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桥上桥

时间:2024/10/12 21:45:3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门票参考: 免费
  • 开放时间: 全天
  • 适宜季节: 全年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目 录
    详细介绍

    修筑历史

    明神宗万历卅年,北直隶人王九叙以进士接任渭南县令,见到县城西门外沋河上无桥,过往行人只能徒涉。沋水“旱则成陆,涝则建瓴。其波涛泛溢,视渭加险焉。异时徒杠与梁,虽未病涉,至夏则飘飘付东流耳”,为长久计,遂于次年动工在沈水上“创以石桥”,并于卅五年竣工。万历卅八年继任的县令杨所修又加长了桥身,从此行旅称便,“益称永赖,赤水宜仿为之”②。可见沈水石桥建成后,赤水河上仍无石桥,因而才有“宜仿为之”的建议。

    据《三续华州志》记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后来下桥被淤泥淹没,与八十年代初,被当地群众挖取砂石时发现,从而使”桥上桥”的奇姿展现于世。赤水桥上桥1992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桥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版《新续渭南县志·赤水桥》一栏:“顺治庚子(十八年,即1660年)诸生李若兰、樊中杰等十余人创修(石桥),费不给。中丞白如梅捐千金,成于康熙丁未(1667年),号白公梁。”文中明确地指出这时所修的石桥是创修而不是重修;《三续华州志》也简要地记叙了下桥是“自康熙丁未,中丞白公捐金创建”。

    《续华州志》记载最详:“有诸生李若兰、渭上诸生樊中杰、姚文英,耆民王希龙……之属。于顺治庚子鸠工命匠,驱石含木,方次第以就大观。则费尤虑其弗给也,中丞白公慨输千金。命渭南县丞孙公、州同知董公督理茸治。而梁告成于康熙丁未(六年,即1667年)。于是民佥曰白公梁。”这就是下桥的来历。

    上桥

    《新续渭南县志》记叙了下桥建成后,“至道光中百六十余年。河身渐高,堤累决。壬辰(道光十二年,即1832年)郡侯张公禀于道宪,捐集多资。派武生梁清选、耆民马声远督修。共九眼,旁设石栏”。《三续华州志》对修建上桥的原因叙述更详:“至道光中百六十余年,河身渐高,桥眼淤塞,水难畅流。以致堤岸累决,淹没民田无数。赤水南北尽成泽国,居民苦之。壬辰,郡侯张公禀请道宪,捐资重修。砌石增高,两边添设护栏,以防车马倾陷。自是河流复畅,堤岸籍无冲决。”从中可知:共有九孔的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自此就有了这座奇特的桥上桥。架设上桥的原因既不是一场暴雨洪流堵塞的结果,更不是地震使下桥桥身下陷,而是经过160余年的长期淤积,致使下桥桥眼壅塞,流水不畅,两岸常因此遭受洪涝灾害,后才架设了上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桥上桥】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桥上桥 小编为您整理桥上桥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