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泰陵

时间:2024/11/21 3:11:1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主陵外,还附葬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泰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玄宗统治初期,继承了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选拔人才,赏罚严明,君臣之间密切配合,唐朝出现了史家称道的“开元盛世”。

  • 别名: 泰陵
  • 门票参考: 免费
  • 开放时间: 全天
  • 适宜季节: 春季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隋)
  •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目 录
    详细介绍

    交通信息

    乘车线路:渭南长途汽车站乘开往蒲城县的客车,在蒲城北站换乘开往师家山的班车在力士路(泰陵)下车可达。

    主要景点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谒桥陵至金粟山,见此山有龙盘凤息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泰陵规模浩大,陵内封地方圆达38公里,设置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京师长安。

    现存石刻有: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这些石雕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珍品。一部分石刻已被破坏。陪葬于泰陵的有元献皇后和内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发现了200多年前早已断裂丢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与原已发现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泰陵陵园规模宏大,据《省志》载,陵内封地达三十八公里,为诸陵中最大者。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其位置分别为:

    朱雀门(南)。位于现保南乡唐陵村西约500米处;玄武门(北)。位于现上王乡岭南村;青龙门(又称东华门)。位于现椿林乡唐陵村东约400米处;白虎门(又称西华门)。位于现翔村乡东山怀村400米处。

    四门及陵墙四角分别建有门阙、角阙,地面建筑包括献殿、下宫、阙楼、陵署等,殿舍连绵,错落有致。陵区林木繁茂,苍翠荫郁,一派肃穆景象。与其他帝陵一样,陵园设有陵台令(从五品)及主文、主乐、主辇和典事等官员。陵区还设有折冲府,负责陵区安全,封内陵户,则专门应付各级官员的祭奠活动。像其他唐陵一样,泰陵四门(尤其是神道两侧)也布列有大量的石刻艺术品,其简单情况为:

    原在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共八个,现仍残存六个;

    南门(朱雀门)外,原列有石人十对,现仍残存九对;华表一对,现存一残一;飞马一对、鸵鸟一对,现仍存;石马五对,现仍残存五个;

    北门(玄武门)外,原列有石马三对,现尚残存二个;

    与其他陵不同的是,泰陵曾布列有“番酋”立像八尊,现仅残存东侧立像三尊,另于北门处,还残存一只小蹲虎。

    泰陵侍臣(石人)雕刻反映了唐玄宗“文用汉,武用胡”的特点。

    唐玄宗去世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近尾声,但河南、河北的战争仍在继续。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两京破坏殆尽,军队(尤其是军阀军队和回纥军队)烧杀淫掠,社会一片混乱。唐朝国力急转直下,几致覆亡,从此历史走进了中唐时代。由于陵墓石刻的产生同社会主宰者关系的直接性,它本身既反映着产生时的国力,也博动着统治那个时代的精神力度的脉象,因之,泰陵石刻成了中唐陵墓石刻的代表。

    同盛唐作品相比,中唐石刻个体变小,精神魄力在大气磅礴中渐趋平和。但此段时期石刻作品也有一定的发展,不少作品保持着很强的生气和气势,其中泰陵翼马(在陵墓中,翼马起着联系亡灵与天界的神秘作用)体态矫健,英恣疯爽,不失为唐陵石刻艺术中的珍品;泰陵翁仲,文臣雍容华贵,武臣勇武剽悍,仍不失大唐风韵,只是那威风凌历的神态,信佛要威慑某一特定的对象,不象盛唐作品中的侍臣,倨傲天下,旷达不羁。

    泰陵除元献杨皇后(华阴杨知庆女)祔葬外,陪葬墓只有高力士墓(位于今椿林乡山西村)一座。高力士原姓冯,圣历初(公元698年)入宫,时年约15岁,当李隆基为藩王时,高力士即“倾心附结”,后一生侍奉玄宗,相处五十多年。玄宗辞位后,为李辅国所诬,长流巫州,力士曾曰:“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辅国不许。宝应元年,遇赦返至郎州,闻讯并见二帝遗诏,北向痛哭,曰:“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宫,死有余恨”。悲痛呕血而死,卒年七十九岁。代宗赠高力士杨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随着岁月的流逝,战火频仍,泰陵曾遭受过多次破坏和洗劫。尤其是朱温篡唐期间,华原节度使温韫“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浩劫不仅使宏伟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而且还祸及玄宗遗骸。北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下诏修葺泰陵,玄宗遗骸着法服、常服一套重新安葬,同时建立玄宗庙(庙址在今椿林乡敬母寺村东南),于下宫处立碑,并于陵区广植松柏、长杨、巨槐等。明清以前,下宫即为朝延祭祀泰陵处所。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陕西巡抚毕沅下令修葺泰陵,并于陵区修筑宽3尺、高6尺的围墙(今已无存)加以保护,同时还在朱雀门献殿遗址附近,树立亲笔题写的“唐元宗泰陵”(为避康熙玄炜讳,改玄为元)巨碑一通,这一石碑至今犹存,五个隶书大字,苍劲有力,不失为一件镌刻珍品。一九五六年,泰陵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一九五八年建立了泰陵文物管理所。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泰陵石刻在大跃进期间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到一次大规模的、无知的破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地方政府才加大投资力度,整修道路,植树绿化并准备对地面石刻进行修复,这时,泰陵才真正获得了新生。

    地理位置

    唐泰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峦起伏,逶迤蜿蜒。唐玄宗泰陵它也是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这里长眠着曾经励精图治赢得开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

    明皇简介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墓,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极盛的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推向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 》,又使他遗恨终生。因此,就陵主而言,泰陵有着极大的旅游吸引力。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母窦皇后,封临淄郡王,后因平“韦后之乱”,拥睿宗复位有功,被封为太子。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他迫使其父禅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年28岁,在位45年(公元712-756年)病死,葬泰陵。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公元710年,韦皇后毒死中宗,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并谋害相王李旦,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铲除韦氏及其党羽,迫使少帝李重茂颁布诏书,让帝位于叔父相王旦。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宫廷的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骄奢,不可一世。朝中宰相7人,有5人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姑侄关系特别紧张。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睿宗自称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李隆基。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密谋,企业发动政变,推翻玄宗,自为皇帝。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现,他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彻底剪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结束了武则天以来一连串的宫廷政变。唐玄宗统治初期,继承了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选拔人才,赏罚严明,君臣之间密切配合,唐朝出现了史家称道的“开元盛世”。

    后期却殆于政事,任用李林甫为相,杜绝言路,嫉贤妒能,杀诸功臣,宦官日滋,宠幸杨贵妃。整天沉溺于声色淫逸的生活之中,使朝政日益腐败,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他被迫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兵士哗变,他无可奈何,赐杨贵妃自尽。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年(757年)玄宗回到长安,宝应元年(762年)死于长安神龙殿,终年七十八岁,翌年三月葬泰陵。

    泰陵在桥陵东北23公里,是渭北唐陵中最东端的一个。泰陵因山为陵,陵园包括整座丰山。据《旧唐书》载:“玄宗常谒桥陵,至金粟山,睹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宝应初,追述其志而置山陵焉。”泰陵陵园建筑大体与乾陵相同,规模不如乾陵宏大。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泰陵】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泰陵 小编为您整理泰陵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