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7)。民国时期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其目的是为滇军培养、培训中下级军官,习惯上统称为云南陆军讲武堂。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教学概况
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云南陆军怀着炽热的爱国热忱,不畏牺牲,勇敢战斗,屡建战功,为推翻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贡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滇军的成长,又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分不开。
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由于该校教职员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很多人在日本学习时就是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概要,有以滇越铁路为例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同时,又抓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提高。使学校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中,不仅讲武堂的教职员成了核心人物,讲武堂的学生,亦成了中坚力量。
云南陆军讲武堂1907年开办后,因人事变动暂停。1909年重新开学后,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归国的中国同盟会会员进入学校,担任管理干部和教官,学员亦有不少同盟会员和反清反帝爱国青年。学堂因此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熔炉”,其师生在推翻封建统治的云南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和临安起义起到了领导和骨干作用。
辛亥革命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成为滇军官摇篮。滇军作为民国初期的一支劲旅,在政局动荡,军阀割据的背景之下,不乏进步之举,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护法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建树了功勋。
云南陆军讲武堂自1909年至1935年停办,计办学22期,招收学员近万名。涌现了大批将帅,尤以共和国元帅朱德、叶剑英著称于世,被誉为“将帅摇篮”。
建筑设施
云南陆军讲武堂原占地面积达7万平米,现除南部大操场及教官宿舍区改作他用外,北部教学区3万多平米范围内的建筑群包括主楼、礼堂、兵器库、盥洗室等共7500平米的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其中建于1918年的主楼是一座规模宏大具有鲜明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土木石结构合院式建筑。东、西楼各长约119米,宽10米;南、北楼各长约116米,宽7米,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米;中间围有面积1万多平米的内操场。西楼原为教室,东楼为办公室,南北楼为学生宿舍。皆有内走廊相通。四角有拱形券门洞出入,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大门设于东侧,南侧中部设阅操楼。
展览馆藏
《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史》展览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9年,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如朱德、叶剑英等。在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大批讲武堂师生为国捐躯,舍身成仁,在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在云南暨昆明“重九”起义》展览
1911年10月30日的昆明“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封建统治。在起义中,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讲武堂广大师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所近代军事学校卓越的教育成果。
《护国运动》展览
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云南首先发动护国起义,组成三路讨袁护国大军出师。护国军在“叙泸之战”、“泸纳之战”、湘西战役、滇桂边境战斗中,英勇顽强、克敌致胜,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有再造共和之功。
叶剑英元帅毕业证
叶剑英1917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2期炮兵科学习,1918年毕业。
《讲武堂步科笔记》
1924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步兵科指定教材。一套四册,是讲武学校四大兵科(步、骑、炮、工)主要教材之一。
护国军刀
护国军刀为护国战争中护国军高级将领随身佩带的指挥刀。刀具全长94.5厘米、厚2.5厘米。
实用信息
交通线路
乘100路、101路、133路至省科技馆站。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09:00-17:00;
周一不开放;
中国法定节假日:09:00-17:00。
免费讲解
正常开放日每天六场。开讲时间分别为9:30、10:30、11:30、13:30、14:30、15:30。需要听讲解的游客按时到展厅门口等候。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