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时间:2024/11/20 8:50:1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原为黄巢堡森林公园,位于灞桥区洪庆山东南部,距西安城区不足4公里。公园以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驻军而得名,经营面积3000公顷,那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季夜间与西安市区温差最高达7℃~10℃。公园里人文景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游乐性。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竹色翠绿,生长茂盛。微风徐来,摆绿摇翠,远远望去,如绿浪奔涌。较高山坡上分布有一定面积的幼竹林。竹林景观非常优美,为关中地区所独有。

  • 门票参考: 15元
  • 适宜季节: 夏季、秋季
  •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2006年建园)
  • 所在地/隶属: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道灞临路
№目 录
    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所在省市:陕西西安市灞桥区

    公园海拔: 1000-3000米

    景区数: 4

    景点数: 89

    风景资源

    负离子含量

    经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崇阳沟、黑虎岭、武家、张家湾4个点位的取样检测。

    森林植被景观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地相对高差约602m,植被垂直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三个分布带,即:海拔800m以下的沟谷地为具江南特色的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类型是淡竹林,多分布在水分较好的沟谷、溪畔和缓坡,竹子高度10——15 m,胸径5——12cm,竹色翠绿,生长茂盛。微风徐来,摆绿摇翠,远远望去,如绿浪奔涌。较高山坡上分布有一定面积的幼竹林。竹林景观非常优美,为关中地区所独有。

    海拔800—1000m为山地阔叶林带。主要为刺槐林、杂果林和干果林。刺槐树平均高14m,平均胸径22cm。其它树种有野漆树、野桐 、拟赤杨、枫、南天竺、樱桃等。其间有许多平均胸径60cm的老杏树、老核桃树等,其冠盖达20多米,给游人提供浓荫,清爽舒适。

    海拔1000m以上为山地针叶林带。主要树种有侧柏和油松。侧柏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单株胸径6——12cm,高3——5m,林相整齐,郁郁葱葱,景观优美。

    森林植物景观

    修竹雅韵:总面积240公顷的天然淡竹林,成岛状分布在沟谷和海拔较低的缓坡上。单片面积超过50亩的有6处,分别分布在月亮湾谷地(2处)、栗沟谷地、墨玉河景区的洗肺谷和火龙谷西岸、黄巢堡景区的澹泊谷。这里的竹子色翠绿,叶茂、杆直、径粗,平均胸径8cm,大者达12cm左右。如此个体粗大的竹林,为关中地区所独见。竹林小憩或小住数日,观竹、赏竹、品竹,享受一份宁静与淡雅,舍此其谁?竹林是洪庆山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使这个北方的森林公园充溢着浓郁的江南气息。

    万亩槐花海:50年代从外地引进槐树,栽种后迅速繁衍,平均胸径20 cm,树高15m,至今已达9750亩。每年5月槐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槐花,开放在纤尘不染的山间,槐花洁白如雪,馨香浓郁,沁人心脾,更兼四面八方的放蜂人蜂拥而至,数以亿计的蜜蜂飞舞其间,香甜的槐花蜜在山野农舍、芳草小径间流出,到处呈现出祥和澹泊的田园意趣。

    林海莽莽:针阔叶混交林林龄40年,平均胸径12cm,树高9m。主要分布在公园中部的月亮湾景区,面积220多公顷,集中成片。主要树种有侧柏、油松、刺槐、小叶杨、柳树、淡竹、葛藤等。远观,林海莽莽,满目苍翠。不同的树种呈团块状分布,层层叠叠,藤蔓缠绕,随山势起起伏伏。雨后的清晨,霞光初照,水气氤氲,云蒸霞蔚,更兼百鸟鸣唱,鹰鹞翻飞,漫山遍野流淌着原汁原味的山野莽林风情,是休闲度假、调养身心的好去处。

    翠柏幽邃:自崇阳岭向东北蔓延着最大的一片常绿针叶林,主要由侧柏构成,平均胸径17cm,高5——7m,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脊两侧,面积达300多公顷。莽莽森林随山势起伏,林相整齐,神秘幽邃,有天山风貌。深入林中,树木葱郁,生长旺盛,树形优美空灵,似乎每个柏树都充满了灵气,让人顿起悠古之思,遐想无限。

    洗肺谷:位于墨玉河景区东北部,总面积约24公顷,主要树种为淡竹、柿子、黄连木、花楸、梧桐和刺槐,它们在山坡上混杂交错,许多粗大的老柿树、老核桃树、老杏树点缀其间,各种灌木藤条缠绕着老树,金银花满山蔓延,花开时节,清香满谷。这里植被茂盛而不烦乱,种类丰富而不显杂芜,空气湿度大,负离子含量高。人入其谷,腑肺为之一新,清洗如透,故名洗肺谷。

    雪中青:又称“鹅肠草”,当地人叫雪中青。分布于墨玉河景区沿公园主干道南侧的狭长阴坡上,总面积3.33公顷。每年10月下旬,天气转凉树叶飘落之际开始萌发,初生之时叶小嫩,密密麻麻如地毯铺展在山坡上,一片嫩绿,感觉似乎时光逆转。冬季来临,株叶逐渐长大,匍匐在地上,颜色转为翠绿。春节前后,大雪覆盖,天地肃杀,雪中青生机却更加旺盛。拨开覆雪,株体清新,叶片碧绿如洗,令人惊喜万分,疑是春天加快了脚步,提前到来。到了初春,天气转暖,株体拔高,开出淡蓝的小花,此后叶片慢慢泛黄。到了4月,株体叶片开始枯黄败落,消失在万物蓬勃的春天。雪中青为公园一大奇景,每年农历新年前后,游人纷纷上山拨雪观赏。

    栗林滚浪:栗子林主要分布在月亮湾景区栗沟阴坡,高度划一,粗细一致。总面积约200公顷,平均树龄30年,平均高6m左右,胸径15——22cm。林缘线随山势起伏,连绵不断,花开时节,尤见气势。栗子林林相整齐,生长旺盛,山风吹过,林海涌浪,翻出一层层浪花,是另一番林海情致。成熟的栗子,更是游客观光采摘的好特产。

    千亩樱桃林:位于黄巢堡景区西北坡地,海拔在750—900 m,有连片樱桃林,果实累累,分别栽种于1987和1990年,总面积1200余亩。果实圆润硕大,果面艳丽光洁,口感清香酸甜。每年5月,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饱口眼之福。

    三里油松阵:在海拔较高的栗沟半阴坡和阴坡草皮上,成点蔟状分布有油松林,林龄50年,平均胸径18cm,树高12 m。十数棵或数十棵成蔟耸立在连绵的草坡上,绵延分布在 1.5公里长的山坡上,如古人在排兵布阵,巍然蔚然,天然成景。

    迎春涌浪:位于墨玉河景区西部,70年代栽种。在园区主干道三阳院至水泉段的南坡上,生长着茂密的迎春花灌木林,总面积300多亩。每年三月的春寒料峭之际,迎春花迎着第一缕春风,悄然开放,长长的枝条,拖着满身的娇艳,铺满山坡,山风吹过,枝条摇曳,催起阵阵金色的波涛,在蜿蜒逶迤的山坡上滚动,抛洒出无尽的春意,景色美不胜收,让人驻足丢目,流连忘返。

    玫瑰花海:比较集中的一片野玫瑰面积大约130公顷。野玫瑰是公园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观赏灌木,成群成族,或扎根疏林草坡之上,或隐身苍松翠柏之间,或穿插于莽莽的刺槐林下。每当春风得意之际,正是花开烂漫之时,从阳坡到阴坡,从沟谷水畔到山脊突峰,野玫瑰次第开放,或金黄无际,或红遍半山,黄花娇嫩,红花艳丽,洪庆山在二个多月的时间里,成了花的海洋。

    东岭红叶:墨玉河景区忘忧谷东侧的坡地上,分布着大约120亩的疏林草地,树种主要是黄连木和南天竺,到了深秋,草地金黄,平展展地铺向远方,树姿婆娑的黄连木和一丛丛的南天竺霜叶似火,点缀在平展的金色草地上,如浓色重笔的巨幅油画,色彩斑斓,情调独具。

    杏花湾:杏在洪庆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位于墨玉河景区西部水湾谷的向阳山坡上,分布着杏林20余公顷,12000多棵,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杏树120多棵,冠径多在20m以上,枝繁叶貌,浓荫如盖。由于水湾谷呈簸箕型向南开放,树木受风力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很强,树形姿态万千,形状多变,或浑圆如盖,或遒劲如龙,或飘逸灵动,或婀娜柔媚,极具山野自然情趣。新一年的第一缕春风,总是从这里沿谷口吹动洪庆山,给洪庆山森林公园带来春的讯息。水湾的杏花迎着春风怒放,一夜间春色满山,馨香阵阵,另人熏熏欲醉。到了初夏季节,杏子成熟,或金黄,或银白,玲琅满目,令人垂涎欲滴。

    古树名木景观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广泛,树种主要为柏树、杏树、槐树、皂荚等。这些历经风雨的老者,见证了洪庆山的沧桑变迁,它们默默地伫立在各个景区景点,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见到它们的身影,似乎在随时提醒人们,这里有着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代表性的古树名木景观有5处。

    伏羲女娲交尾柏:西安市古树名木编号第213号,位于九龙顶主峰东侧的山顶最高处,相传伏羲女娲制订婚姻制度,为启示后人亲手所栽,由于树心已朽空,树龄已不可测。树呈现出男女二人下半身缠绕为一体,上半身各自后仰分开,手臂高扬的状态。史料《关中胜迹图》载,流传于汉代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即以此树之形象为范。树高6m,胸径24cm,冠幅4.8m,枝叶茂盛,形状固定,不发新枝。

    古杏仙骨:园区有2棵古杏树,相距12m,位于墨玉河景区西部旅游支线路旁。两棵均遭过雷击,靠南侧的一棵呈虬龙状横伏,每年只在主干上发一些枝叶,树高8.5m,胸径66cm,冠幅4.8m,北侧的一棵,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形状极其俊拔、优美,树高12m,胸径68cm,冠幅6.8m。

    相传明开国大将常遇春获罪被灭门,其次子逃到此处避难,其后代栽杏树二棵,以喻“第二子”幸存之意。常氏后裔一直居住在此,即常王村的常氏族人。康熙年间,山中闹狐祟,人心惶恐,鸡犬不宁,后来,天发霹雳,将藏身树下的3只狐狸精击毙,山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两棵古杏舍身引雷,夜被雷电所击,自此以后,树形固定下来,虽生长旺盛,年年开花结果,但枝条稀疏,很少发细枝。人称此二棵杏树已生仙骨。月夜下观赏,北侧的那棵枝干清晰地映现在疏叶间,叶成团状点缀其上,树干婀娜柔媚,如翩翩起舞的仙女,优美异常,颇有“此树只应天上有”的感觉。

    唐代古木瓜:生长在水泉村南坡底部平坦处,两棵老木瓜树相距50m,粗细、形状、高度、冠幅基本相同,胸径约120cm,树高20m左右,冠幅约24m,树冠如巨大的伞盖,四周枝条垂落几近接地。树的主干早已腐朽,如今看到的是后来从根部长出的侧枝。老木瓜是森林公园树中之宝。

    据《唐宫异事》记载,唐明皇为取悦杨贵妃,命人从南方移植了许多南方果树,栽种在洪庆山南麓。生长在水泉村的两棵古品种木瓜树,至今枝繁叶茂,花果累累,成熟的果实可飘香数十米。因木瓜树生长缓慢,在南方亦十分罕见。当地人世代传说,此树乃唐明皇李隆基命人栽种。经专家鉴定,这两棵木瓜树至少有千年历史,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孤独柏:当地人称之为“一座山一棵树”,是树木保护水土的典型案例。此树位于墨玉河景区无稽崖下一座红麻岩形成的小山顶端,是红色山顶上唯一的植物,根系牢牢地钳固着脚下的红土,使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红土山屹立至今。由于小山坡陡而滑,人不能上,无法测定其树龄,当地人无人能说清她的年代,只称世代如此。树高约8m,胸径30cm左右,冠幅4m。枝叶比较稀疏,每年干热季节,树叶泛黄。

    红男绿女:自主干道南入桃源洞,行70m,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宽阔而阳光明媚的盆地展现在眼前,首先吸引住游人视线的,是一高一低相偎而生的黄连木和侧柏。黄连木高18m,通直挺拔,胸径42cm,树冠浑圆。秋天,冠顶火红,如顶天立地的将军,头戴战盔,盔上红缨飘动,即将出征。侧柏高7m,胸径36cm,树冠圆润翠绿。两棵古树的根部交缠在一起,树干紧紧相依偎,柏树的树冠环抱着黄连木的树干,黄连木从侧柏的树冠中间向上挺起,如同连体。

    山体地貌

    九龙顶:洪庆山主峰,海拔1302m,由九条山脉盘旋汇聚成三条,再由三条山脉拧聚抬拱而成,称九龙聚顶,简称九龙顶。九龙顶整体呈漩涡状,如一幅巨大的阴阳太极图在旋转。站在山顶上,可以尽情俯瞰脚下的三秦大地,南眺秦岭,北望渭河,转身360º,八百里秦川的阴晴雨雪,尽收眼底。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端的灯塔,是华夏神话传说的策源地中心,诸多传说再现了先祖草创文明时的艰难历程。传说《三易》之一的《连山易》就来源于炎帝对洪庆山连绵不断山体的感悟。丰富的女娲传说,是母系时代远古文明的产物,说明了在神守时代,这里是华族族神居住之所,是通天祭天的圣山。古人认为,九龙顶中心点所在的子午线,是天下第一龙脉,所以,秦始皇为自己修造的陵墓,就是以九龙顶中心点所在的子午线为中轴线的。

    火龙谷:在墨玉河景区的东南端有一条峡谷,从老龙潭口至火龙湖,长约1500m,谷底宽度约30m,相对高度70--200m。狭谷两侧均为悬崖峭壁,地面溪水奔流,芳草萋萋,野花芬芳,形成典型的溶岩地貌——盲谷。两侧的悬崖,色红如火,高深险峻,观之令人震撼。火龙谷之名得自世代流传的一个诗史般的神话。传说女娲娘娘补天回到大地后,发现一条火龙正向大地上喷射火焰,人民涂炭,百兽焦灼。女娲娘娘降伏火龙,并惩治他开出这条峡谷,泻出山谷中的汪洋洪水,并将这条火龙永远镇锁在峡谷中,故称之为火龙谷。

    劈山峡:与火龙谷北端相接,全长约500m,峡谷两岸是高约40——60m的断崖,垂直壁立,有些地方峡谷宽仅4--5m,唯头顶可见一线之天,如刀劈斧砍,险峻异常。墨玉河在峡谷中一落跌落,形成多处飞流跌瀑和深潭,最大的瀑布为落差15m的老龙潭瀑布。劈山峡两岸的岩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是探险、攀岩的理想场所。

    天下第一洞房:位于九龙顶景区太虚幻境谷底,洞口椭圆,内呈长方形,长8m,宽6m,高2.6m.传说人祖兄妹结婚后,以此为新房,故称洞房。以后,新婚夫妇所居新房称之为“洞房”,其典即源于此。

    三媒六证石:位于九龙顶及四周山坡沟谷中,是石景组卷,由23处石景组成。传说这里是古代婚娶制度肇始的殿堂,三媒六证制度就诞生于此,为使这些制度世代传承,上天生成了这些印证婚嫁制度的天生石景,以*戒人类后代子孙。这些石景呈现出典型的冰蚀地貌特征,形象逼真,妙趣天成。主要有人祖兄妹请天做媒的东顶西顶,请地做媒的磨盘石、地证石,神龟做媒的龟石和兄妹拜堂石,百猴闹洞房的猴娃石,其它石景还有祖婆躬耕、伏羲观天俯地像、雪芹听梦、画卦台、倚天剑、乾卦石阵、僧道议红尘、吉象拜山、水帘洞、普贤仰祖、蟒蛇出洞、石瀑、子孙洞、人祖石棺、人祖像、二仙论道等等。

    五色石:高坐在太虚幻境谷口的悬崖之上,石呈长方体,长19m,宽17m,高12m,常呈红霞之色,又称霞石,天雨浸透,则自上而下隐约呈现青、黄、红、白、绿五色。传说为女娲补天时所遗,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无稽崖练成五色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霞石未用,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此石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经僧道二人携入红尘历练,记载了一段红楼之梦,于是勘破世事,得道飞升,离开青埂峰,列身太虚幻境。五色石古朴而不失空灵,高贵而不乏谦恭,高卧悬崖之上,仰望苍天北斗,似乎随时等待着取补天。可谓“历沧桑而不坠其志,阅红尘而不改其质”。有诗赞曰:身凝五彩为补天,独栖大荒遗世间。阅尽红尘沧桑事,万载寂寥心可甘?为报女娲补天之德,这里的百姓每年正月二十补天节时,都要到五色石前烧香祭拜,此石虽补天之愿未竟,却也享受了万年人间香火,当可聊以自慰。

    云水窟:位于墨玉河畔岩壁上的大溶洞,因韩湘子“青山云水窟,此处是吾家”的诗句而得名。洞内部大厅天然分为两层,洞口直径约1.5m,洞厅长约20m,宽约4—6m,宽敞深长,现可探部分洞长约300多米,里面怪石耸立,如洞天福地。传说韩湘子早年在这里寻仙未逾,便进入此洞修炼,筑就仙根,后感动吕洞宾,传修炼密法,终成正果。此后,憨神、狼神、虎神相继在此得道升天。一洞出四仙,为世间所罕有,所以,此洞又被称为育仙洞,即育化神仙之洞。

    憨神悟化:从云水窟洞口顶部伸出的一个天然的花岗岩人头雕像,高约2.60m,直径约2.20m。厚厚的塌梁大鼻子,略向前伸的招风耳,深陷的眼窝,大嘴厚唇,短厚的下巴,鼓起的额头,处处都呈现出憨相,简直憨到了极点。

    传说韩湘子修炼时,当地有一山民对他十分仰慕,经常到洞前默立,并为湘子担水、采果、送食,有时还采来柏枝点燃,为湘子驱逐蚊虫。此人为人憨厚异常,村人谓之憨娃而忘其本来姓名,常以其憨傻取笑。后来,见他迷上修仙,更认为他憨得不可救药,更加取笑他,惟有湘子对他又敬又爱,并为他的执着和善良所感动。韩湘子去后,憨娃还是每天都到洞口守望,或坐在洞口上方的岩石上眺望,年复一年,9年过去了,憨娃日日如此,韩湘子恳求吕洞宾点化憨娃,吕洞宾许湘子可暗传仙法给憨娃,并说:“世间不多一痴汉,天上尤少一憨神。”憨娃于是在梦中得授仙法,修成真仙,谓之憨神。憨神念及修仙之苦,惟有蚊虫叮咬最不堪忍受,于是,将自己脱去的肉身化为石身,永远立于洞口之上,将周围十里的蚊虫驱逐而去,为后世来此修道之人,解除蚊虫叮咬之苦。时至今日,这里仍无蚊虫,成为一大自然奇观。但憨神的躯体已与山石融为一体,唯头显露在外,在云水窟洞口上方向前伸出,其形象厚唇、鼓额、深眼窝,凸下颏、招风耳,憨态可鞠,惟妙惟肖。听雨庐主人叹曰:傻人有傻福,痴人缘得痴。究竟憨痴事,百年人自知。

    虎狼听道:在云水窟洞口对面凌空伸出的一个大石台上,有两块长条形的花岗岩,长度分别为6m和9m,高1.3m和1.4m,一个象匍匐的虎,一个像爬着的狼,头都向前伸着,似乎在全神贯注的听什么。

    传说山中有一狼一虎,狼为狼王,虎为虎尊,它们也久有向道之心,韩湘子修炼时,它们经常隔河在洞前守望,以驱逐山中的豺狼虎豹伤害,为湘子护法,湘子离去后,它们就和憨娃隔墨玉河相望做伴,一起守望在育仙洞外。憨娃梦中闻道后,每日口中念念有词,一狼一虎伏在对岸山石上静听默诵,终于开悟,升天而去,留下躯体化而为石狼石虎,至今静卧在育仙洞对岸,仿佛在默默地迎送春秋岁月,无怨无悔。

    悟空候师:位于仙女浴南的石猴山下,一个高4.30m硕大石猴头从巨石横向缝隙中伸出,尖尖的下颏向前下方翘出,仿佛在索要食物,其形象与《西游记》中描述的孙悟空被压在山下的形象十分相象,故命名为悟空候师。

    神龟问道:天然石景,位于忘忧谷伏龙岭前的龙头上,仙女浴之后。一块真人大小形状颇似老子的石头,长3 m,宽1.5 m,高1.2—1.8 m,横卧在青石之上,颏上长须斜落,右肘拄地,手托面颊,似睡似醒,颇有仙风道骨。旁有一石龟,长2.6m,宽1.0m,高1.0m,仰头而待,一副虔诚之相,在等待老子醒来。

    天象景观

    崇阳晚照:又称崇阳返照,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地点在主峰九龙顶和崇阳沟东端,典型晚照出现于夏至以后天晴无月的夜晚。夜幕降临,一片漆黑之后,晚照慢慢出现,红砖建筑物变得银白发亮,山顶小径变得白亮如链,如一幅墨笔山水画。当地人传说,女娲娘娘在晚间自天上降临人间,每当她降临时,银光覆照山顶,所以,晚照是女娲娘娘降下的祥光,有缘沐浴祥光的人,一年不得疾病,没有灾祸。晚照在晚十时到十二之间达到顶峰。这是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其成因至今无人能解。

    九天揽月:每月农历十五前后月圆时节,如天气晴朗,站在九龙顶上,就可以观赏到这一美景。月亮从东边的山顶上徐徐升起,大、圆、亮,月中玉兔清晰可见,感觉月亮只在你的眼前,似乎伸手就可揽入怀中。清风徐来,明月在侧,如立天上。古人为此美景所醉,赞叹曰:九天揽月。九龙顶因独立于800里秦川,周围皆小,如同入天,又因九龙顶由九条山脉攒聚而成,故称九天。月光如洗,洒满山川,沐浴着这片孕育了华夏血脉之源的神山圣土,磨盘石、躬耕石像、夫妻洞和满山的猴娃,在月光下依稀可见,仿佛在述说着逝去的岁月。“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遗迹尤在,先祖已逝,面对此情此景,不由人顿起思古之情,缅怀之绪。

    洞涌云雾:秋季多云雨的季节,主峰周围5公里的范围内,经常被浓浓的云雾笼罩,在墨玉河盆地,云雾尤浓。每当南风劲吹的时候,浓浓的云雾在南风的挟裹下,从盆地北侧的隧洞中穿过,在另一端洞口涌出,周围的山水林泉房舍,慢慢隐入云雾之中。当其时,雾霭缭绕,房舍隐约,人立其间,衣带飘飘,如入仙境。

    地生祥云:这是一个十分奇异的自然现象。夏秋时节,雨后数日内,天高气爽,空山新凉,风停树静,在三阳院南侧缓坡上,常可见到一缕白雾自地面冉冉生起,在空中凝聚成团,再慢慢地向四周扩展成蘑菇状,如同神话小说中神仙驾起的祥云,驻留天空,久久不散。由于山区多风,见到这个景象的几率不高。

    瑶池烟雾 雨过天晴,山中一片碧透,上午9时左右,劈山峡就有烟雾涌出,阵阵升腾,翻滚弥漫,向两岸的层林中荡去,尤其深秋时节,景色尤其壮观,人入其间,如醉如痴,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瑶池仙景,身心如洗,顿忘世间荣辱得失。

    龙顶勘天:九龙顶虽海拔只有1302m,但他突立于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平均海拔520m,东部最低处只有300余米,西安地区海拔400多米,九龙顶与脚下平原的相对高差为1000——800m。站在九龙顶上,周围群峰和远处的原野,皆在脚下,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上地下,惟我独尊的感觉。最为奇妙的是,由于平原上降雨或降雪时,云层较低,有时距地面高度只有五、六百米,这时,九龙顶突出云层之外,站在九龙顶转身360度,关中平原的阴晴雨雪,尽收眼底,颇有神仙之感。古人见到这种情景,激动万分,感觉自己到了天上,遂刻石记曰:“今上天上”。文字至今清晰可见。

    人文景观

    天华上宫遗址:天华上宫是一处不知始建何时的古建筑群,散布于月亮湾景区北部的崇阳沟尽头山脊和九龙顶各峰头。原有人祖庙、大地伏婆此祠、女娲祠、伏羲祠、雷神祠、神农祠、秦始皇露台等建筑6处12座,房屋30余间,文革中被毁,部分建筑现已由民间募款有所恢复。历代王朝对天华上宫都进行过修葺。现仅存人祖庙建筑20余间,建筑面积约400m2。

    秦始皇阁道遗迹:秦始皇为了上九龙顶,修建了与骊山(今华清池处)相接的80里复道,汉代辛氏《三秦记》载:“始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今石柱犹存。”今天,石柱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圆形孔洞,深浅不一,洞口大小约12cm,洞深约20—30cm。

    鸿儒谷:又称秦坑儒谷,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中坑杀儒士之地。鸿儒坑是一条深七八十米,长约1公里,底部宽约30--50米左右的土质峡谷,因地下有地热,赶上气候温暖的年景,初冬季节瓜果仍能生长。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逮捕了460名对他“焚书”不满的儒生方士,因人数太多,秦始皇决定将他们坑杀。当年初冬,为一举坑杀那些被捕的儒士,让人向他们说,天降祥瑞,咸阳东北的一条山谷中冬季结出了瓜果,请儒士们前来参观。秦始皇让人把他们带到鸿儒坑所在的这条土山谷中,儒士们怀着好奇心,争相一睹奇观。他们纷纷走进山谷,事先埋伏在谷顶两侧的士兵,将巨石、土块一起推下。一时间,谷内血肉横飞,鸿学大儒们一起葬身谷底。后世称这里为鸿儒谷,唐代曾在鸿儒谷外的山脚下修旌儒庙,近代曾在此出土唐代石雕文人像一座,系唐旌儒庙遗物。

    砚坟:秦始皇虽然坑杀了反对他的儒生方士,仍余恨未消,他命人将儒士们的研墨的砚台集中埋葬在洪庆山西侧的一个山湾中,后世称之为砚坟,现址在洪庆山森林公园西部的砚湾。八十年年代末期,当地人曾经从里面挖出了几百个大小不一的砚台。

    单鞭救主坡:位于黄巢堡景区西北部,现已经栽种成杏园。民间传说,当年,唐朝政权初立,烽火才熄,天下草创,社会危机四伏。尚为秦王的李世民到蓝关兵营巡视,为周围的风景所迷,单人独骑,沿山坡观赏景致,不觉走远,离开了众人。昔日仇敌的后人,一直伺机刺杀李世民,他们自长安尾随至山中,见李世民单人匹马,是刺杀的良机,于是,十数人挥刀而上,李世民一面和刺客搏斗,一面呼救。此时,双鞭大将尉迟敬德正在河中冲凉,听到李世民的呼叫,来不及穿戴,急忙中仅拿得一鞭,裸身上马,赶来救援,杀退刺客,救李世民回营,自己身上受伤多处,史称单鞭救主,此坡自此得名“救主坡”。

    黄巢练兵台:位于黄巢堡景区中心的山顶上,削平山脊而修建,面积4.4 公顷,可操练数万兵马,气势恢弘,至今仍能感觉到战马嘶鸣的震撼。相传黄巢攻入蓝关后,屯兵于此,操练兵马,攻打长安。因当地红土粘稠,雨天无法操练,黄巢命攻城回营士兵,用头巾从长乐坡裹带黄土,在山顶铺设练兵场,修成了一处六十亩的长方形黄土平台。

    三县寺遗址:三县寺又名三阳院,始建于隋代,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古长安东部较大的寺院之一。三县寺是典型的关中建筑,庙宇分前、中、后三殿和偏殿、配殿各两座,占地面积2.4公顷,有房屋建筑20余间,80年代石碑尚存,现存部分夯土地基。当年寺院规模很大,虽数经兵燹匪劫,依然钟磬声声,香火兴旺,一场文革浩劫,夷为平地,临山凭吊,徒叹往事之不可追,无法不让人感伤。听雨庐主人感言曰:三县寺上三县风,清风几拂旧关中。十三王朝历历事,惟有古月照今空。

    汉代摩崖石刻:位于九龙顶东南部峰顶侧面的巨石上,字体为汉隶,大部分可清晰辨认。能辨认的字迹有“今上天上”边注“日月又十年”,落款处的岩石在文革期间被炸掉,因此无法知道题字人是谁。在“今上天上”的下面,有一块长宽高分别为6 m、3.3 m、2.6 m的岩石,向北的立面上刻着一个1.44 m2的隶书“人”字,这块“人”字石是天然石像的底座,传说这个石像是伏羲降形,有2 m多高,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炸毁。

    西望亭:位于黄巢堡景区锦鸡湖南岸的山峰顶,是在原来黄巢修建的了望军情用的西望亭遗址上复见的,六角攒顶,边长1.8m,是观赏长安夜色的好地点。

    黄巢塑像:位于黄巢堡景区锦鸡湖西南岸的山峰顶,汉白玉制,连座高6.90m,再现了黄巢当年统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雄姿。

    可借景观

    长安夜色:夜晚,西安城万家灯火,照亮了整个夜空,城中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方正的古城墙,在霓虹灯的映照下,轮廓清晰,蔚为壮观。在九龙顶、水泉北山和墨玉河景区最高峰黑虎岭上,都可以观赏。

    南山雪舞:每年的三月份以前,秦岭比较高的山峰上,都有积雪覆盖,从园区南侧的山峰上都可观赏。只见蜿蜒逶迤的秦岭山峰,不时现出白雪皑皑的景象,如一个巨人在挥舞一条长长的洁白哈达,跳跃在高山俊岭之中,忽隐忽现,似乎上天在为三秦大地祝福。这种景色在关中平原的其他地方是无法见到的,命名为南山雪舞。

    交通情况

    洪庆山森林公园现有食宿日接待能力600人,可为2000人提供就餐。其中,黄巢堡宾馆占地面积50多亩,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多人就餐,200多人住宿;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的度假别墅2座,可同时容纳40人食宿;三阳院管区接待站可同时容纳60人食宿;农家乐20家,可同时容纳300人食宿;另有餐馆9家,可为1000人提供就餐。野外宿营区可为自带帐篷游客野外生活提供基本条件,容纳150个帐篷约300人。

    距离公园3公里的洪庆街道,有大小宾馆二十余家,床位2200余张,可为大量游人提供食宿。

    公路交通:公园连接西安城区,距市中心25公里。有洪阳南路、洪阳中路和洪阳北路与西安城区相通,洪阳北路与312国道和绕城高速公路相接;洪阳南路和洪阳中路接战备路,再接绕城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有213路、718路、231路、233路等公交车直通山脚下。

    铁路交通:公园中心区距西安火车站27公里。

    航空交通:公园距咸阳机场约50公里。

    特产

    核桃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洪庆山自古盛产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是西安市核桃生产基地之一,各村均有大面积栽培,许多老树树龄逾百年,至今硕果累累。公园共有核桃林867亩,这里的核桃有薄壳、夹壳等多个品种。纸皮核桃为国内良种,是主要特产商品之一,年产干果10000多公斤。

    野板栗

    洪庆山是西安市野板栗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集中在栗沟,面积1300多亩,单果个头较小,清香甘甜,是板栗品种不可多得的上品,年产量15000多公斤。

    樱桃

    樱桃是园区传统水果,这里的樱桃以个大、味甜、果面艳丽而久享盛誉。近年来,又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扩大了种植面积,引进了先进技术,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不断改良,已建成优质品种园1200多亩,每年可向市场供应鲜果30多万公斤。每年果实成熟的季节,都有大量的游客上山采摘。

    柿子

    关中地区自古以来是全国优质柿子的主产区,关中柿子饼更是享誉全国。园区的柿子是关中柿子中的佼佼者,不仅个大味甜,而且因当地特殊地理气候环境而无核,洪庆山柿子是同类产品中难得的珍品。每年的产量约80万公斤。

    地方风情

    峭壁悬窑

    在山中多处高达百米的悬崖上,有许多窑洞高悬半腰,当地人称之为“高窑”,为当地人躲避战乱、土匪的地方。高窑内有洞直通地面,洞粗只容一人上下。古代,这里是屯兵要地,自蓝关入关中攻打长安,多扎营此处,屯兵待机。解放前,这里交通闭塞,山高林密,是土匪经常出没藏身的地方,为了躲避兵燹匪劫,当地山民在悬崖上挖掘了许多高窑,藏匿粮食、财物等,一旦情况有变,全家人便栖身其间,封锁洞口,躲过灾祸。这些高窑,工程巨大,设计复杂,洞长窑深。

    山地民居由于山中盛产料礓石,当地的民居多用料礓石砌筑墙体,屋顶覆青瓦,窗用木棒树立成栏,夏季空通,冬季糊纸。料礓石与当地的红胶泥一经粘合,就非常牢固,所以山中保存了许多百年以上的老屋,屋前多栽种成片的竹林,平添了许多江南风情,游人至此,似乎到了岭南山中,与西北地区其它地方的民居迥然有异,情致独特。

    补天节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传说远古之时,祝融与共工大战于野,共工氏战败大怒,一头撞断了西北天柱不周山,天维裂,地纲缺,大雨如注,昼夜不歇。大地上洪水滔天,人民罹难。女娲娘娘发现天漏了一个窟窿,于是在洪庆山顶采玉炼石四十九日,最后炼成五色石,在正月二十这天,将天洞补上。大雨下了四十九日后,在这天嘎然而止。后世子孙为了纪念女娲娘娘补天之恩德,相约以这天为补天节。每年正月二十这天,这里的原住山民都要过补天节,女娃烙一张饼扔到屋顶上,以示补天之意,未出阁的女子还要穿上绣有青蛙的兜肚,求取女娲娘娘保佑。

    娘娘会与打郎会

    相传女娲娘娘在七月十五这天攥土造人,这天是人类的生日。为了纪念这个神圣的日子,人们相约在这天集会。到了这日,人们都制作蛙形人面的面人相赠,以感念女娲娘娘造人的恩德,并相互祝福子孙兴盛,没有子女的妇女在这天向女娲娘娘祈求子息。男娃女娃在这天都要穿上绣有娃人形象的兜肚,并互相展示。到了晚上,人们点起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在周围的林子中,男女可自由相会,谈情说爱,互约嫁娶,或幽会情郎,求子的妇女可以与中意的男子自由交合。这种习俗是母系社会走婚制度的遗孓,反映了从群婚到对偶婚的转变,应是当地影史的重要内容。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并一直流传到解放初期,当时,当地的干部还要专门派人保护会场。现在,打郎会的习俗已经取消,但娘娘会每年都如期举行。巧合的是,相传人祖兄妹也是在这天结成夫妻,种种巧合无法不令人浮想联翩,这中间到底有多深的联系,谁都无法说清。

    图腾崇拜

    洪庆山有一种古老的民俗,新娘在结婚的当天,必须穿上绣有蛙人的兜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多子多福。兜肚上的蛙人的形象,与姜寨遗址出土的陶钵上的娃纹基本相同,证明这是古代族神(图腾)崇拜的遗留,蛙人的形象,也就是最早的女娲神的形象,这一形象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改变而变成了后代的苗条少妇。

    史事传说

    洪庆山:洪庆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秦代,距今2200多年。《水经注》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山西南有清凉原”。洪庆山西南临灞水,低平成塬,即白鹿塬。《三秦记》说:“山西有白鹿原。”此原即秦汉时的灞上,也就是当年刘邦屯兵的地方。

    焚书坑儒:秦始皇34年(公元前213年),齐人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师古”分封,丞相李斯上书驳斥,主张禁止儒生颂古非今,以史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烧毁《秦记》以外的书籍,这就是“焚书”事件。次年,以“妖言乱黔首”的罪名,逮捕了儒生方士460人,诱至洪庆山脚的一条山谷中全部坑杀。这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

    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女娲传说:洪庆山区最古老的传说,莫过于女娲传说。传说天地初创,大地上最早只有一个人,叫做女娲。她身材修长,眼睛黑亮,面容娇美动人,长长的黑发随风飘逸。那时,天地空旷,田野葱茏,云彩经常跑到地上来,大地上云飘雾荡,彩虹成桥。女娲裸着美妙的身躯,有时在天地间飞驰徜徉,有时踩着彩虹来到地上,过着坦荡闲逸的日子。

    然而,天地虽然美妙,却只有她一个人。她开始感到有些寂寞。于是,她跪坐在清澈的墨玉河河边,抓起一把泥,照着河水中自己的样子,捏出了第一个小人儿,拿到嘴边,轻轻地吹了口气。神奇出现了。小人蹦到了地上,跳跃着高喊"妈妈"。女娲无比兴奋,她开始不停地捏小人。不久,就有了成千上万的小人欢呼雀跃在她的身旁。她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幸福,她称他们为"人"。后来,她疲倦了,懒散地站起来,从河边绿柳上折下一枝柳条,漫不经心地在泥土中抽打。更神奇的奇迹发生了,那些溅起的泥点迅速变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人,欢笑着向青草碧树的大地上奔去。

    女娲感到,必须让"孩子"们自己学会繁衍,那样,人就会在大地上生生不息,自己就可以继续以前惬心快意的生活。于是,女娲就把"孩子"们分成男人和女人,教他们婚嫁生育。人类从此开始自己繁衍后代,直到今天。后来,人们将女娲供奉起来,尊为"女娲娘娘"。女娲又过起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个古老而美丽的神话,至今令人遐思。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 小编为您整理陕西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