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鹅湖书院,是典型的田园水乡,唐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带富庶恬适的田园风情。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赐名“文宗书院”,后毁于战火。明朝景泰年间在原址上重建,更名为“鹅湖书院”。自南宋兴建以来,书院已有800年的历史。鹅湖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极负盛名,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书院四周重峰叠峦,苍翠欲滴,更有飞瀑倾泻而下,可见其环境之幽美;院内的诸多古迹也是文学探索的一大亮点和不可多得的景点景观。
景点景观
礼门
书院有内外两道墙,外墙用青砖砌成外粉石灰,小瓦压顶护墙。周边南北长116.3米,东西宽47.6米。礼门也称西大门,是清代遗存。门上额匾的“鹅湖书院”为清李淳(铅山县令)所题。
牌坊
牌坊为明正德六年(1151)建立,由纯青石构成。底座长6.4米,宽2.3米,高7米,4柱3间5楼式。顶端有鳌鱼的雕饰,寓意独占鳌头。牌坊正面有“斯文宗主”,背面有“继往开来”,均为道光年间铅山知县李淳所题。
泮池
仪门之前,半圆,其上单孔拱桥通仪门中门。明景泰四年(1453)凿成。池围栏杆的望柱、阑版均青石,纹饰、图案、字迹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印记。
石牌坊
矗立于泮池与头门之间,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正面额匾:“斯文宗主”,背额匾:“继往开来”。“文革”后期,“枇林批孔”“批朱熹”时,一些人已经将绳索挂上了牌楼,却一时拽拉不动。方打算另行设法,欲毁之而后快。当时此处的校长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并居然劝阻住了,石牌坊幸免倾圮。
御书楼
居书院南端最高处,扩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九开间,用木质版壁分隔为三间,明间有楼,重檐歇山顶,次间一层,硬山,出五山屏风墙。靠山面为穿斗式构架,中跨用叠梁式构架,门十根木质圆形满堂柱,前后有廊。前良廊两侧,数步之外,各有门出内院、去东、西院士子号舍。后廊沿中部“半月池”一口。最南端土台花坛,高约五尺,从半月池两旁拾级可上。明间正门上方悬“穷理居敬”匾,前侧楹联:“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
号舍、杂屋
东、西外院以仪门两旁配屋为界,南进,纵列二排士子号舍,系士子潜心修业、孜孜研读之场所;北出,纵列一排,为书院执事、杂役等居用。均以穿斗式榀架递相建造,二排号舍和一排杂屋之前均置以走廊及小院开井。书院东、西外院号舍、杂屋共有100余间。
碑刻
鹅湖书院现存古代碑刻共14通。其中:东碑亭内现存碑刻4通。西碑亭有碑5通。仪门后两厢有碑廊,东廊嵌碑二,西廊嵌碑一。御书楼前廊东端嵌碑一通。西大门外右侧院墙嵌《告示》碑1通。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在上饶三江客运站乘坐“上饶-永平”或“上饶-铅山”的汽车,告诉司机去鹅湖书院即可。
自驾路线
从上饶出发,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过林源朝宁德/武夷山/G1514方向右转,后进入宁上高速公路,从石塘/紫溪/S205出口离开;沿汪乌线行驶,过保岭畈左转即可。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鹅湖书院】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鹅湖书院 小编为您整理鹅湖书院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