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绿清幽,决定在此修炼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来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观宇与亭阁始终深藏于密林之间,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1988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院所在园内建立了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
1998年被四川省科协授予“四川省植物学科普教育基地”。
2005年被中国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示范基地”。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55公里,位于距都江堰市34公里,距成都82公里的岷江支流龙溪沟源头。通过全封闭式高速公路25-30分钟,都江堰距青城山约有17公里。北纬31°44′54″,东经103°25′42″。
气候特点
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238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年平均气温15度,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地形地貌
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群山环抱的龙池盆地之中,盆周山地海拔在3500米以上,盆中龙池水面公海拔1800米。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山、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构造形成于1.9亿年前的三迭纪后期。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巨大的相对高差决定了与众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特点,由下而上,植物随着高差垂直分布,层次分明,明丽如画。这里各类植物多达3000余种,有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珍稀濒危树种莲香树、银鹊、圆叶玉兰、古银杏等,有3大片各60公顷的杜鹃花自然分布区。及中国科学院建立的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内的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异采纷呈,是中国重要的珍稀植物基因库。有棵古树原材的上部躯干和技桠腐朽之后,又在下半截粗大的躯干上共生了杜鹃、枇把、杨槐等五个不同品种的树木,高达20米,都长得枝繁叶茂,人称“五族同根”。
动物资源
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獐、天鹅、鸳鸯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外专家誉为“野生植物基因库”、“动物天然乐园”。除植物外,还有各种珍稀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一些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参观考查后均赞叹不已,认为这是世界上自然生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森林公园,被誉为世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水资源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主要景点
景点综述
森林公园在海拔2000余米处。四周海拔3600米的高山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环抱着面积4万多亩的盆地。盆地中央有一高山湖泊--龙池,堪称“天下奇景”。它是四川内海的遗存物,可谓1亿年前内陆湖的缩影,当年古内海生存的三叶虫、珊瑚及腕足动物的化石,在这儿随手可拾。龙池连同近岸的沙碛、草甸和沼泽,广达千余亩,其中水面有300余亩,清波微漾,群鸟翱翔,天鹅和野鸭恰然游荡在明净的水面。每有败叶入池,即有鸟儿将其衔走,故整个湖面始终光洁如镜,蔚为生态奇观。龙池宛如一块稀世玲玉,景区容量大,内涵深邃,白云蓝天和四周倒映入湖的青山翠林,衬托着金顶玉坛的龙王庙,令人恍若身临蓬莱仙境。在这里已开辟有杜鹃花观赏园、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和供桐专类园、中国特有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区、中国械树科植物及优质木材种质资源保存区、报春花、百合花专类园及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存区等。
整个森林公园的开发,根据“自然、古朴、幽雅、适用”的原则,建起了登高观景的八角重檐亭、菱形房、风车房、工字房、竹楼、木楼和外形仿天坛的蒙古色等住宿楼群,它既与周围自然景观浑然一体,而又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建设者们尽量采用风倒木、雪压木,树皮利用来盖屋顶、作间壁,枯枝古藤作装饰,既省钱,又使人工建筑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龙王庙
龙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高出龙池水面约80米高的台地上,面对碧波万顷的龙池,背靠耸入云霄的高山。在浩大的空间容量中,精巧地构建了由庙门、祈雨台、正殿和配殿组成的龙王庙建筑群。庙门设置在台地的两端,形成一个石栏环护的庄严祭坛。正中为汉白玉石砌成的八卦形图案的祈雨台,中央嵌着太极图硕大的阴阳鱼,表现着万物负阴而抢阳和天一生水的东方神秘文化的奥旨。庄严古朴的正殿巍然屹立在三层台阶上,黄色琉璃瓦的屋顶,在稳重平实中显现出飞动轻快的舒展姿态。殿内彩塑的黄、青、赤、白、黑五位龙神立像,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表现着五龙议治的主题,共商如何适时布云行雨,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繁荣安乐。
龙池风景
公园森林幽邃、翠峰环拱、山峦重叠,起伏迭宕,林海幽邃,是一幅绝妙的天然图画。区内自然环境独特,林海四季变化莫测,龙池碧波荡漾,山涧古树参天,绝壁瀑布飞挂,绿地野趣盎然。景色绝佳,集湖、石、村、瀑于一身,融奇、险、幽、雄为一体,为“春看花、夏戏水、秋观叶、冬赏雪”的四时旅游胜地。春暖之时,万木复苏,翠绿连绵,万绿丛中,报春花、杜鹃、牡丹、野百合等争芳吐艳,遍布林间;炎炎夏日,这里是避暑之胜地,游人或泛舟湖中,或戏水溪涧,听林海阵阵涛声,闻百鸟声声啼鸣,爽风拂面,舒目清心;金秋时节,红叶遍岭,层林尽染,随风飘零的叶片给森林铺上了一层厚绒般的金色地毯,令人迷醉;冬日来临,银装素裹,万山披白,一池玉镜,万树琼花。主要景点有:庙门、祈雨台、正殿和配殿构成的龙王庙建筑群。
鱼嘴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现更名为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
二王庙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
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旅游指南
都江堰市西北龙溪乡境内,距成都84公里,距都江堰34公里。成都西门车站每天有发往都江堰青城山、青城后山的班车和旅游车,约10分钟一班。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璐见不平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四川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