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为战国时期文物。通高10.4厘米,口径28厘米,胎厚0.3厘米,周长87.9厘米。这件漆奁外壁彩绘了战国时代车马出行的场景,画家以5棵迎风飞舞的树分隔出4组互有关联的画面,26个人物姿态各异,犬豕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1987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包山2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物介绍
此展品为战国时期文物。通高10.4厘米,口径28厘米,胎厚0.3厘米,周长87.9厘米。漆木器。出土时间:1987年,出土地点:湖北省荆门市包山2号墓。
1987年,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镇包山岗发现了一座2300多年前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墓主人为楚昭王后裔,官至楚国左尹(即今天的司法部长),下葬年代为公元前316年。在这座命名为包山2号的楚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1件精美的圆形漆奁,出土时里面装有胡椒、铜镜、搽粉饰等物品。
这件漆奁出土后,外壁与漆胎分离,如果将外壁展开,会发现它是一幅长87.4厘米,宽5.2厘米的长卷通景画,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用色最多的先秦绘画作品。它采用深红、橘红、土黄、棕褐、青色等彩绘了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为了在有限的平面中合理布局26个人物、4乘车、10匹马、5棵树、9只鸟、2条狗和1头猪,古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以5棵树分隔出4组互有关联的画面,首尾连贯,过渡自然,是为中国最早的“连环画”。画面按其情节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画着奔驰的车马、冠冕垂缨的贵族、随从和迎接者,表现的是出行途中的景象;另一部分由气宇轩昂的御者和即将出行的马车为主体,表现的是迎来送往的场面。概述图中26个人物或跑或坐,扬鞭催马,衣巾飞舞,犬豕腾跃惊吠,树木随风摇曳,共同构成了一副清新隽永的生活画面,反映出战国时代的艺术趣味和生活热情,对研究战国礼仪、风俗、社会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