岭文化房子。共发现灰坑172个,灰坑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灰坑,一般直径0.5—1.5米、深0.3—0.8米。在相当多的屈家岭文化灰坑中发现大量炭化稻米和稻谷,其中90、113、128、156号灰坑中出土炭化稻米最多,总数达3000多粒。

历史沿革

阴湘城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1983年,荆州博物馆与江陵县文物局对阴湘城进行了考古调查,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遗址,并且有城垣的存在。

1991年冬,荆州博物馆在配合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时,为确定阴湘城遗址的时代和文化内涵,对该遗址进行了历时4个多月的调查和试掘,工作时间从1991年10月至1992年2月。

1995年春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荆州博物馆与日本福冈教育委员会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阴湘城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此次工作从1995年3月初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阴湘城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阴湘城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阴湘城遗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