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87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从航片上看,各种渠迹如干渠、斗渠、支渠、毛渠等俱全,呈树枝状展布,有各种渠迹100余处。在锁阳城遗址南侧及东侧遗留的古渠遗迹比较清晰,今残存古拦水坝址一道长百余米,还有一条底宽16米、口宽20米的支渠。
1996年,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8月11日,在甘肃瓜州县锁阳城遗址周边,一套完整的古代灌溉水利系统出土,其中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支渠等仍然清晰可见。
文物遗存
锁阳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范本。锁阳城按结构可分为内外两城,将内城包围,墙体高大;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底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四角有角墩,结构极其复杂;城内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遗迹,陶片、铜币随处可见。
具体分布
位于酒泉市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南7公里。亦称“瓜州古城”、“苦峪城”。总面积80多万平方米,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城墙长493.6米,南城墙长457.3米,西城墙长516米,北城墙长536米,周长2102.9米。内城中有一墙为宋代增修,将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夯筑,夯层厚0.1-0.14米。基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面积28万平方米。四面有马面24个,上筑敌台(均已倒塌)。四角筑角墩,仅西北角墩保存完整,通高18米,土坯砌筑,角墩下开东西向拱券门。东、南、西、北有5座城门,其中北墙两门,门外筑瓮城,瓮城宽12.6-32.4米,进深22.4-30.2米,瓮城墙厚10米。城墙上、下堆积有大量雷石。西城内有圆形土台26座,围以土墙,系兵营遗迹。外城称“罗城”,是两道较内城墙低的环墙,里墙基宽4.5米,顶宽2.8米,高3.2-4.5米,外墙基宽8-14米,顶宽3.2-4.5米,高4.5-6.5米,均夯筑。东墙正中有城门和瓮城遗迹。周围散见大量唐“开元通宝”等货币、瓷片、围棋子、砖瓦等,以及宋、元、明、清瓷器、陶器残片。
汉唐水利遗迹
锁阳城遗址周边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汉唐水利遗迹。这一古代农田灌溉系统在锁阳城遗址方圆2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且被完好保存着。
锁阳城一带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等,其灌溉的水源地是疏勒河上游的水系。从航拍照片的痕迹看,疏勒河水系其中一条古河道流经锁阳城东侧。而且,疏勒河在汉、魏晋、隋唐、西夏时期都是这一代州郡及其县乡的主要灌溉水源。
据“唐朝断碑”和《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载以及现存地面遗迹和考古勘探的情况看,大约在汉晋时期,锁阳城一带便开始了农业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水利灌溉系统。
历史意义
锁阳城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地面遗存数量较多,对水利史、建筑史、农业史的研究,瓜州古代渠系网络遗址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创举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是中国西部古文化遗存和独特自然景观结合较为完美的旅游景点。
1992年,赵朴初先生在锁阳城参观考察后,为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深厚文化内涵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安西一路树荫荫,留得瓜州作别名;济润焦枯生万物,西来始识雪山尊”的佳句。在古代河西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活动中,锁阳城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史料称“锁阳城及其周围分布的6处汉唐古城,其形制之复杂,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为国内罕见。”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锁阳城遗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锁阳城遗址 小编为您整理锁阳城遗址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