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寿县古城

时间:2024/11/20 16:17:4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寿县古城,即以寿县古城墙以及众多现存古建筑为主,一座棋盘式布局的古城。古城外有一圈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即“寿县古城墙”,是寿县最著名的建筑遗存。据maigoo小编了解,古城墙始建于南宋时期,用于防御战争以及防洪所用,由于其必要的功能性,直至明清两朝也仍在不断进行整修,因此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

  • 别名: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 门票参考: 免费
  • 开放时间: 07:00~17:00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一、寿县古城

  • 寿县古城,也叫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也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 古城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中间以粘土夯。
  • 古城文化灿烂,胜迹宏博,文物众多,现存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

二、寿县古城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座棋盘式布局的宋代古城,是你感悟中华文化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在这里,有建于南宋时期的古城墙,仿佛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一般,荡漾在高耸的城楼和绵延的城垣中,令你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有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是你了解这座楚国故都历史的最好去处。

还有孔庙、报恩寺、清真寺等历史建筑,让你感受古代文化与建筑设计的风貌。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寿县位地处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寿县古城墙特殊形制构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墙外侧壁脚处特设一道护城石堤,二是瓮城内外门向交角处理,三是城涵(水关)上建筑月坝。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匠心独运,于军事防御之外,还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城内北部东、西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

寿县古城至今保存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景点景观

城墙

寿县这座古城是因战争古人建了这座城,因洪水后人保存加固了这座城。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南宋,砖壁石基,城开四门,各有瓮城,既拥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具备防水防洪功能。寿县古城墙自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不断进行整修。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古城墙不仅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

石堤

寿县的古城墙在壁脚处加筑了一周高3米、宽8米堤岸,它是明代寿州御史杨瞻创建的护城石堤,又叫泊岸,它的内口与墙根基连为一体,外口则以条石叠砌。护城石堤为整个城墙增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顶住了洪水对城墙根基的直接冲击,为加强城防争得了时间,并使加高城墙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堪称城外之城。清代以来,石堤几经修葺。

月坝

明万历元年(1573年)寿县出现了月坝。所谓月坝,即以城内涵段之转角角顶为圆心,向上建筑一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其直径7.7米,壁厚0.5米,高于城墙。周围又围护以厚实的堤坡,远远看去像个小山包。月坝内设石阶,可沿级递下,坝底涵沟上砌砖旋,设闸数道。月坝有四个功能:第一,从整体上保护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第二,可以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第三,可及时比较内外水位;第四,可以彻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灾的隐患,光绪年间重修时,东西月坝分别荣膺了“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誉称。寿县城墙内东北方向,有个类似山包的建筑就是古涵洞,即水关月坝。寿县的“月坝”有三处,即城东北、西北和西南各一处,现存的只有东北和西北角两处。

城门

寿县的古城墙有4座城门。东门,名“宾阳”,意思是东门每天迎来的嘉宾是万物景仰的太阳。原“宾阳楼”毁于日本侵略军的战火,1986年,由苏州古典园林设计室,参照宋制设计图施工,1987年4月修复。弱胜强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就在寿县。西门面对寿西湖,取名“定湖”。北门唤“靖淮”,面临淮河,水患不断,常忧人意,取其名希望淮河平静安靖。而南门的护城河与淝水通,象征舟楫往来,商贸繁荣,宾朋四海,故取名“淝通”。四城门均设瓮城,呈内、外二门。明朝嘉靖后,除南门内外仍为一线通达开阔之式,东门外门北移偏离中轴线4米,西、北两门的内外门道,均呈90度直角,成“ㄣ”形门道,西门外门向北,北门外门向西;这样,洪水若入瓮城,便成涡流,可减轻洪水对内门的压力。

城涵

城墙脚下今存二涵,城涵的作用主要是及时排泄城内积水,以保城内安全,明代以前,寿县城涵与一般涵洞无甚区别,平地设涵,其一端通于城墙之下达于城外,另一端,即与内河相接的涵段则无法适应洪水连年的形势,每在紧要时刻,常被城内积水吞没,毁坏,更有甚者,因涵闸启闭失控,又时有外水倒灌入城之虑。

石刻

寿县古城墙城门东、南、西三门旧有名胜石刻。东门内北壁有二,一曰“人心不足蛇吞相(象)”,二曰“凤凰落毛不如鸡”,南门瓮城内东壁紧贴门后,刻一石人像,谓“门里人”。取自李园藏刺客于寿春棘门刺死春申君黄歇的故事,为楚文化又一珍贵遗迹,1975年,改建南门时没有修复于门内。

交通指南

1、寿县县古城墙位于寿县城区,从寿县汽车客运站进入203省道,行驶3.5公里进入环岛,行驶2.5公里达到终点。

2、淮南市内可乘坐淮南公交29路抵达寿县南门公交枢纽,步行至通淝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寿县古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寿县古城 小编为您整理寿县古城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