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郑成功墓

时间:2024/11/21 1:52:4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1962年2月1日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修葺,重立碑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国家再次拨款整修墓道、台阶,建山门,筑围墙,在墓两侧增建石构憩亭各1座。1989年建立保管所。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国家再次拨款整修墓道、台阶,建山门,筑围墙,在墓两侧增建石构憩亭各1座。1989年建立保管所。郑成功墓从台湾迁回了南安之后,曾不幸遭遇了两次盗掘。

  • 别名: 郑成功墓
  • 门票参考: 5元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二批(清朝)
  •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目 录
    详细介绍

    人物介绍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 1624年(天启四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市千里浜。在日本渡过七个春秋,1630年间(崇祯三年)随从其叔芝燕等回国,住安平(晋江市安海镇)郑府。

    郑成功自幼聪明敏捷,八岁能通读四书五经,十岁能写八股文,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十一、二岁,兼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并能舞剑学射。十五岁的禀生,二十一岁攻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宇轩昂,才华横溢,获得师长称赞:“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明隆武帝见成功年少英俊,文武双全,问之日“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对曰:“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赞许他,即赐他与同姓,易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授尚方宝剑,仪同附马,自是咸称“国姓爷”。

    郑成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和大规模开发台湾。

    永历十五年(1661年)十二月甘三日,率军3万余人,大部份是泉州人,把荷兰侵略者从我国宝岛台湾赶走。郑成功实现了他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的远大抱负。当时曾赋诗一首:“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菇苦间关不忍离。“

    收复台湾以后,他走访四社,了解民情及社会情况,在那荒凉的台湾岛上,实行“寓兵于农”之法,屯垦开荒,“农隙则训以武事,有*则荷戈以战,无*则负来以耕”。那时,台湾新辟土地环境十分恶劣,瘴疬流行,“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甚至有数十丈巨蟒为患,开荒任务非常艰巨,郑成功都亲率官兵,积极开发,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巩固台湾海防,坚守阵地,免于荷兰侵略者“复仇”,重占台湾。

    郑成功率军披荆斩棘,流血流汗,艰苦创举。由于十年征战,驰骋沙场,积劳成疾,于永历十六年(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台湾,享年三十有九,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

    历经30多年,其孙郑克塽降清后,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5月22日卯时迁柩归葬于南安县,拊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

    同1929年,郑陵被盗,即时抢救石质墓志铭两块,一为郑经1674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橄榄山墓志)。另一是迁葬时郑克塽之《郑氏归墓祖文墓志》。

    郑成功灵柩用棺廓两层,里面一层油漆朱红鲜先泽,棺内布满水银,骨骼完好,取出将盔一项,龙袍一件,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靴鞋各一双,还有头发等珍贵一级文物,由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功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构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长15.8厘米,“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墓前石质华表一对,相距15米,高14米呈八角形,径52厘米,顶端雕一座狮,保存完好。墓前两侧还有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元”5个字。

    目前,扩大保护围,建筑陵园大围墙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筑墓道和专线公道,绿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环境宽敞,风景优美,为海内外游览和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陵墓介绍

    在福建南安县水头镇橄榄山麓。占地面积 998平方米。郑成功(1624~1662年)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县石井人,为明末清初反抗荷兰侵略,收复和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挥师东渡,在台湾人民的支援下,于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侵略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日 (1662年6月23日)病逝,葬于台南洲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月二十二日迁葬今地郑氏祖茔内。随同迁葬的有其子郑经等灵柩。墓室三合土构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风字形,列3排,分9室,第二排中室为郑成功的墓穴。墓前有石华表1对,高14米,顶端雕坐狮;石夹板9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戊子年解元”。

    1929年曾在墓内发现郑成功佩戴的龙纹及鸟纹玉带17块,分别为大、中、小长方形和圆桃形状,共出的还有头发、龙袍残片、布靴面等珍贵文物。坟堆前设石供案桌和花岗岩石墓碑,墓碑阴刻“明石井乐斋郑公、淑慎郭氏、乔梓五世孙、六世孙、七世孙茔域”。

    迁回真相

    南安市郑成功研究会近日透露,石井发现一份清代圣旨手抄件,揭秘郑成功夫妇之墓系由台湾迁回南安故里。该手抄件也再一次证实,郑成功真墓即在南安。

    记者采访中得悉,该手抄件珍藏于石井郑氏后裔之处,平时有专人收管,秘不示人。该手抄件包含了三部分珍贵内容,一是郑克塽(郑成功的孙子)奏请皇上希望能将祖父郑成功墓迁回南安的内容。二是皇帝的“旨意”:“康熙三十九年圣祖仁皇帝诏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三是“遵旨创建明赐姓延平郡王专祠序言”。

    研究会郑新新与许庆芳先生介绍,康熙帝一是同意了郑成功墓归葬南安故里的请求,二是批准建祠祀之。根据后人研究,当年在台南有建郑成功祠,帝王的旨意只被执行了一半,墓迁至南安的水头,但南安石井并没有马上建祠,而是后来才建的。据介绍,圣旨中显示,皇帝派官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其实,这次迁葬一共包含有郑成功夫妇、郑经夫妇之棺柩,另外还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木主。

    郑成功墓其实是合葬墓

    据了解,郑成功灵柩从台湾迁到南安故乡后,是属于“附葬”于祖先“乐斋公”莹内的。由于辈分等关系,墓碑上面没有郑成功的名字。但由于郑成功闻名于天下,人们统称之为“郑成功墓”。后来,该墓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据了解,该墓即位于南安水头康店村橄榄山上。英雄墓曾遭遇两次盗掘郑成功墓从台湾迁回了南安之后,曾不幸遭遇了两次盗掘。谁人盗了英雄墓?无从得知。早在1929年农历五月的一个晚上,郑成功墓被人盗掘,郑氏族人闻讯赶往。

    当时墓顶被打了好几个地方,但是都没通。盗墓贼最后从坟墓正前方的墓桌挖了洞进去,但只到了墓志铭厅,打断了墓志铭。可能随着天快亮了,盗墓贼逃逸。

    当年亲历郑成功墓整理的老人在世时曾回忆,盗墓贼挖到的是放陪葬品的墓穴,也就是墓志铭厅。里面还有很多官服,但大家不重视,搬出来堆放在坟墓外的墓桌上,有的立马就腐烂了。后来有人说这官服拿去烧了当药引,能避邪,于是许多村民都来撕,最后仅剩下一点点被纪念馆收藏。

    据说,郑成功的棺材漆的是朱红色,棺材是上了六层漆后才最后上了红漆,坚固且能防潮。打开时棺材下面有一层水银,尸骨仍呈人形浸在水银中,骨骸还是完好的,身上穿着龙袍,身边还有一把扇子。打开龙袍,里面包着一块护心镜,出土时还是金光闪闪的,但后来族人为了试其硬度,回来后又给摔破了。

    1946年清明时节,英雄墓又一次被盗。郑氏族人进坟墓看时,几口棺材因为遇空气的缘故,都已腐烂了,里面已没有其他东西。

    如今,南安珍存一条玉带,据说为国姓爷所佩戴,系国家一级文物。随玉带出土的,事实上还有靴子、头发等物,女棺中还有首饰数件。

    盗贼在国姓爷头上动土,却没有搜光所有随葬品,是因为时间来不及,还是良心发现呢?这无头公案,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

    真墓在哪里 曾有争议郑新新介绍,郑克塽在撰写墓志铭中明确写郑成功遗骸附葬于南安乐斋公莹内。

    但是,河南固始一份“郑成功墓地考察报告”说,20世纪70年代,河南固始发现“郑成功之墓”(位于现今固始县汪棚镇大庙村,后以“郑成功衣冠冢”于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人发起“郑成功真墓在何方”的讨论,猜测郑成功之孙郑克塽为了遮人耳目,写下《郑氏附葬祖父墓志》声称郑成功归葬南安,其实可能早就设法把郑成功父子秘密安葬在河南了。

    厦门已故专家张宗洽《细说郑成功》一书中分析,这一问题确实值得引起注意,遗憾的是河南固始之墓,早年未留下可靠考古资料,仅凭事后调查追记。

    另外,南安郑成功墓1929年被盗,当时似乎未弄清所开二棺究竟是郑成功夫妇或郑经夫妇之棺。殊不知郑经亦袭王爵,依制亦可用蟒袍、玉带。文中认为,若后人有机会再重新整理南安郑成功墓,或可弄个水落石出。

    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伍天辉先生则表示,河南固始一说证据不足,郑成功真墓即在南安,且列入国家文物保护。

    陵墓被盗

    近年来,有关郑成功墓在何处的争议不时发生。此前,河南固始县称在上世纪50年代挖掘到了郑成功墓,研究郑成功的有关专家对此说予以质疑。专家介绍,郑成功灵柩于1699年迁葬南安水头,归附祖墓。1929年,郑陵被盗。日前,记者再访当年参与整理郑成功墓的当事人后代及研究郑成功的一些学者———

    归葬祖墓

    从324国道水头复线往康店方向,有一条水泥路一直通往覆船山。覆船山,历史上的记载都称之为橄榄山,位于水头康店村。郑成功陵墓就在山腰。

    在离陵墓不远的地方,立着两块纪念石碑,一块是1963年福建省公布郑成功墓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刻,另一块是1982年时,国务院将郑成功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碑。

    同行的郑成功学术研讨会延平分会的常务理事许庆芳先生介绍,这里本是郑成功的祖坟,郑成功灵柩是附葬在此的。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郑克

    奏请康熙皇帝,念台湾辽海,祭扫不便,怕被人挖掘,乞迁葬内地,并获恩准,于康熙三十八年农历五月廿二日迁葬南安水头康店村,与乐斋公合葬一莹。

    郑陵的墓系三合土构筑,墓碑、墓道为石砌。墓碑高约70厘米,呈“山”字形,为花岗岩石雕琢而成。这里是郑成功陵,但墓碑上没有郑成功的名讳。

    许庆芳说:郑成功是归葬祖墓,按照古代严格的族辈先后,“祖孙同堂,父子共室”,因此即使郑成功官爵多么显赫,也不能独署其名。

    墓穴被盗

    11月28日,正好是南安石井“郑成功谱牒修编暨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祠’揭牌仪式”两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特意赶来参加庆典的郑万龄———郑成功的第十世后裔。郑万龄今年68岁,祖籍晋江安海,现移居厦门。他随身还带着他父亲郑君汉的回忆录打印稿,里面介绍了郑成功墓当年被盗及他参与整理郑成功墓的情况。

    郑君汉是郑成功直系后裔第九世孙,1929年郑成功坟墓被盗时,郑君汉和父辈多人去了现场。郑君汉1991年过世,郑万龄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父亲曾经写的一份关于郑成功墓被盗的回忆录。这份书稿是第一次向媒体披露。

    郑君汉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郑成功墓被盗及族人整理坟墓前后的整个过程。

    墓被盗当日是1929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夜晚。盗墓者从墓上左畔掘下两穴,“前一穴未挖通,中断;后一穴已被挖通进墓内,从上看下去洞内空空无物,仅见一木主牌位,洞口小无法下去,可能天亮知不能得手立即逃逸。”

    次日凌晨,郑成功陵园附近村民发现墓顶有被挖开的洞穴,就赶紧报告。水头前宅、康店的乡亲都赶到山上观看。确认是被盗后,前宅的郑氏后人随即到安海通知了郑君汉的父亲。郑君汉的父亲带着郑君汉,和族里的一些亲戚结队前往,当夜就去守山。当晚,他们与前宅、康店的一些年轻人,预先讲好暗号,分别在山上、山脚守着,一夜平安无事。

    整理郑墓

    第二天早上,当时石井郑氏的主事郑维应、郑维炳等到了水头坟地。商议后认为,为了避免让盗墓贼再垂涎,因此决定自己开启。

    “郑成功骸棺外套一椁,涂层厚厚,粉黄色漆。椁有五尺高,周围阔距离有二尺,墓上以红砖成圆柱,四面墓壁皆以红砖砌成。墓室干燥清洁,走动无碍。”

    随后,郑君汉一直在外面休息。椁和棺打开后,他听目睹者说有一堆黄缎袍放在头边。但是进去整理的人不重视,全部丢了出来。当时外面有很多围观的村民,争相来抢。郑君汉赶忙制止了,声明必须等检查无夹带文物,才能取去。“计拾得两块绣龙的胸前圆龙,又捡得绣龙黄绸靴履一只,出土文物装在一小箩筐用草药盖上。”

    大家让郑君汉父子把挖到的文物带回了家。当晚,他们去找当地一个打石师傅,商量拓墓志的事情。“说明有两块,每块约三尺长,阔一尺五寸。”

    第二天,他们又去了墓地,将墓志铭抬到山下,每块分三段拓印。一直到十六日才将拓印稿完成,带回安海翻印。据郑君汉手稿中所写,整个过程他主要负责拓印墓志的工作,对郑经及其他人的骸棺情况并不清楚。

    尸骨完整

    郑君琴是当年亲历郑成功墓整理的人中最后一个过世的老人。十多年前,原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伍天辉特意走访了郑君琴,向他了解当时整理坟墓的情况。那年郑君琴已经90多岁。

    伍馆长说,据郑君琴回忆,整理坟墓时已经是穿短袖的时节,当时族里的几个老人一起决定挖开郑成功的灵柩。对于是否有动其他人的棺木,当时郑君琴也没有说明白。盗墓贼挖到的是放陪葬品的墓穴,也就是墓志铭厅。墓志铭已经被打断了,里面还有很多官服,当时大家不重视,搬出来堆放在坟

    墓外的墓桌上,有的立马就腐化了。后来有人说这官服拿去烧了当药引,能辟邪,于是许多村民都来撕,最后仅剩下一点点被纪念馆收藏。

    郑成功的棺材漆的是朱红色,打开时棺材下面有一层水银,尸骨仍呈人形浸在水银中。据说,因为水银太多,大家买了9个夜壶去装,回来后,再用红薯削成块当瓶塞。在尸骨旁边还有一包用发黄了的白纸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手指的骨头。在尸骨旁边还有一叠衣服,以及一个藤盔。尸体的骨头很完整,头骨向右斜,一件官袍盖在尸骨上面。

    再度遭窃

    郑汉口老人住在离旧纪念馆不远的一座阁楼。他今年80岁,他所知道的有关1929年郑墓整理的情况,都是从父辈处获悉的。 郑汉口听整理郑墓回来的人讲,当时坟墓墓顶被打了好几个地方,但是都没通。盗墓贼最后从坟墓正前方的墓桌挖了洞进去,但只到了墓志铭厅,打断了墓志铭。族人们在进去的时候,都要先立誓,不得随便拿里面的东西。

    郑成功的棺材是大红色的,棺材是上了六层漆后才最后上了红漆,坚固且能防潮。因为不小心,在开棺时有人将棺材敲裂了一道缝隙,里面的水银随即遁入地下。打开棺盖,郑成功的骨骸还是完好的,身上穿着龙袍,身边还有一把扇子。打开龙袍,里面包着一块护心镜,出土时还是金光闪闪的,但后来族人为了试其硬度,回来后又给摔破了。

    1946年,郑成功墓再次被盗,正是清明节的时候,郑汉口和族人天未亮就开始出发,一直走到快中午才到。那时,坟墓到处野草丛生。进坟墓看时,几口棺材因为遇空气的缘故,都已经腐烂了,里面已经没有其他东西。大家修整了一下坟墓,就回来了。

    出土文物

    郑君汉在回忆录里说,具体出土的殉葬物,则由郑氏各房分为保管。“玉带有玉17块,我家4块,靴面残片1块,墓志铭拓片,保存到解放后。60年代我家乡石井筹建郑成功纪念馆时,送纪念馆保藏,有据可查。”据了解,17块玉块后来由政府部门回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由南安市文管办保藏,目前仍完好。

    1929年整理郑陵时,石井郑氏带队的人叫郑维炳。据他的孙子郑伏生回忆,当时17块玉由郑成功后裔的各房平均分了保管。郑维炳当时相当于族长,就保存了三块,其他各房大都保留一块或两块。他小的时候也见过那三块玉,两块是长方形,一块则是心形。老人将玉放在一个木匣子里,里面还有一本册子,上面用红印泥盖着17块玉的各自样式。这个匣子有时候被锁在一个铁箱子里,“要打开还需要密码,如果密码输入错误,箱子就会叫。”郑伏生说,有时候,郑维炳把木匣子当枕头,一直放在贴身的位置。每到郑成功忌辰时,各房再将17块玉集中起来,放在供桌上祭拜、展览。

    在建郑成功纪念馆时,有关部门多方征集与郑成功墓相关的资料,共收藏了从郑陵出土的包括头发、玉带、龙袍片等物,另有郑经1674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橄榄山墓志》和郑克

    专家声音

    郑墓在河南证据不足1988年时,伍天辉写了一篇文章,反驳河南固始县所持该县挖到郑成功墓的说法。

    据伍先生介绍,郑成功墓葬河南的说法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有史学界人士撰文称在50年代大跃进时,河南挖掘出了郑成功墓,当时尸体用白布裹着,上面写有“土部丰府郑成功”字样。同时还出土了一批文物,但因为保护不力等原因都已流失。恰如一个无头公案。

    伍先生说,河南所举证据,因为对郑成功的历史了解不透彻,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成功”二字为隆武皇帝赐国姓“朱”后同时改的名字,因此称“成功”时,应该连国姓“朱”一起,而不是呼郑成功。

    施琅肯定郑氏收复台湾伍先生认为,施琅平台时郑成功已过世20余年,连棺木都已经腐烂,如何还能有白布裹身?如何再运?这些在史书上也无此记载。

    根据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中记载,施琅攻下澎湖后,即向郑氏后人下声明“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不特台湾人不杀,即郑家肯降,吾亦不杀。今日之事,君事也,吾敢报私怨乎?”表现出宽阔的胸襟。到岛三天,他即亲自到郑成功坟前祭拜,并且亲自撰文祭奠。可见施琅对郑氏父子收复台湾功绩的肯定,也流露了他对郑成功的敬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郑成功墓】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郑成功墓 小编为您整理郑成功墓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