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上坊孙吴墓

时间:2024/9/26 22:11:2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家级第七批(三国)
  •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目 录
    详细介绍

    出土背景

    2005年12月22日,南京江宁科学园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六朝砖室墓,随后在南京市文物局和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局的组织下,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号2006NJSM1,简称M1)。

    震惊国内考古界的南京上坊孙吴墓发掘工作历时8个多月后,一连创下了几个“国内之最”,尽管墓主身份还未揭开,但上坊孙吴墓是建国以来六朝大墓考古发现之最。2013年,南京上坊孙吴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是孙吴都城建业所在地,考古人员至少已经发现了上千座大大小小的六朝墓,但是该墓规格大,陪葬品丰富,将成为首座获就地保护的大型墓葬,原规划中的道路已经改线,墓上已搭建保护建筑,并将建为专题古墓博物馆,原址保护。

    陵墓规模

    上坊孙吴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已并入东山街道)中下村一个名为“孙家坟”的小土岗南麓,前对青龙山、背依黄龙山。六朝时期的墓葬特别讲究,要“后有靠,前有照,左右环抱”,这座墓也不例外。它的东北方有两组群山,可谓“背山”,寓意“前有远瞻之力,后无后顾之忧”;同时山呈现八字形,形成一个风口,寓意“顺顺当当”,古墓就坐拥在两山环抱之间。而且在墓地前方不远原来有一处水塘,可谓“面水”,寓意“聚财、有生气”,风水这么好的墓,决不是一般身份的人能安葬在这里的。

    上坊孙吴墓由墓前建筑遗迹、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发掘前大部分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墓道、排水沟上部填土已经遭到施工破坏。

    上坊孙吴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孙吴墓葬,其规模(砖室长20.16米,宽10.71米)超过了湖北鄂州孙将军墓(长9.03米)、孙邻墓(长14.5米)、朱然墓(长8.7米)、马鞍山宋山大墓(17.68米),出土瓷器100余件。

    建筑结构

    上坊孙吴墓墓室砖长达20.16米,这个长度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六朝早期大型墓葬砖室长之最。这座孙吴墓规模庞大,排水系统也非常发达。在已知六朝墓葬中,只有东晋和南朝帝陵的排水沟达到100米左右,而这座孙吴墓排水沟长达106米。

    墓葬的结构之精巧也是本次墓葬的重大发现之一。前后室均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结构,从中央向两侧斜砌成倒“人”字形,穹隆顶是由一层层带花纹的青砖垒砌而成,砖和砖之间严丝合缝。上下两层之间抹着的一层粘合物竟是黄土,这么大的穹顶今天不用水泥是绝对砌不起来的。这些墓砖相互挤压,受力平衡,因此得以在地下支撑穹隆顶达千年之久,现在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墓葬内后室相对横卧着石棺座,共有三组六件。从这些出土的文物,专家们推断该墓应该下葬三人,但因为这个墓在古代被盗墓者扰动过,现只能肯定埋葬有两人。每个石棺座两端分别雕刻着虎头形状。一般六朝墓葬棺床都是采用砖质,而上坊孙吴墓出土的虎首状石棺座是国内罕见。前后室四周镶嵌的石质兽首形圆雕,也引起了业内极大的关注。更有学术价值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中国出土的六朝文物中首次发现。

    出土文物

    东吴大墓先后出土了六朝考古中前所未见的青瓷器新器形,还有近年来建康都城遗址外六朝墓葬考古首次发现的26枚图案精美的人面纹瓦当。尽管孙吴墓发现之际,有明显被盗掘的迹象。但还是发现了金、银、铜、铁、漆木、瓷、陶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70多件及铜钱600余枚。孙吴墓葬是南京地区六朝墓葬中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器类最全的一座。该墓为研究孙吴时期墓葬等级制度、大型墓葬结构以及孙吴时期社会礼俗、绘画、制瓷工艺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本次出土的文物比如像近期在南京市博物馆内展出的人物青瓷俑,从外形上看,有的梳高髻,分明表现出了当时女性的特征;而穿半袖短衫、佩带腰带的青瓷俑则代表了当时男性时髦的穿着打扮。各类伎乐俑们或抚琴、或击鼓、或吹奏,紧紧地围绕在中间一名正襟危坐在榻上的人物俑周围。看他双手拢于胸前,面容慈祥和善的样子,显示出他比周围人身份特殊。墓主身份

    上坊孙吴墓历史上曾多次被盗,因此考古发掘中,并没有找到与墓主身份直接相关的文字信息,专家学者只能通过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出土瓦当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许多考古专家和史学家为此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专家根据这座大墓的形制和结构,断定它是一座东吴晚期的大墓,有可能是贵族墓葬;还有的专家表示,这座大墓的主人有可能是东吴皇室成员。

    观点一:孙皓

    经数月考古发掘,南京江宁上坊大墓出土了数百件精美瓷器和石刻,考古人员对这座大墓的排水沟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两块墓砖上分别刻着“孙”和“浩”,专家由此推断,墓主极有可能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孙子———孙皓皇帝。据史料记载,孙皓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比较奢侈,曾建过好几座大墓,所以在他在位时期,出现这样的大墓,完全有可能。

    考古人员为了探寻到这座大墓的墓主身份,他们从河南、陕西、山西等地调来了几名富有考古经验的技工,打开这座大墓长达200多米长的排水系统,在第25米左右的位置上,考古人员取出排水沟上的青砖,竟发现青砖上刻有“孙”字。随后,考古人员又在另外一块青砖上,看到一个“浩”字。两个字加在一起成了“孙浩”。于是,考古人员把“孙浩”与“孙皓”联系起来。翻开史料,“孙皓”在《三国吴书孙皓传》中是这样记载,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280年,晋武帝灭了蜀国后,顺流而下大举伐吴,兵临石头城下,孙皓开门迎降,被俘至洛阳,几年后死在他乡。

    从秦汉到明清,帝王在登基时,就为自己修建陵墓。孙皓在称帝后,被晋武帝灭掉,被俘虏到洛阳,最终没能葬在上坊大墓里。而“孙浩”在史书里,根本没有任何记载。考古人员说,早在1500年前,同音字互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在一些六朝墓葬里,摆放一两块铭文砖,或放一块墓志,这是六朝一种葬俗。

    观点二:孙峻

    考古报告根据规模、遗物且所在地为“孙家坟”等证据推测该墓属于孙吴晚期的某位宗室乃至帝王。根据罗宗真先生考证,孙吴诸陵中,大帝孙坚高陵位于丹阳孙陵岗,孙权及太子孙登葬南京钟山蒋陵,废帝会稽王孙亮葬丹阳赖乡,景帝孙休定陵在安徽马鞍山,末帝孙皓葬洛阳邙山,孙皓父孙和明陵在乌程县西陵山,各陵皆有较明确的地理位置,那么上坊孙吴墓墓主有可能是一位宗室之王。贺云翱先生根据文献以及该墓被人为破坏的程度推断墓主可能是吴少帝孙亮时期的权臣孙峻。

    观点三:孙坚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王宁邦,花了大量业余时间查阅史料,并展开相应的田野调查。最近,他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上撰文《孙坚高陵考》,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上坊东吴大墓的主人是孙权的父亲孙坚。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璐见不平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上坊孙吴墓】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上坊孙吴墓 小编为您整理上坊孙吴墓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