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赤壁竹笋,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赤壁市素有“中国楠竹之乡”的美称,竹林面积达38万亩,赤壁竹笋富含磷、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地域产地
赤壁竹笋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茶庵岭镇、官塘驿镇、中伙铺镇、官塘驿林场、陆水湖风景区办事处6个乡镇、林场、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品质特点
赤壁市竹林资源丰富,主要竹种有毛竹、苦竹、水竹、荆竹、雷竹、慈竹等12属150余种。
冬笋底小短粗,呈圆锥形,笋体饱满,笋壳呈鲜黄色,肉色乳白,口感鲜嫩。
春笋底大粗壮,形态完整,笋壳呈褐黄色,肉色白中泛黄,口感脆爽。
生长环境
地貌特征
赤壁市属于鄂南残丘区,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自西南至东南一带偏高,西北至东北一带略低,形成自南向北倾斜;山地、丘陵、岗埠、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南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药姑山脉的老鸦尖、风打尖、金紫山诸峰自西向东连绵逶迤,与湖南省的临湘市、湖北省的崇阳县、咸安区形成天然的分界线。
境内大小山丘200余座。中部京广铁路沿线为海拔200米左右的岗地地带。北部滨江湖地区为海拔5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
地貌分布
赤壁市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西南起观音尖,东抵大竹山,长约62千米,宽1—3千米为丘陵地带。西起余家桥境内的中坝山,东至汀泗桥,东北抵西梁湖畔的御屏山,海拔高50—250米(个别在20米以下),系岗地平原地带,占全市版图面积50%以上。
平原主要分布在赤壁镇、黄盖湖农场一带,面积约118平方千米。境内构造溶蚀地貌比较典型,由历次地质运动和长期地质淋溶,在岗地平原地带,各类型地貌交叉出现,高低悬殊,构成各种坡、岭、滩、冲、垄、畈等微域地形。
志留纪页岩、砂岩构成的剥蚀地貌在全市境内交叉出现;而在陆水、皤河、汀泗河等河流两岸及长江南岸又多形成侵蚀堆积地貌。
水系水文
赤壁市有汀泗河、陆水河、皤河3条主河,东西排列,南北流向,纵贯全境,注入长江。
西梁湖、黄盖湖等大小湖泊处于河流尾闾,构成西梁湖、陆水、黄盖湖3大水系。
赤壁市降雨充沛,湖泊较多,河港纵横,自流泉广布,且有长江过境和陆水、黄盖湖、西梁湖4条水系的客水,水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特点
赤壁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严寒期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全市多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全境年降水总量27.568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径流深745.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2.845亿立方米。
丰水年径流量16.30亿立方米,平水年12.34亿立方米,枯水年9.70亿立方米,特枯水年6.65亿立方米。
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广阔的山地资源,丰沛的降水,为赤壁竹笋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生产情况
2013年,赤壁市有竹林面积160万亩,其中楠竹150.6万亩、立竹量2.5亿株,年产楠竹2200万株,竹资源占湖北省的80%。全市共产竹笋6万吨,其中雷竹产笋2.2万吨,产值1.1亿元。
荣誉认证
2013年03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赤壁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渊源
赤壁市境内有丰富的竹林资源,是“中国竹子之乡”,竹林在全市各乡镇里都有分布。赤壁自古就有栽培、食用竹笋的传统。
2000年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咸宁市竹林面积增长迅速,竹林基地建设已成规模。至2013年,全市已建成千亩以上楠竹基地178个,万亩以上楠竹基地26个,赤壁市被授予全国30个“竹子之乡”之一。
2014年,《赤壁竹笋》省级农产品地方标准已通过湖北省质监局立项审批。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爱吃不胖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赤壁竹笋】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赤壁竹笋 小编为您整理赤壁竹笋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