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阿庐古洞系宋元时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的穴居点。洞景古、奇、险、绝,洞内的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石瀑、石花千姿百态,几乎具备了地质岩溶学所定义的所有景观,且各具形象,诸如彩霞迎宾、古莲倒悬、幽谷神钟、古龟望月、魏王点兵、天造神物等等,维妙维肖,非造化之功不可为。
阿庐古洞结构上显著的特征在于它包揽了岩溶洞穴的所有结构形态,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厅堂式、宫殿式、峡谷式,宫殿式富丽堂煌,厅堂式气势磅礴,峡谷式曲径通幽。其次景观造型琳琅满目,惟妙惟肖,变化无方,步步是景,妙趣横生:再加之石钟乳晶莹剔透,奇迷灯光为之装扮,更令人有如画中游之仙幻感觉,洞中三绝——透明鱼、卷曲石、鹅管也是只有到阿庐古洞才能一睹风采的独家珍宝。
阿庐历史悠久,虽远离中原,但却吸引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目光。汉代的文学巨匠左思在其《三都赋》中曾有“漏江伏流溃其阿”之语,说的就是阿庐。明代大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的足迹也留在了阿庐的热土上,他曾两度进阿庐古洞观瞻,并为之惊叹,写下了留传千古的美文。孟获曾在此称雄一方,诸葛武候也曾在此轻摇羽扇。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传说,名人与美景在阿庐交相辉映,使得阿庐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辉和色彩。
景点景观地图
阿庐古洞景点地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古洞公园
景观布局及设计,借鉴中外造园艺术手法,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打造高水平园林景观的同时,突出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尤其以彝族风情为主线,形成一座彝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露天博物馆。规划建设了泸源湖、神道祭坛、图腾图、射箭场、奇葩园、火把场、彝家泸源村等多处自然及人文景观。公园第一期1999年5月完成。
玉柱洞
玉柱洞出泸源洞5米,即入玉柱洞。可沿洞外石阶上攀观览青峰耸立。洞口石钟乳垂挂如帘,开状别致。全长800余米,为宫殿式溶洞,由10余个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厅堂组成,大奇堂长70余米,宽30余米,规模宏大。
玉笋河
玉笋河为地下暗河,位于泸源洞,玉柱洞垂深15米之下,洞口位于玉柱洞中,全长十余米。河水由北向南流动,流速缓慢,0.02米/秒,流量12各/秒,常年不涸。河道宽8米-12米,中心顶高5米,高处10处。整个河穹似椭圆形拱顶、河水清澈见底,深0.8米-3米。游览只能乘人力之舟,每舟乘6人,无陆路通行。
碧山洞
出玉柱洞,沿林荫小道西行350米,或乘旅游索道,便到碧玉洞入口。洞口位于祭龙山腰,洞穴为峡谷式深洞,洞穴延伸严直,少有大厅,全长720米。洞内钟乳石色如碧玉,故名碧玉洞。洞中玲珑剔透的卷曲石、阿庐玉、石盾(20余平方米)、石编钟为阿庐古洞珍品。阿庐古洞是一组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的典型喀斯特地貌溶洞群,是云南三十七蛮部之一--"阿庐部落"的穴居点,是亚洲壮观、秀丽的天然奇观,有"云南第一洞"之称、地下园林宫殿之誉。
泸源洞
因山麓东南源泉自洞穴中溢出而得名。洞额有明代广西知府张继孟题"奇观"及清代巡抚谬英所题"天然石室"。洞体为厅堂式,全长700余米,由10余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厅堂组成,中间有狭道相连,洞穴呈网络状发展,拐弯伸展如地下迷宫。
交通指南
1.昆明有旅游专车直达景区,游客也可先游览石林,再从石林向东行80公里,即可到达阿庐古洞的洞口。
2.另外,在泸西县菊花村客运站每天有三班车(7:30、8:30、12:30)开往阿庐古洞。
地理环境
红河州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2.6℃。气温依次由元阳、建水、蒙自、河口逐渐升高。阿庐古洞的形成年代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当滇黔古海上升为陆地后,海中大量含钙质的物质沉积为石灰岩,经过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含有二氧化碳雨水的浸蚀和长期岩溶蚀出一个个落水洞和漏斗地穴,被溶蚀而成今天这样的洞中奇观。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泸西阿庐古洞】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泸西阿庐古洞 小编为您整理泸西阿庐古洞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