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宜州会仙山景区,自唐代始即为游览胜地,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山上石峰耸峙,状若雄狮,登山极目,市区景物尽收眼底,宜州八景之首的“会仙远眺”即指此处。明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入境旅游考察,踏勘白龙洞、龙隐洞等37处山洞与江河,历时30天,对境内景观赞美不绝。登会仙山(北山)雪花洞俯瞰城区时,写下“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
景点景观
白龙洞
白龙洞因洞中有鳞甲宛然的石龙而得名,位于会仙山南面山腰。分上下两洞,上大下小,小洞有草书“白龙洞”题额,大洞有楷书“云深”巨锩。崖峰耸立,高接云天,老树枯藤遮覆崖。洞内,洞道平坦,盘曲数里,钟乳石形象万千,绚丽灿烂。大洞岩口,立石像一尊,身长9尺,左手捧着圆珠,右手食指上指,坚毅自如,道貌岸然,这是唐末僧人陆禹臣像。他得仙术,居大岩里。民间传说,白龙洞与相隔十里外的南山寺龙隐洞相通。南山寺中有和尚数十名,为寻仙求道,燃烛穿洞而来,不料行至中途,蜡尽灯灭,遇蟒坠崖,仅剩陆禹一人。他临危不惧,毅然咬破食指,燃血照明,终于历尽艰险,摸出白龙洞,因全身鲜血燃点殆尽,遂立升天,化作石人于此留迹。
百子岩
位于会仙山山腰,岩呈螺旋状,分上下两层,上宽下窄,岩石多呈红褐色。抗战时期曾做银行金库,今石门尤存。内有历代残碑多块,均具史料价值。
雪花洞
位于会仙山西侧山腰,因洞壁有洁白晶莹的钟乳石,银光闪闪,如雪花飞洒而得名。岩内有明御史张恒“天柱吟”及道观“太清仙境”等石刻。钟乳成形多姿多彩,“达摩面壁”像尤其著名。其旁滴水成池,清澈如镜,触齿生寒。洞深处有一小径,循156级台阶直通山顶。
百仗深井岩
岩宽数十丈,幽曲深邃。岩口四面高峻下斜,密树拥垂,古藤虬结。壁上刻有一米见方的“仙”字。崖北有棋枰石,相传曾有仙人在此对弈。此外还有北帝庙、弥罗天、南天门及竹签上岩等景。
炼丹岩
在北山之峭壁上。民国7年(1918)版《宜山县志》乃唐代崔、莫二仙炼丹处。岩上有丹炉,石壁被丹火熏成金碧色,光彩灿烂。灶后为仙姑之寝室,有石床,床上有若二仙躺卧之痕迹,头、臂、股历历在目,且入石寸许。岩距地数十丈,陡峭异常。岩下为流丹阁旧址,浓荫蔽目。今塑有弥勒佛像。
白云庵
在白龙洞西山腰上,石壁如削,下有一大洞,明代建有庵堂,有尼姑住持。可俯瞰全城。每当薄暮清晨,山腰洞口常有白云缭绕,故名白云庵。
翼王点将台
在北山山腰,后岩上有一窟,仅可容一人蹲坐,徐霞客曾蹲此窟。岩下有一坪,传说石达开曾在此阅兵,遂称点将台。1984年改建一新,三面栏杆铁链围绕,中有花圃。
江北石林
在烈士陵园之西,方圆数十亩,黑石林立,如虎如狮,皆成物像。有层峰峡谷,景色奇幻。小溪中流,翠夹峰池塘错落。
山谷祠
位于北山南麓。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号山谷10451105)因受当朝权臣诬陷于崇宁三年(1104)被谪羁宜州,后在宜州小南楼病逝。宋嘉定八年(1215年)在龙溪旁建山谷祠以为纪念。历代修缮,规模日宏。原祠于70年代被折毁,1985年宜山县多方集资,将山谷祠迁入白龙公园,山谷自画像碑锩于祠中壁上。祠内陈列30多幅字画,反映了山谷先生羁留宜州期间的生活史实。祠后有山谷先生的衣冠墓。自开放以来,游人不绝。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宜州11路、宜州9路白龙公园站,宜州10路、宜州11路、宜州13路、宜州14路、宜州15路、宜州16路、宜州1路、宜州4路、宜州601路、宜州9路玻钢路口站。
自驾路线
汕昆高速→金宜大道→冯京路→龙江路→霞客路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宜州市会仙山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