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厦 门港地处金 门湾和九龙江出海口,介于我国上海与广州之间,东北距福州港200海里,南距广州389海里,东距台湾省基隆港222海里。港口面向东南,由青屿水道与台湾海峡相联,港外有金 门、大担及浯屿等岛屿为屏障,周围多山丘,避风条件好,各种船舶进出港不受潮水限制,为我国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亦是华侨进出内陆的主要门户。
历史沿革
宋代,厦 门作为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岛上设五通、东渡两处官渡。
元时设立“嘉禾千户所”,军港地位初步建立。
明时,厦 门港和漳州月港成了海上走私贸易的主要口岸,海上交通初具规模,已有10条通洋航线。
在明隆庆五年至万历八年(1571~1580年)的10年间,由厦 门港和月港开往菲律宾的中国商船每年有30~40艘,每年进出口价值150万金元左右。
清顺治七年至十八年(1650~1661年),厦 门港是郑成功海路“五商”(以仁、义、礼、智、信五字为5家商行之代号)通台湾、日 本、吕宋及南洋各地的中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厦 门设“台厦兵备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闽海关设立,厦 门为其正口,成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出入官司征税”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规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须由厦 门港出入,厦门港为福建省出洋总口。
嘉庆元年(1796年),成为“通九译之番邦”,“远近贸易之都会”,与厦 门往来的东西洋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厦 门辟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
光绪六年(1880年),英商太古公司在岛美路头北侧建造太古趸船码头,码头前沿设有栈房式趸船1艘,靠泊能力500吨;后方陆域建有太古栈房6间,总仓容1066.3万斤,成为近代较为先进的综合性码头。海后滩筑堤工程,填平拆毁古老渡头和“路头”,重新建造了大小码头28座。
1~8号码头于民国17年(1928年)5月竣工,民国20年又竣工3座,其余民国21年完工。新建码头为石砌或混凝土结构,分为斜坡或梯式两类,都需要乘潮作业。其中最大靠泊能力为水仙码头500吨级,其余均为100~200吨级之间,最小的仅10~20吨。
民国24年,由荷兰治港公司承建的太古码头全部竣工,码头设有2艘趸船,各长64米,宽9米,引桥2座各长21米,宽4.8米,可同时停靠2艘3000吨级的货轮。新建的太古码头岸线长1865米,前沿水深为-7米,建有2层仓库1座,共7464平方米,可供件杂货装卸。
30年代中期是厦 门港的最盛时期。民国25年,进出船达千余艘次。
民国27年,厦 门沦陷,港口为日本军商控制。
民国36年,港 口航运贸易开始复苏,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2.69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进出厦 门港的船舶都要利用夜间靠近大陆绕道航行;加上管理体制不断变更,以航代港的管理局面,使港口的生产和建设发展缓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厦门港的航线不断扩大,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
1984年,东渡新港一期工程2个5万吨级和2个万吨级泊位正式投产。1988年,东渡港二期工程4个万吨泊位动工兴建。厦 门港的建设已有相当规模,1990年,已有大小泊位100多个,其中港务局生产用码头40个,总靠泊位能力为144950吨,泊位总延长2217.30米;浮筒10个,其中万吨级浮筒5个;现有仓库39915平方米,堆场265012平方米,各种装卸机械300多台(套);港务船舶27艘,4872.48总吨位。1990年,厦 门港货物吞吐量达530万吨,并发展了集装箱运输和大宗散装货物运输。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5万标准箱。货运业务通往境外51个国家和地区的139个港口;客运业务除沿海内河外,还直通香港、新加坡、日本和我国的上海、广州、温州等港,年旅客进出量达200多万人次。
在2006年之前,厦门港拥有5个港区,分别是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港区。
2006年01月01日,厦门湾内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由新组建的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理厦门湾内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招银、后石、石码8大港区。
2010年08月31日,漳州的古雷港区、东山港区、云霄港区、诏安港区并入厦门港。
简介
厦 门港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等10个港区组成。2006年,原漳州港招银、后石、石码港区并入厦门港,港政、航政、水运实行统一管理,厦漳两地港口资源整合从此开启。2010年,东山湾内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四港区整合到厦门港,厦门港“环两湾辖十区”的新格局正式形成。2013年,厦门、漳州港口一体化整合完成,厦门港进入新阶段。根据《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未来,厦门港全港规划可形成码头岸线总长约94.3公里,规划泊位379个,规划可形成通过能力约5.8亿吨/年,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020万标箱/年。
厦 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坐标为 118 ° 04 ′ E , 24 ° 27 ′ N 。港湾外围大小金 门等岛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不淤。岸线总线 154 公里 ,适于建港的岸线 31 . 6 公里 ;现有锚地面各 18 . 99 平方公里,规划锚地面积 52 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 40.3 公里 ,水深达到 -14 米 , 10 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
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向为东北、东南风次之,强风向为东南东及东北,每年5-10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在厦 门登陆的台风有1-2次,受其影响的有3-4次。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181.0毫米,5-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9天。
气温:年平均气温20.8℃,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气温28.3℃,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气温12.5℃。
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66米,平均低潮位1.74米,平均潮差3.96米。
潮流:属往复流,落潮流大于涨潮流。涨潮流最大流速0.46-0.57米/秒方向333度。落潮流最大流速0.61-0.93米/秒,方向137度。洪水季节鼓浪屿南面的落潮流速可达2.57-3.08米/秒。
发展历史
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1996年8月,厦 门港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
到1997年,全港共拥有大中小泊位81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753万吨,跻身于中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厦 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有鹰厦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厦 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厦 门的高 崎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交通状况
厦 门港拥有便捷的集疏运网络,公路连接全省路网,并通过 319 、 324国道与全国公路网相连;我国沿海高速公路与厦门港相连;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厦门高崎机场距东渡、海沧等主要港区仅半小时车程, 70 多条航线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沿海航线北距上海 561 海里 、福州 201 海里 ;东距台湾省基隆 222 海里 、高雄 165 海里 、台中 130 海里 、澎湖 102 海里 ;南至广州 389 海里 、香 港 287 海里 。客运有通过香港、上海、广州、温州、海口、汕 头等航线。
经济腹地
厦 门港有福建大陆为依托腹地,该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率为 41.6 %,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未来 10 年将面向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贸一工一农”一体的外向型产业结构。
港区泊位
厦门港是一个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由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东部港区、旅游客运港区组成。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 74 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23 个,最大靠泊能力 10 万吨级,集装箱、石油、煤炭等专用码头一应俱全。到 2005 年,将新建成 10 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和 1 个大型国际邮轮码头,届时,厦 门港具备全天候接待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能力。2012年,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含10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码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1.4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964万标箱。
港口吞吐量
1998 年,厦 门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 65 万标箱,位居世界集装箱百强港口第 67 位。 2003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 3404 万吨;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 233 万休箱,跃升至世界集装箱百强港口第 29 位。 2004 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 4261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 287 万标箱,名列全国第 7 位,预计世界排名可望进人 25 名。预计到 2005 年厦 门港货物吞吐量将达 4500 万吨,柒装箱吞吐量将超过 350 万标箱;到 2010 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将达 8000 万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 800 万标箱,跨入世界大港行列。2012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2亿吨,同比上年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标箱,增长11.4%。旅客吞吐量1092.3万人次,略降0.6%。
1997 年年初,交通部确定厦 门为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口岸,当年 4 月 19 日厦门首开至台湾高雄的集装箱班轮;转运航线,结束了两岸将近半个世纪互无商船往来的历史。到 2000 年底,厦 门港试点直航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90.93 万标箱,占祖国大陆试点直航吞吐总量 70% 以上,初步显示了厦门港对台航运的特殊区位优势。
港口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完成“九五”跨“十五” 12 个泊位的续建(万吨级以上 7 个),新增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 395 万吨。“十五”新开工建设 11 个泊位(万吨级以上 9 个),新增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 930 万吨;建成厦门湾 10 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使水深达到 -14 米 。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原厦门港务局所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港口企业。于 1998 年 06 月 18 日 正式成立。
四大港区
厦门港现拥有和平、东渡、高崎和海沧4个港区。
和平港区
位于厦门内港东岸南段,紧临老市区,开发最早。
东渡港区
位于厦门内港东岸中段、湖里工业区西部,始建于1982年,1984年建成投产。东渡港区(一期)岸线总长976米,拥有4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其中1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可靠泊5万吨级船舶的散货泊位。东渡二期岸线总长650米,拥有2个分别为2.5万吨和3.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个2万吨级杂货泊位。
高崎港区
位于厦门内港东岸北段,邻近高集海堤和鹰厦铁路。以散杂货中转为主的中、小泊位港区。
海沧港区
位于厦门内港西岸南部,始建于1990年。拥有2个分别为3万吨级和2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另在建的2万吨级泊位1个。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一笑易欢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厦门港】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