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中心镇公堂

时间:2024/11/21 4:06:4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中心镇公堂是中甸历史的见证。清雍正二年(1724),改土归流,中甸县建厅设治,中心镇公堂也于同年建成,同治八年(1869)毁于火灾,光绪八年(1882)重修,民国20年,四川乡城土匪在中甸县城烧杀抢掳,中甸城内的自卫民团和群众百余人退守经堂英勇抵抗,奋战三十四昼夜,保卫了经堂文物和中甸人民生命财产。1983年又维修主殿楼。现已恢复如初。如今,中心镇公堂又作为红军长征纪念馆,再现了红军长征过中甸的那些难忘的景象。 中甸古称“建塘”,藏语。意为“胜利的草原”,“中甸”一词原作“忠甸”,似为汉语,又说为纳西语,“中”意为“漂亮”,“甸”意为“草坝子”。中甸中心镇有名“建塘镇”。建塘镇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要冲,有着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的作用。由于过去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马帮,古被称为“马蹄踏出来的城镇”。

建塘镇内大鬼山东麓的藏经堂,建于清代的1724年,后多次重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堂是藏民用于议事、集会及举办佛教活动的场所,也用于举办红白喜事。1936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中甸时,这里是贺龙元帅的司令部。

中心镇是过去(解放前)的中甸县城,大多数房屋为50年代左右的土木建筑,比较古朴。据说在过去20多年前,冬季会有麝、獐之类的动物跑到人家来取暖、过冬。与相对现代化的中甸县城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心镇,距离县城仅步行十多分钟的距离,风格鲜明独特的建筑和狭窄的碎石街道给人以一种历史感,附近还有大龟山、龙潭湖等小景点可供游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

文化价值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府所在的建塘镇上,有一座具有多种建筑风格的公堂,当地人称它为中心镇公堂。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张跃华:这个建筑集藏(族)、汉(族)、白(族)建筑风格为一体,它的顶部是典型的汉式建筑的结构,有密集的斗拱装饰。它的墙角是属于藏式建筑风格,还有它的大殿藻井装饰,还有柱枋结构是典型的藏式风格。除了藏工风格以外,它的山墙墙角的装修、装饰,还有彩绘是属于白族的建筑风格。中心镇公堂建于清朝雍正二年,也就是公元01724年,早是当地藏族人民议事、集会和进行各种佛事活动的场所。270年来,公堂虽然遭到过战火的焚毁,但迪庆人又把它修复如初。现在,这座公堂已经成为迪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多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象征。

在中心镇公堂的前郎墙壁上,有两幅巨大的藏式风格的壁画,画面的中心,描绘的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在他们周围,还飞舞着衣带飘逸的仙女。虽说壁画上的人物全来自佛教故事,但他们艳丽的衣饰却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有多种民族聚居,各个民族的服饰都带有浓厚的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特点。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先后接待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等中央和省级领导,接待了上海、西藏、四川、青海等友邻市区领导、中外游客及迪庆群众8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心镇公堂”的保护,提升独克宗古城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掘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价值,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建设美好和谐的迪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特色

中心镇公堂又称藏经堂,长期以来是中甸城区及附近村落的藏族人祭祀祖先,集会议事和举行婚丧仪式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藏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镇公堂坐北向南,外观呈现汉式斗拱鹄吻飞檐,顶端宝鼎耀目,金碧辉煌,内壁采藏式金刚杵柱,朱门绘彩,璀璨夺目。门两侧壁上,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飞跃而立,栩栩如生,整个镇公堂如虎踞龙盘,气势雄伟。 主体建筑474。7平方米,主楼高3层,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14米,三重檐歇山顶,外观呈汉式斗拱鸥吻飞搪,殿顶为木构架,盖青铜板瓦。屋脊分正脊、垂脊、戗脊,屋顶饰有吻兽和宝瓶。屋顶檐下置斗拱,斗拱下有平板枋。楼四周设环廊,环廊上开圆窗,内侧东、南、西三面皆有格扇门。公堂内部布局显现藏式风格。室内呈正方形,长宽各14米。有40根方柱纵横对称排列其间,其中两根直通楼顶,高约16米。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大门前的明廊和梁柱上可见壁画和木雕。顶端宝鼎耀日。内壁采用藏式金刚件柱、金刚梁建成。两边的墙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融汉藏建筑于一体。

主楼为1983年重建,楼高3层,两边的墙上绘有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堂中央有一高大粗壮的中柱,群众对它视若神明,在中柱上绑以柏枝和哈达,以示崇敬。经堂的西面大龟山顶,建有朝阳楼。登临高楼,古老的藏族“板式”建筑,曲径通幽的古城,金光熠熠的归化寺,日新月异的新城,全可收入眼底。

特色小吃

奶渣: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用酥油煎奶渣加红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一道菜。如今,在迪庆藏区各家食店餐馆均有煎奶渣的菜谱,其制作过程已经非常精,色、味俱佳。 琵琶肉:琵琶肉是一仲用传统的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具体方法是将猪杀好后取出内脏、肠肚和骨头,然后放入花椒、草果、食盐等佐料后将开口缝合,压上石板,干后形状象琵琶,故称“琵琶肉“、其制作历史悠久,用这种方法腕制好的肉保存时间长,三、四年不变味,肉色透刚,是迪庆藏族、彝族、傈傈族、普米族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牦牛肉:牦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鞭则是“一道壮阳药,迪庆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的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红烧、清沌或凉晒成千巴等,其咪独特,吃牦牛肉在迪庆,实在是一种享受。并可在市场购买干巴、肉松等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荞粑粑:迪庆地区的彝族、傈傈族都栽苦养和甜养并以此为主食之一。养粑粑做时用开水与苦养面和拌,捏成饼状可放入火塘中烧烤也可放入水中煮,熟后蘸蜂蜜吃,细软而元苦味,清凉润肠,是人见人爱的药用食品;甜养面则用水和稀在锅内摊饼,翻动几次,即可食用,这两种芹粑粑在各大宾馆现都有售。

酥油茶:“不喝酥油茶,您不知藏家生活的温馨;不饮青稞酒,您难晓藏家情的浓烈。“这民歌中唱的。但到了香格里拉;您不尝二尝酥油茶夕实在是一种遗憾。当然,这种藏家一天也离不了的茶,对于您只是吃一种感受,吃一种新奇和快乐。酥油茶的制作过程非常简便,在土陶罐中放入开水及茶叶煮沸后,加入酥油及盐(还可放一些佐料如麻子,核桃,还有的放糖饮用,但这不是正宗的吃法),放入茶桶中打两三分钟,又倒回上罐,然后用竹编茶滤滤掉茶叶入碗即可饮用。在饮茶过程中还有些讲究,如先吹开油层,不能完全喝千,但作为客人您大可不必有这些顾虑,因作为客人,当用双手果断地接过同样是用双手端给您的茶时,主人就不会再为难您,您尽可随心所欲地喝就是。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中心镇公堂】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中心镇公堂 小编为您整理中心镇公堂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