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
占地面积共630多平方米,面开五间,木石结构建筑,由前、后两落组成。两侧设以红砖夹墙,素朴典雅。而前殿门墙用巨石砌造,施以各种雕饰,繁富多样,异彩纷呈;主殿宏敞,五开五进,双坡屋顶。祠殿顶铺架为木结构,梁、枋、檩、柱等由于风雨沧桑,铅华洗尽,更显质朴,而其间的雕饰,曲屈自如,透折出民间匠艺之精湛、高超。
历史
亭店杨氏繁衍至今,已有数万人众,其中在厝达六千余人,其余分布于泉南旧铺、尾厝、赤土、前店和浮桥一带。此外,自清代出海旅外者,现分布东南亚、欧美各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其人数亦不在少数。
亭店杨氏裔孙仍然在祖辈耕耘的大地上辛勤奋斗,再一次取得辉煌成就。创办企业,兴建居民屋堂,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文教事业,秉承先人尊师重教美德,这方面值得一书的是海外族亲的热情支持暨大力投入。今之亭店小学,其始于清光绪年间之“西紫阁书店”,后改“紫南学堂”,“紫阳小学”,1927年正式更为今名。著名菲侨杨厚翠返祖地探亲时,毅然独资创办凌霄中学,自此,亭店乡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侨乡文化村,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日臻发展的亭店小学,于1995年被省教委评为“农村示范学校”。
亭店杨氏创基之始,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其始祖入闽后择居于此,拓荒垦殖,躬农为生。传至明永年乐间,人口繁衍至千余人。明嘉靖三年(1524)倭寇来犯,族居地宗亲被迫流亡他乡,而当戚光、俞大猷平定倭患后,社会安定,族人乃由各方回祖居地亭店,世代相承,蕃衍至今。
亭店杨氏经济得以繁荣,是在清嘉庆以后,其时宗族中出现手工业和商贾,全乡共有糖坊、油坊各八家,染纺房三间,典当四间,经济开始发展。道光咸丰年间,许多族亲出洋图发展者就不下万人,其间最负盛名的就当数杨嘉种(阿苗),是位华侨工商业家,自制轮船“孙獭”号,常川走于祖地与菲律宾,并索引数百族亲往菲,此时的亭店华侨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杨嘉种于光绪年间曾被慈禧太后加封授予“官道街臣”金匾。此间,他还在家乡兴建大厝,历时十三年,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集石雕、砖雕、木雕、瓷雕和泥雕之技艺于一身。为闽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古建研究价值,现已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亭店杨氏民居】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亭店杨氏民居 小编为您整理亭店杨氏民居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