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天宁寺旧址旁位于宁波海曙区中山西路206号的“咸通塔”,因塔砖上“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砖记”铭文,故又称咸通塔,俗称乌龟塔,建于唐朝,原旧址靠近咸通塔。
景点景观
寺前原建有左右两塔,左塔于清光绪年间崩,现存者为右塔。系五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9平方米,残高12米。单层塔壁,中空;立面呈抛物线状;平砖与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出较远;内部筒形;底层有拱门,原可能堆塑火焰门;二层起四面均有佛龛。天宁寺塔为浙江省现存年代较久的一座唐塔。
天宁寺塔系砖结构,立面呈抛物线状.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3.20米,共五层,逐层收缩。每层用砖叠涩出檐,出檐较远,有别于北方常见的唐塔。塔内部呈筒形,底层四面均开设壶门,以上每层四壁均设有龛。塔高约12米,壁厚约0.76米,占地面积为10.42平方米。
历史沿革
根据“勒修浙江通志”记载,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原名叫“国宁寺”;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改名为“崇宁万寿”;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改名为“天宁万寿”;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改名“报恩广孝”同年又改名“报恩光孝”而后又改名“天宁报恩”;寺名数易,至民国初改称天宁寺。
在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寺院发生火灾,元的至元十九年(1182年)再次发生火灾,在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被倭寇烧毁,康熙二十三年也遭遇火灾,同五十八年僧明文重建,而后又损毁。
文物保护
天宁寺塔是浙江省现存年代较久的一座唐砖塔,也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对于研究唐时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西塔已按原貌修复。
2003年对天宁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唐宋时期中轴线以东的寺院格局,现已原址保护。
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宁波天宁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宁波天宁寺 小编为您整理宁波天宁寺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