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己酉端午

时间:2024/9/17 9:35:2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己酉端午》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江贝先生集》。此诗由题目可看出,是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历五月初,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有感而作。整首诗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现了诗人贝琼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 中文名: 己酉端午
  • 类型: 七言绝句
  • 作者: 贝琼
  • 创作时间: 明初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己酉端午》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先写景,再兴叹,描述端午节的天气昏暗而有风雨,感慨因风雨而无人在汨罗江上对屈原表示祭奠和怀念;后两句诗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拟人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怀才不遇但能洒脱面对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态度。全诗借景抒情,巧用典故,委婉多姿,工致含蓄。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己酉端午⑴

风雨端阳生晦冥⑵,汨罗无处吊英灵⑶。

海榴花发应相笑⑷,无酒渊明亦独醒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端午: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

⑵端阳:即端午节。晦冥(míng):同“晦暝”,昏暗,阴沉。

⑶汨(mì)罗:汨罗江。传说屈原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吊:凭吊,祭奠。英灵:犹英魂,对死者的美称。此指屈原。

⑷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传自海外,故名。发(fā):开。

⑸渊明:即陶渊明,东晋诗人。醒:清醒。

白话译文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也一样仰慕他。

背景介绍

根据诗题“己酉端午”可知,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历五月初。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有感而作此诗。

作者介绍

贝琼(1314—1379),元末明初诗人。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崇德人。性坦率,博通经史百家。师从铁崖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明代出任浙江乡试官、国子助教、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鉴赏评价

整体赏析

此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起句写景,描述端午节的天气,由于有风雨而天地昏暗,这也暗示着因天气的原因野外少人行。这里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忠心为国而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这里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次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首句的风雨晦暝,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后两句将“榴花”拟人化,一个“笑”字赋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诗生动而蕴含趣味。诗人在与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虽有才华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开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诗人自寻烦恼,于是诗人只好自嘲地引用陶渊明的事迹:纵然陶渊明这样的纵情山水的隐士,对屈原的仰慕之情也丝毫未减。这里巧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面上是在自嘲,实际上是指超脱自我。一个”醒“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回味无穷。

整首诗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现了诗人贝琼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名家点评

内蒙古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温广义《历代诗人咏屈原》:委婉多姿,末句归结本人,是一篇工致的七言绝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己酉端午】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己酉端午 小编为您整理己酉端午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