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福清南少林寺

时间:2024/11/20 2:50:2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南少林寺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至清初,因反清复明被夷为平地。直至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这才让其呈现在世人面前。1989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始重建,僧众齐心协力,把原先“万般皆欠缺、唯佛是具足”的佛教遗址,建设成三宝具足的武林胜地。

  • 别名: 莆田市荔城区寺庙
  • 门票参考: 免费
  • 开放时间: 8:00~18:00
  •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
№目 录
    详细介绍

    寺院规模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 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 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莲山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遥;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据守不过片刻功夫。从地理形势上看,少林寺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藏龙卧虎之地。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各寨遗址均存。山头尾和梧桐山还有高三、四十米颇为壮观的山涧瀑布。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两万多平方米,十方丛林的气度可想而知。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扑初题额的 “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着南少林寺,形成气势昂扬的寺院群落,重现了当年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唯一的遗憾是所有记载只是“林泉院”的痕迹,并无记载“少林寺”的字样,还是不能服众。

    寺院介绍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华山,距离市区16公里,东起岭头垄里,西至北门村,南起后卓村,北至祖山寺,福厦324国道贯穿全境,福厦高速公路与域内设有互通式立交口,荔涵大道穿越其间,为经济发展及南少林风景区提供便捷交通条件。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总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区内的九华叠翠与紫霄怪石被列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景区按景点自然地理分布状况,采用中心辐射的空间布局形式。采取带、区、片相结合的游览组织方式,形成“一带、三区、九片”的结构体系;即:以石盘水库为中心向北延伸的滨水休闲度假旅游节,南少林、九华叠翠、紫宵怪石等三个景区,少林览胜、九华叠翠、紫宵延福、澄湖锦碧、象峰雾海、风洋筠谷、苦竹幽境、姹埕康庄、西兰春晖等九个景观片区。风景区内景观资源丰富,树木茂盛、奇岩怪石、山青水秀、风光优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众多人文景观、古迹建筑、民间艺术与民间传说及丰富的传统文化与风物特产。南少林乃是南派拳种的重要发祥地,是弘扬少林文化的圣地,也是习武健身的学堂。1991年,中国武术学会、福建省体委、福建省武术学会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南少林遗址进行科学论证,认定南少林风景旅游区风景与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可开发性强。开发南少林风景区,建成集宗教朝圣、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乐健身于一体,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多层次旅游精品。预计景区年游客量可达500万人次。

    该项目拟重建南少林寺中的千佛殿、僧舍及武术馆等总建筑面积9000㎡;开发观光农业果园20000亩;兴建避暑山庄60幢;建设景点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投资方式采用合资或合作,项目开发后预计年旅游观光利税达6000万元以上。已委托厦门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设计规划,正组织论证等前期工作。

    主要拳种

    三十六宝

    “三十六宝"传统拳术是莆田市南少林拳种之一,起源于南少林。

    “三十六宝"拳种的套路以劲力突出为特点,多用拳、掌、指。腿法篱单实用。基本功以指、腕、臂、腰、桩功为主,劲力可分为:粘、缠、弹、等劲。在技击方面,讲究短打、擒拿、击打穴位制敌。 

    鸣鹤二十八宿

    鸣鹤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种之一,起源于白鹤拳,后演变为飞、鸣、宿、食四类拳种。鸣鹤拳与自然门、五祖拳、太极拳、地术拳等被列为福建省代表性拳种。其代表性传承人戴义龙曾出版《南少林拳医汇宗》等专著,2003年被中国武协授予“六段拳师”。其家传的《南少林拳谱》是研究南少林武术的重要资料。

    对鸣鹤拳的抢救、保护、挖掘、传承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以其深厚的南少林文化内涵,承载着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情结;二是以浓郁的南方特色,表现武术文化的精髓;三是拓展南少林旅游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鸣鹤拳”应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非遗价值

    2011年12月14日,与河南嵩山北少林功夫遥相呼应的莆田南少林武术,入选第四届省非遗名录。2013年-2014年,将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现最佳的全面保护目标。

    莆田南少林武术是中国少林武术在南方传播,并在民间植根、传承、发扬,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朵奇葩。莆田南少林武术自清代传入莆田民间已有300年历史,其武术精湛,技艺灵巧,可应用于健身、防御,它涉及历史学、军事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对南少林武术的传承研究,将有力地促进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弘扬光大,提高莆田的知名度,推动莆田及武术运动发展,对强身、防身也将起到积极的现实作用。

    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洪光荣会长表示,因莆田南少林武术在几百年传承历史中,以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形式而存在,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许多独门绝技濒临失传。如不及时加以抢救保护,必然造成失传或残传、误传的状况。20多年来,以莆田南少林武术协会为主体,对莆田南少林武术进行广泛的普查、搜集、抢救、发掘,并制定了五年计划保护措施,如2011年-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重点扶持培养濒危拳种后继传承人36人;2013年-2014年,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现最佳的全面保护目标。“但这些都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洪光荣说,希望通过本次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能让我市各界更加重视莆田南少林武术的挖掘和抢救工作,弘扬南少林文化,让这一有地方特色的拳种为海西建设和两岸的交流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相关活动

    2015年11月9日,莆田南少林寺举办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高峰论坛与南少林发展战略研讨会,活动吸引了200多位来自天南海北的僧众、政府官员、学者、记者及武术爱好者前往。他们齐聚九莲山,共同商讨中国佛教、南少林的未来发展宏图,进行了一场事关文化输出、弘扬南少林寺禅武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讨论。

    2016年3月中旬,莆田南少林寺一行55人应邀出席印度新德里举办的“2016世界文化节暨‘生活的艺术’成立35周年庆典”。 

    地理位置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下林山村境内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你猜我猜不猜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福清南少林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福清南少林寺 小编为您整理福清南少林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