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潭柘寺

时间:2024/10/5 19:26:5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从金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四月潭柘观佛蛇”已经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项传统民俗。人间四月芳菲尽,古寺玉兰始盛开。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潭柘寺玉兰花盛开,届时,美誉京城两株双色玉兰将会进入盛花期,潭柘寺也由此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潭柘寺的这两株玉兰,因其盛开时呈现下紫上白,双色渐变,十分娇艳,故而人们用三国时期东吴的两位绝色美女大乔和小乔来作比喻,由此得名“二乔玉兰”。除了二乔玉兰,潭柘寺中各种玉兰,紫色的,白色的,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十分壮观美丽。

  • 别名: 北京潭柘寺,嘉福寺,岫云寺
  •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 门票参考: 55元
  • 开放时间: 08:00~17:00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4~5小时
  • 旅游景区级别: 4A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明、清)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一、潭柘寺

  • 潭柘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而得名,是北京郊区较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 寺庙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现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二、潭柘寺

潭柘寺地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是北京中老年人拜佛祈福的好去处。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

其中,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

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

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三、潭柘寺

  •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
  • 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 9月来北京旅游,不妨带着满心的祝福,在香气氤氲的寺院拜佛祈福。

四、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清康熙赐名为“岫云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据史料记载,历朝历代,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都热衷于来此祈福,可谓香火鼎盛,明代以后,来这里求仕途的人也越来越多。

寺庙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现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五、潭柘寺

  • 潭柘寺是北京门头沟的著名景点,也是北京地区历史最久远的寺庙,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建燕京城”一说。
  •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其规模在清代康熙年间达到顶峰。
  • 如今的潭柘寺,基本保持明清时期风貌,寺院规模宏大,整个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属于风水宝地。
  • 寺内的“帝王树”高达30多米,树龄达千年以上,是潭柘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买购网小编推荐到潭柘寺必看的景点。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名“嘉福寺”,清康熙赐名为“岫云寺”,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寺院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轻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景点景观

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 ?

庞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 ?

新潭古道 ?

现今门头沟永定镇的东、西辛称村,原来合称为“新城”在历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处古渡口,也是一座繁华的大集镇。新潭古道从新城开始,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过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几乎是直线,全长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条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这条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还用于商业运输。潭柘寺一带盛产煤炭,有许多小煤窑,运输煤炭的骡子、骆驼、毛驴进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断。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桥,铺砌了条石或石块。 ?

门潭古道 ?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从北京到门头沟的主要道路,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开始,过永定河后,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上九龙山,经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从麻峪到圈门一段为平原,道路即宽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间,对道路进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为京门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门公路,并开通了门头沟区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阜城门到门头沟的圈门。门潭古道从圈门向南,翻越南大梁,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只有上山时为几百米长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盘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绕过两个山头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长只有三四公里。 ?

潭王古道 ?

这是指从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条古道。从潭柘寺开始,经阳坡园、赵家台、十字道到达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王平口向西经宅舍台、玉皇庙、东板桥、千军台,翻越大寒岭,过煤窝到军响,进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经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岭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县,远可达山西、内蒙等地,是西北而来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门头沟西部地区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地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的许多物资都是从这条古道运进山里去的,八路军、武工队、县大队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潭柘寺地区,打击敌人,将潭柘寺一带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并以此为依托,向永定镇一带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宛平县委和县大队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军潭柘寺地区,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区。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00

冬季:8:00-16:30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一线地铁苹果园站,出站后在西侧公交站台换乘931路公交车,终点站即是。

自驾路线:

莲石快速路至门头沟区石门营环岛左转,沿108国道行驶15分钟即到;阜石快速路向西至门头沟区双峪环岛左转,至石门营环岛直行,沿108国道行驶15分钟即到。

重要文物

宝锅

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潭柘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潭柘寺 小编为您整理潭柘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