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柏林寺创建于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明洪武元年(1368)修建北京城北墙时将柏林寺分为两部分,城内的称南柏林寺,城外的称北柏林寺。
明清之际,寺为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八大寺庙:东城柏林寺、贤良寺,西城广济寺、广化寺、嘉兴寺、拈花寺、南城法源寺、长椿寺),规模、占地均非常可观。明以后,城外北柏林寺日趋衰败,南柏林寺遂称京城柏林寺。
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建,明宣德年间、及清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大规模重修,其中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重修,是为庆祝康熙60寿辰,由雍亲王胤禛主持重修,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解放后,辟为北京图书馆善本书馆,再后为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研究中心占用。1984年,被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寺坐北朝南,所有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之上,显得雄伟壮观。寺的主要建筑均建于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圆俱行觉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东西两侧为配殿。山门殿面阔三间,拱券上额书“敕建柏林寺”,山门前有雕刻精美图案的砖砌影壁。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正中悬有巨额横匾,上有康熙帝亲题“万古柏林”,殿内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七尊木制漆金佛像,造型生动。维摩阁又称藏经阁,上下两层,均面阔五间,东西两侧建有配楼。
文物景观
龙藏经版
柏林寺最珍贵的文物是过去曾保存的中国惟一的一部“龙藏经版”的刻版,并在这里印刷。佛教经典从唐代起称为“藏”,“龙藏”就是指清朝皇家御制雕刻的佛学大丛书。这部“龙藏经版”的内容极其丰富,收集了我国古代历代高僧的佛学著作。这部藏版从雍正十一年开始雕刻,至乾隆三年,用了六年的时间,经版有七万多块,经书七千多部。其工程十分艰巨。雕刻经版选用的是上等梨木。刀法洗练,字体端秀。由于这部刻版印刷较少,所以保存完整如新。这部大刻藏经是中国佛教界的珍贵文物。1982年移至智化寺保存,为智化寺的镇寺之宝。
古木
柏林寺内的古木很多,尤多古柏、古槐,还有白皮松、古银杏等。柏林寺就因多有古柏,而名“柏林寺”。寺内除有多棵巨大的元明古柏外,还有两棵紫藤缠柏的奇观。在柏林寺内最著名的一棵古树是维摩阁院内的一棵古七叶槐。柏林寺的维摩阁在寺后为一独立小院落。院门正中,院内北、东、西三面为二层楼阁“维摩阁”。就在阁前西侧高耸着一棵十分珍贵的“七叶槐”。七叶槐是国槐的一个变种。因叶是由七片叶子簇成一束,形似蝴蝶,所以又名“蝴蝶槐”。柏林寺这棵七叶槐高达15米,干周长达1.8米,是在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柏林寺时种植的,距今已二百五十年,是北京的“古蝴蝶槐之最”。每当微风吹过,树上的树叶如飞舞的蝴蝶,把维摩阁点缀得古香古色。这棵古蝴蝶槐为寺内的“吉祥之树”。在北京只有两棵古七叶槐,另一棵在西城的广济寺内。在寺的后院,也是二层的楼阁舍利阁前西侧,有一棵清代的古七叶槐,已有二百多年,被视为寺内的“三宝”。三宝即“方缸、铁井、七叶槐”。在民国时广济寺失过一次大火,方缸和铁井被毁,而令人奇怪得是七叶槐却安然无恙,这又给这棵七叶槐增添了神秘色彩。在景山公园的东门里,有一棵五叶的“蝴蝶槐”,又称为“五叶槐”,树下有标牌注明为珍贵树种。在北京地区仅有这三棵古蝴蝶槐。
公交线路
乘坐13路、 684路,到国子监站下。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亭亭玉立的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柏林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