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仙翁庙

时间:2024/9/19 11:38:0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明至清)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伯方村
详细介绍

仙翁庙又名纯阳宫,在山西高平县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当地道教庙宇,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现存前部为山门、钟鼓二楼,后中部有乐亭、仙翁亭、仙翁殿、东西配殿和走廊。

简介

高平仙翁庙,道教宫观。在山西省高平县城西北十公里处的伯方村。布局宏大,规模宏伟。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重修。现存前部有山门、钟鼓楼,后部有乐亭、仙翁殿、东西配殿及走廊。仙翁殿为主体建筑,殿内供奉吕洞宾塑像,尊称“仙翁”并以名得庙,该庙亦称纯阳宫。殿宽五开间,悬山式,前檐施通长大额枋一道,额上用五铺作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六檐袱通达前后檐外,梁枋简洁规整,殿顶琉璃脊兽完备、龙凤、花卉、力土等,比例和谐,制作精工,色调纯朴,堪称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正脊鸱吻背面,留有嘉靖十七年铭记,为琉璃烧制与殿宇重修年代,一九九八年当地群众与伯方煤矿集资进行了整修。

考古发现

上党地区自古有“伯方的庙、市望的塔、秋子的戏台子、圣皇岭上的好挑角”民谣流传至今,打动了许多人的心扉。笔者和有丰富经验的古文化研究学者李玉振老人用两年的时间,对高平八景之一的总圣仙翁庙进行了考证,发现此庙“道迈前烈、声高自古”,庙内“唐壁画”是国宝,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山西省晋城市考古专家在高平境内的伯方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仙翁庙发现一幅保存完整的巨幅帝王像壁画,经考证,该壁画的主人为唐玄宗李隆基。

据专家介绍,唐玄宗巨幅壁画像分别画在仙翁庙内的东、西两个山墙上,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其中东墙壁上记载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时求仙助道的壮观场面,西墙壁上记载的则是从李隆基泰山封禅归来的情景。东墙壁画中唐玄宗神态逼真,仪容不凡,西墙则表情焦虑偏瘦,不如东去封禅时神采奕奕。

专家们根据大明成化年间的一块石碑的碑文推断,早在大明成化以前此庙宇已经存在,且“历代修崇加封圣号不计年矣。”从壁画的风格推论,其仕女造型丰腴,应属唐宋时期典型的工笔画法。

特色

崇道之风

早在贞观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封为“玄元皇帝”顶礼膜拜。作为“本土国教”加以崇尚。总圣仙翁庙的创建与唐玄宗“尊崇道教”,在全国推行道教有关。开元29年唐玄宗根据自己的梦幻,派人到周至楼找到一张老子像,迎置庆兴宫“命画玄元皇帝真容,分置诸州开元观”据《册府元龟》记载:“天宝八年在潞州旧居启圣宫,玉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及帝真容(玄宗)”。拟佛之制,唐玄宗画像、石雕像、塑像遍及各地。特别是在上党发祥地备受尊崇。唐玄宗是一位很独特的帝王,把自己的真容塑到道观之中,唐玄宗不仅把自己造成了神,还把大臣的画像刻入神殿。

美丽的壁画

2004年4月21日《太行日报》晚报版发表《高平发现唐玄宗壁画》后,央视国际频道于5月9日16时40分播发《山西高平境内仙翁庙发现一幅保存完整的大幅帝王画像,画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5月13日《山西日报》报道:高平惊现唐玄宗巨幅壁画帝王像,画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引起国内外史学家和文物研究人员的关注,许多学者光顾研究。2004年9月1日山东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郢等人专程来高平进行研究。并撰写《严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文章,认为《唐玄宗泰山封禅图》与史书记载一致,并提供了一些新证,佐证史实。

总圣仙翁庙里的壁画,画笔流畅,势仗雄俊,画法简洁明快。衣带、皇罗伞、旌旗尤显飞动,画像眼神凝聚力非常强,眼神有活现之感,此画非一般工匠之笔。壁画没有被重彩的记录,仍原泽原貌、古仆典雅。

建筑风格

景龙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隆基以临淄王身份出任潞州别驾,由潞南二里金桥,途经高平返回京城。在潞州常有童谣说:“圣人持节度金桥,羊头山北作朝堂”。《金桥图》画卷主要渲染李隆基在潞州任别驾一职,从此走向“圣皇”“总圣”的关键标志性建筑。《金桥图》与《东封图》绘制一个时期,均是在开元十三年东封泰山,回潞州产物。总圣仙翁庙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金桥图》意,在《东封图》大殿前,专门仿潞南二里金桥,设计建造了精美的“金桥”。在采用石料上有所区别,潞南二里金桥为青石桥,仙翁庙无水流通,采用的是沙石桥更显“金桥”辉煌经典。建筑设计主要采用了宫殿式与园林结构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体现了“圣人持节度金桥,羊头山北作朝堂”的构想。

2004年10月15日,在整修仙翁殿东侧配殿时,村民申福则在地块砖下,发现一枚开元通宝铜钱,据专家确认,该钱币为开元初币制,有流通的痕迹,铜花锈斑清楚,内括自然磨损正常,为开元真铸币种。

主要建筑

在大阳泉村东阁之南,与真武观音庙一墙之隔处,有一座“石洞坐其下,高阁隆于上”的建筑,人称“仙翁庙”,占地150平方米,下面是两孔窑洞,可供人居住,沿阶向上有正殿三楹,面宽5.6米,进深2.5米,出檐1.2米,殿内为龛式神仙塑像,正中神龛,高1.7米,宽0.8米,进深0.3米,上面刻有“神恩浩荡”四个字,神龛内有葛仙翁坐像,西檐下立“创修仙翁庙碑记”,由岁进士董注撰书,院内有重修小碑一通。

仙翁庙始建于清嘉庆23年(1818),至道光六年(1826)全部竣工。这是一座染人祭杞行业宗师的庙宇。先由阳泉村人,在山东走染坊的冯叙发起。冯叙系冯氏三十二世,多年的印染生涯使他技艺精湛,成了当地的“师傅”,因而家中比较富裕。他决心以建仙翁庙为已住,于是就联合赵旺、姚志等人向村中走染坊人家募捐,经过九年努力,终于修成了一座院落式庙宇。山门、围墙、石阶、碹窑、殿宇、廊坊应有尽有,只是碍于神与仙的等级规范,才使顶脊无龙凤雕花,顶角没有赿兽。

有关人物

远在周代,染人就有了专司染布缸神,称谓梅、葛二圣,并规定其祭祀日是四月十四和九月九日,此二圣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上古时,黄帝命梅、葛二人司职彩色变幻,他俩就以靛兰无废为主,硬制出五彩缤纷的各种染料,以黄为尊,以花色为鲜丽,教人们把美丽的色彩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二是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在大树下休憩时,经常见到一种葛鸟飞到树上啄食梅果残果落地后,地面上就是一片黄色。细心的老人把葛鸟啄梅果的动作视为神仙点化,以中悟出了配制各种颜色的道理。梅葛成了神仙的化身,人们就尊崇葛、梅二仙为染神。

随着道教的兴起,道教中不乏飞炼导引之神仙。印染行内“瓮起金花,石生珠露”的变幻美妙又与炼丹之术有内在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染神葛圣和炼丹高手葛仙翁视为同一个神仙来设檀供奉祭拜。葛仙翁被染人尊为染布缸神。

葛仙翁本名葛洪,江苏句容人。东晋时生于江南豪门世家,葛洪年轻时以儒家名噪一时,兼具文才武略。二十岁时就因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但他们志趣喜好却是神仙导养之法。

葛洪出身炼丹世家,他的伯祖父葛玄在三国时称“仙公”系左慈的徒弟。他为了学得祖上炼丹秘术,特意拜“仙公”高足郑隐为师,得其真传。后又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学习占卜道术,娶鲍靓之女鲍姑为妻。

葛洪近四十岁时辞官离家,来到杭州宝石山的西山岭上结庐修炼,静心参道。道号抱朴子。一边修道炼丹,一边采药为百姓治疗,给当地人做了很多好事,这里的人就把他称作“葛仙翁”,把他结庐的山岭叫成葛岭,在葛岭上又修起了“葛仙祠”,后又扩建成“抱朴道院”。

葛洪晚年又在广州的罗浮山上炼丹采药开创了岭南道教之地,八十一岁仙逝于罗浮山上,人们为他修建了“冲虚道观”,观中的“长生井”是葛洪炼丹时凿砌,井水非常珍贵,曾有“一斗米换一斗水”之事。

葛洪是东晋道士,又是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着有<抱朴子>七十卷,<金匾药方>一百卷;<神仙传>七卷。

仙翁庙是一座小庙,建筑风格上平淡无奇,然而它所反映的却是染人的历史。遍游方园几十里之庙宇,专为染人宗师葛仙翁隆重祭祀者却只此一处。每年的正月初九,阳泉村附近的染人都要为仙翁爷摆供上香,并为其献戏祝寿。染人及家属都要去庙内跪拜,祀求保佑平安。

仙翁庙代表着平定一批走染坊的生意人,艰苦创业的历史,是值得保护的文化古迹。

仙翁庙的护庙构思也颇具新意;一般庙宇都是隔几十年捐资重修。而仙翁庙却是以庙下窑洞出租,用房租来作为补修庙宇的资金。旧则新之,破则修之,使庙貌常年保持美轮美奂。院内的一通小碑上就有道光12年至25年用房租维修庙宇的工程记载。仙翁庙管理庙宇之法值得研讨。

谜题

《高平县志》、《中国名胜词典》(1981年)记载:仙翁庙位于高平市区西北8公里的寺庄镇伯方村,庙内建有仙翁殿,内供八仙之一吕洞宾,被尊称“仙翁”,故名仙翁庙。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东、西、北三面内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为八仙人物故事,保存基本完好,始建年代无考,有元代建筑风韵。

经考证,仙翁主人不是吕洞宾,而是倒骑毛驴的张果老。大殿西侧现存一块明成化七年《重修总圣仙翁庙记》载:“高平之邑,其来尚矣,境内多有名山大川,古庙灵祠,四方往来顾瞻者莫不嘉其山清水秀,地界秀丽。本村之西有一名山清意蘸财山,此山巅之上有一平地,方圆可有数十亩,上有古迹,总圣仙翁庙在焉,即古真仙景也,古人云,仙翁即世所谓张果老是也。”

大殿东侧现存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仙翁祠》碑文记载:“余考王屋山石洞记云:张果隐于颖州,常往来汾水,乘白驴日行千里,休则叠之,其厚如纸,置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如故。唐玄宗谴人迎之累呈仙术,封其所居山日,时立庙祀之,吾泫伯方村故有祠。”显而易见,在明成化,嘉靖之前伯方村“故有祠”祀之张果老。

《高平县志》载“始建年代无考,有元代建筑风韵”。据大殿东侧明景泰六年《重修总圣仙翁庙》碑文记载:“考古迄今,黎庶耄耋之年不计年矣,在拆修西南果角时发现檩木内写有皇庆二年社长张伯温等创建东庑”的记载。故《高平县志》“有元代建筑风韵”不足为怪。在皇庆(元朝中期)二年之前“东庑”完成,说明此庙主要建筑已经完成,据明成化七年《重修总圣仙翁庙》碑文记载:“自唐宋至我朝,其庙感应之灵验不计年矣”。“自唐宋至我朝”的记载较为准确。

总圣是谁?

《高平县志》载:庙称“仙翁庙”。在景泰6年、成化7年、嘉靖44年等多块碑文中称“总圣仙翁庙”,而不单称“仙翁庙”。称总圣仙翁庙应有其命名的道理。有人传说张果老就是“总圣”,还有人说孔子就是“总圣”。对此传说笔者存有异议。据史料记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为张果老、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出现于唐、宋、元、明记载。八仙传说不一,姓名很不固定,早在唐代已有“唐八仙”。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面世之后,才确定了八仙姓名。《旧唐书》有张果传曰“则王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则天谴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开元21年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之,果对使绝气如死,良久渐苏,晤不敢逼,驰还奏状,又谴中书舍人徐峤斋圣书以邀迎之,果乃随峤至东都。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屡辞归山。因下制曰:“恒州张果先生游外方者也,迹先高尚,深入窈冥,今特行朝礼,爰畀宠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元先生,赐以衣服、杂彩等便放归山,乃入恒山,不知所之。”可见仙人不是“圣人”,圣人在古代有严格的界定。孔子在唐朝贞观年,唐太宗下诏尊“孔子为宣父”,在兖州特设庙殿。武则天自称“三圣”,麟德元年元旦泰山封禅时,回驾途经曲阜县,幸孔子庙时追尊为“太师”。所以在唐朝孔子仅称“宣父”、“太师”,未达到“孔圣人”的高度。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古代对帝王的尊称或指臣民对君主的尊称。经过反复考证:“总圣仙翁庙”奉祀的不是一个人,总圣在上,仙翁在次。仙翁殿东西两侧壁画中的帝王画像唐玄宗李隆基,正是总圣主人。唐玄宗借鉴武则天“三圣”之称,自封“圣皇”“总圣”为圣人代表。

壁画主要讴歌的是唐玄宗和张果老,正殿中央(北墙)为张果老像,两侧侍女陪伴,唐朝文武百官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东、西墙主要是唐玄宗泰山封禅图。三墙壁总面积130.46平方米,计125个人像、飞仙、飞禽走兽、龙飞虎跃、仙鹤降书,侍女俊俏、文官严整、武士雄威,西墙壁画李隆基表情略显焦虑微瘦,明显有一路风尘仆仆之感。东墙壁画唐玄宗气色明显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派“得道志满、荣归故里”的帝王风范。身后有仙人为其奏乐欢送、迎面有地方官员夹道相逢,场面宏大,十分壮观。经与史书记载“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和《中国史通》收载的唐玄宗画像核对无异。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仙翁庙】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仙翁庙 小编为您整理仙翁庙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