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蔡国故城

时间:2024/11/21 5:59:2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西周、春秋)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蔡国故城是西周和春秋时期蔡国都城,作为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今存蔡国故城遗址,是我国现今保存完好的西周古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别名也叫上蔡县驿,是从后来驿站的说法,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城西南。

蔡国由来

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西周,遂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蔡叔度遂在芦岗东侧建都,修筑都城,未竣而殁。周成王三年,其子姬胡继续修建而成。春秋时蔡灵侯十二年(前531年)楚灵王诱杀蔡灵侯,蔡第一次被灭,楚公子弃疾任蔡公。前530年,弃疾即位,即楚平王,蔡平侯庐复国,旋迁都于吕,称新蔡,后蔡昭侯又从新蔡迁于州来,称下蔡,因此蔡国的故都称上蔡。蔡国都上蔡五百余年。

故城形制

蔡国故城,整座城池呈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周长10490米,高4—11米,宽15—25米,城门宽处有百米以上。面积8.86平方公里,东西略短,南北稍长。据清康熙年间撰修的《上蔡县志》记载:“蔡国故城:址高一二丈,周围二十余里,其形如山……”。故城有城门,南面三座、东西北各两座,共九座城门,有瓮城、门卫房,内有宫殿区、作坊区和居住区,外有护城河、蔡侯墓等。西、南城墙现保存较为完好,城墙为黄粘土夯筑而成,小夯窝圆底,每层厚8—14厘米。城墙内部明显分为上下三个层次,就是修复加高所致。故城西垣高台之上有蔡侯望河楼,北垣有烽火台。

古蔡国的手工业作坊区分布于故城内外,其中制骨作坊区在宫殿区东北。在制骨作坊区曾出土过针、锥、簪、镰等骨器。陶窑遗址在故城内南部,里面布满了红烧土和春秋时期的陶片。城内还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两处,出土了炼炉和铜渣。

封地

三千多年前,武王建立起周王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土地,有功的大臣和自己的兄弟人人有份。周武王把他的一个亲兄弟叔度分封到蔡地(就是今天的上蔡县)为侯,后来历史上称他为蔡叔度,从此就有了蔡国。

初修城池

这蔡叔度一到自己的封国,当然要先建设城池。可没想到的是动工不到3年,朝廷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城池的建设也被迫停工下马了。

三监之乱

当年武王灭商后,并没有对商纣王的家人赶尽杀绝,还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为国君。给他们一块封地,保存商朝的香火。周王朝统一天下之初,商朝故土上还有大批潜在的反对势力。但按照当时的规矩,对商朝的后裔不能杀光斩尽,为了防止商朝人叛乱,周武王把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三个他信赖、有能力的兄弟封为“三监”,也称“三叔”,让他们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王伐纣时,蔡叔度战功显赫因此地位很高。 周武王3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姬诵接任天子,是为周成王。当时周成王还是个孩子,管理不了国家,于是周武王的另外一个亲兄弟周公旦(就是被后人奉为圣人的周公)主动站出来帮助侄儿管理国家,代替周天子发号施令。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虽然有一部分人支持周公旦,可蔡国的蔡叔度、管国(今郑州)的管叔鲜、霍国(山西霍州)的霍叔处坚决反对周公旦。蔡叔度等人认为周公旦是想篡权,他们向全国发布公告,号召诸侯国和朝中大臣一起讨伐周公旦,武庚一听说蔡叔度等人要讨伐周公旦,马上起兵响应。就因为周公旦摄政的事,“三叔”和武庚一起发动了叛乱,刚刚建立的周王朝又陷入了混乱,这就是所谓的“三监之乱”。

周公旦随即以成王的名义向全国发布讨伐公告,出兵东征,毕竟周公旦是有成王支持自然属于正义一方,战争以周公旦的胜利而告终。管叔鲜和武庚被杀,霍叔处被废为庶人,蔡叔度被捉,软禁在如今上蔡县城西北2.5公里的蟾虎寺附近(后称郭邻),封国也被取消,公元前1038年郁愤而终。

当年蔡叔度失败流放,这城池还没有建成。据历史记载,当年周公旦与蔡国的战争主要在蔡国的都城进行。蔡国的都城建在冈山上,西面汝河环抱,并且涧渠纵横,不便战车行驶。蔡叔度曾在这里指挥军队,凭借汝水、涧渠防守。后来周公旦的军队攻占了蟾虎寺一带地区,从蟾虎寺向东,首先攻破蔡城的北垣,蔡城随即失陷。清代蟾虎寺碑上刻有“周公东征,屯兵芦岭,日久方克”的字句,说的就是当时战争的情况。

后来的史书中用“叛乱”和“作乱”等字眼来定性蔡叔度参与的这场战争。而当地的历史研究者对蔡叔度则抱着同情的态度,他们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表达得婉转暧昧———“周公旦摄政,至少也应该征求一下各诸侯国领导的意见吧?”,“蔡叔度等人怀疑周公旦想篡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当时就已经修筑起坚固的城池,谁胜谁败还难说呢!”,对他们持这种观点也表示理解。可是历史总是成功者写的,失败的蔡叔度终弄得身败名裂也就很正常了。

估计蔡叔度也是个很有血性的人,被囚禁几年后就抑郁而终了。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一反其父所为。公元前1038年,周公闻之奏请成王,将胡重新封到蔡国。胡于是成为蔡国的第二代国君,历史上称他为蔡仲。

续筑城池

蔡仲回到封国,一面建立国家机构,一面继续他父亲未竟的事业———修筑城池。从史书上看,蔡仲可以说是领导干部中的楷模,他做事谨慎,吃苦耐劳,和部下打成一片,平时总是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和草鞋。有时,他腰里系条带子,夹杂在百姓中干活。在蔡国都城建设中,蔡仲亲自参加设计和施工。在百姓们的齐心努力下,只用两年,城墙就修筑完成。

三千年后的今天,尚玮不但给我们讲述蔡国故城的修建历史,还给我们现场解说当时的建筑方法:“你们看,这城墙外面还保留有城壕的遗迹。从城墙和城壕的关系看,当时应该是边挖壕,边筑城。墙筑成了,壕也挖成了。西周时期筑城,用的是板筑方法,就是四周用木板堵起,中间填土,再用夯把土打坚实。打好一层后,把木板上移,填土再打。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打上去。”听着专业人士的讲解,我仿佛真看到了三千年前建筑工地上的景象,听到了时间隧道那头传来的“嗨!嗨”的打夯声。我们坐着汽车在蔡国故城里走走停停,参观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城市。但这种参观不能仅仅依靠眼睛来完成,更要靠我们的想像力。

蔡国宫殿

古蔡国宫殿区位于故城中部,如今上蔡县王庄村南的二郎台。这二郎台是一处面积120万平方米的高地,高出周围地面六七米。据《上蔡县志》记载:“王庄,在城内西北隅,相传蔡侯朝庙宫殿所在。”王庄的村民姓王的并不多,该村是否因为曾是王宫所在地而得名王庄?二郎台上有很多古井和陶制排水管道,还有筒瓦、板瓦等建筑残片。这说明当年二郎台上有庞大的建筑群,高台四周以沟渠作为防御设施。当地老百姓介绍说,暴雨过后,这条沟中常常会冲出一些小件铜器和碎金块,因而被称为“撒金沟”。沟上一座石拱桥,叫“撒金桥”,传说蔡国的金库就建在这个地方。我说:“那么下暴雨的时候,一定有人来这里捡金子吧!同行的当地同志告诉我:“别不信,我们这里还有首诗就是描写人们在此拾金子的情景呢,诗中说:‘……漫步沟涧何所事?急流湍处皆是金。’”

交通要塞

上蔡西连东不羹城和西不羹城,东接陈城,北衔召陵(河南郾城东),南屏淮水,可以控制各方,位置极适。同时上蔡城周围汝水迂回,岗岭起伏,地势也是比较险要。当时的上蔡城为淮河上游的交通枢纽,从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会盟等所经的途径,可以判断当时经过上蔡的交通要道有五条:西通方城,东通沈、项,南通息,东北通陈,北通郑。于是春秋晚战国初,上蔡城成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军事重镇。

元代以前上蔡就有了驿站,以利交通,达天下。元代诗人陈孚曾任上蔡书院山长,有诗《上蔡县驿》:“上蔡城边雉兔肥,满川桑枣绿成围。东门牵犬无穷乐,谁谴君侯不早归。”

古时候蔡国故城的南城门如今也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刚刚拓宽的公路旁边还堆积着新鲜的泥土,公路两侧东西延伸的两道土垣就是古城墙了。因为是寒冬季节,城墙上的植物都呈现出干枯衰败的模样。站在公路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城门附近的城垣逐渐加宽,其右侧还有一个U字形的深坎,这叫瓮城,是城门结构的一部分,属于门卫房之类的设施。三千年前,瓮城里面住着看管城门的兵士。当年在考古中发现,这段城垣中下部的夯土里包含有仰韶、龙山、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陶片,在上部的土层里则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和陶片。就是根据这些出土文物,专家推测蔡国故城可能始建于西周时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曾多次进行过加固和修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蔡国故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蔡国故城 小编为您整理蔡国故城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