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唐兀公碑

时间:2024/11/21 5:46:3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唐兀公碑坐落杨十八郎南唐兀公祖莹,上刻“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府百夫长唐兀公碑”,碑文记述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是蒙汉两族融合的实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曾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消亡过程的重要研究资料。1987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唐兀公碑作为元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元朝)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
详细介绍

碑体结构

唐兀公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杨什八郎村南,在金堤河北岸、金堤以南,金堤河大桥下的金堤河自西向东。河北岸就是金堤,与河水相伴着东西伸展。紧靠着209省道,位于公路东面的一片麦田之中。整个墓区并没有围墙,可以随意进入。通高3.2米,身高0.7米见方,下端每面浮雕斗拱三垛,盝顶,碑码上圆下方,仰莲底座,这样盝顶莲座镂雕,造型奇特, 隽秀雅致,现已罕见。

碑文内容

墓区主体为唐兀公碑。唐兀公碑面朝河而立,有重建的碑亭。该碑全称为“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府百夫长唐兀公碑”。唐兀公碑,为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立石,碑文为杨崇喜的老师潘迪所撰,记述了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是证明杨什八郎等村杨氏为党项族后裔的重要物证。

元朝初期,唐兀公随皇嗣南征,后带军籍来此做地方官。他为官清正,兴利除害,深受人民爱戴。1985年,任崇岳、穆朝庆根据河南省濮阳市城东柳屯乡杨十八郎村发现的《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所提供的线索,前往濮阳考察党项后裔,以他们查访到的杨氏族谱及记载杨氏事迹的《述善集》等资料与碑铭相印证,得知现今居住在濮阳市柳屯乡十馀个自然村里的3500多位杨姓居民均为党项遗裔。杨氏的先祖唐兀台世居西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夏末年归附蒙古,从军征战多年,后其子闾马定居濮阳,易姓杨氏,至今已传二十八世。杨氏子孙虽然聚族而居,但因生活在中原地区,其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已与汉族毫无二致,他们今天申报的民族均是汉族,但私下却自称为蒙古族,我想或许他们的先人在元朝时曾经冒称过蒙古人吧,“唐兀”为元代蒙族姓氏简称,该氏族世居宁夏贺兰。元初,唐兀公随皇嗣昆仲南下,收金破宋,为官清正,忠厚耿直。退隐后兴利除弊甚博众望。今为濮阳柳屯、鲁河二乡杨十八郎,西杨、南杨三村杨姓先祖。

历史沿革

该碑立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其时已经是元末,至今已有654年。该碑经过了杨家人的生死守护,得以保存至今。一旦战乱、水灾等要来的时候,杨家人只要一听到风声,就会连夜将碑埋好,以防万一。如果有人来破坏此碑,全族上下又会众口一词地保守秘密,说碑早已经不在了,等到危险过后再将碑挖出来重新立起,所以历经了多次的兵乱和运动,该碑仍旧存世。

唐兀公碑的近一次沉埋是“文革”之前,而后于1983年又重见天日。唐兀公碑1986年11月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碑亭后面则是六座用砖砌成墓体的坟丘,基本呈一条直线东西排布。每座墓前原都有墓碑,今都不存碑身,只有碑座。杨学景很热情地指点给记者看上面的细雕花纹。他告诉记者,现在只有大一座被指认为是唐兀二世的墓,其他的几座墓主还不知晓。其中一座也曾经被盗墓贼“惦记”过,在后面留下了一个探孔。他将自己饭店移到唐兀公碑附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护墓区文物。唐兀公碑自从重新竖立起来之后,虽然后来碑体安装了钢化玻璃保护,但是毕竟风雨无情,碑上文字已经开始风化,北面的文字已有些难以辨识。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唐兀公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唐兀公碑 小编为您整理唐兀公碑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