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王文兴

时间:2024/11/18 14:47:0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王文兴,1939年9月24日生人,籍贯福建福州,台湾著名作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曾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从事创作研究,于1963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在1960年创办《现代文学》杂志,负责编辑事务,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王文兴著有长篇小说《家变》《背海的人》,作品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此外,他还在2011年夺得马来西亚文学界最高荣誉的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 中文名: 王文兴
  • 外文名: Wang Wen-hsing
  • 出生日期: 1939年09月24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籍贯: 福建福州
  • 出生地: 福建福州
  • 星座: 天秤座
  • 生肖:
  • 配偶: 陈竺筠
  • 毕业院校: 台湾大学,爱荷华大学
  • 职业职位: 作家
  • 代表作品: 家变,背海的人
  • 主要成就: 荣获第十三届国家文艺奖,荣获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王文兴(1939年9月24日-),籍贯福建福州,台湾著名作家。1946年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曾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从事创作研究,于1963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1960年和白先勇、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负责编辑事务。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现已退休,专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家变》、《背海的人》。2011年,以他为主角的纪录片《寻找背海的人》获金马奖最佳剪辑和最佳纪录片两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剪辑奖。

主要经历

王文兴生于1939年9月24日,出自福州的书香门第。1946年,举家迁台,先住在台湾南部的东港,两年后迁居台北,他早在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读高中时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开始写小说。高中毕业后,他考取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王文兴作为大一学生,在《台大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守夜》。1960年王文兴和同班同学白先勇、欧阳子、陈若曦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早期的《现代文学》编辑事务多半由他负责。台大毕业后,他前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室从事研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1965年回国,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担任讲师,1979年升任教授,主讲英美小说等课程多年,提倡精读,对文学艺术之品评、赏析,有其独到、精辟之见解,极受学子之赞赏。后来也有在中文系任教。1985年入天主教。2005年与夫人陈竺筠教授同时自台湾大学退休。退休后开始撰写第三部长篇小说。

他的作品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代表作《家变》描写一个现代知识青年在成长期间所遭遇的精神冲突。作品出版后引起较大争论。有人说是“中国近代小说少数的杰作之一”,是“台湾文学二十年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本突破性的小说”;也有人说是“一本内容贫乏得可怜的作品”。

1999年,王文兴连获两项殊荣──《家变》同时荣登“台湾当代文学经典三十”和“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榜单。“台湾文学经典三十”和“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分别为台湾文建会(由《联合报》副刊承办)和香港《亚洲周刊》主办的国际学者票选活动。

2007年,王文兴获台湾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9年,王文兴荣获台湾文学之最高荣誉──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第十三届国家文艺奖。

因为王文兴与法国文化一直维持紧密的关系,并且翻译了法国作家波特莱尔的著作,也参加许多法国作家的聚会。为表彰王文兴对台法文学与艺术交流的重大贡献,法国政府于2011年4月22日向王文兴颁赠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的骑士勋位。

王文兴于2011年8月27日晚夺得马来西亚文学界最高荣誉的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主要作品

作品介绍

1973年,《家变》出版,引发轩然大波,这本小说对形式、结构和语言的创新被赋予了政治意义,也使王文兴被冠以当时的“五大毒草”之一。

“我不是从时代的角度来看家庭的问题。我在想《家变》里头如果有什么看法的话,早几百年前也都有,从古都有,对家庭冲突的思考,没什么特别时代性。台湾有个作家跟我说,《家变》的故事每家都在发生。”

《背海的人》则耗费他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才写就,文字晦涩难懂,极具象征意义。小说以南方澳为背景,一个退伍军人“爷”置身陌生而复杂的族群中——渔民、外来者、退伍老兵、妓女,更陷入郁郁不得志的命运泥沼。小说里,南方澳叫作“深坑澳”。

“深坑澳都是象征的意思,全台湾地图里找不到这3个字。但坑澳不少,可能是日语变过来的,我就把这几个字采纳过来,综合一下,把这个小港叫深坑澳。人掉在里头,等于掉到深坑里,拔不出来。”

王文兴曾解释他的文学偏向于symbolic realism,即综合象征和写实的文学。“那样一个渔港本身就有象征性。远在天边的小港,一个异乡人流落在那边,吃饭、人生男女的问题,都是最原始的。”

“实验主义大概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是不太敢用的,我们看到的最激烈的实验主义大概就是李商隐了。任何实验主义在当时都比较前卫。”

王文兴写作很慢,作品不多,但每次呈现在世人眼前,总是撼动文坛。写作速度以“慢”见称的王文兴,坦承他并不享受“慢”的过程,因为他的“慢”是为了克服很多困难以达到设定目标,而这个过程绝不是一件轻松和快乐的事。王文兴第一部长篇小说《家变》发表以来受到极多的争议,第二部长篇小说《背海的人》的写作文体也引人侧目,第三部长篇小说正在创作中,据说是一部与宗教有关的小说。对于还未发表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他预计也会引起大家的讨论,他卖关子的说,宗教不会是讨论的重心,但文字或其他部份应会引起争议。

作品风格

王文兴在197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家变》,引起不小的回响。部分评论家认为作者在艺术上追求所谓「文字要创新」,因而一些句子常常颠来倒去,显得古怪难懂;但有的评论者则持不同看法,颜元叔认为《家变》文字创新,临场感强劲,人物刻画真实,细节抉择精审,笔触细腻含蓄。1981年完成的长篇《背海的人》,也再度引起热烈讨论,内容透过现代寓言的形式,反映批评人性社会。王文兴以形式的创造肯定主题的严肃,鲜明题材,颠覆了传统伦理、传统教化下的传统思维。此外,特殊的文字运用,往往成为王文兴小说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无论是词汇选用、文句架构、甚至是字音与字形,都极具实验性。

作品列表

编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品类别

1 书和影 王文兴 联合文学出版社 1988年4月 论述(散文)

2 小说墨馀 王文兴 洪范书店 2002年7月 散文

3 星雨楼随想 王文兴 洪范书店 2003年7月 散文

4 龙天楼 王文兴 文星书店 1967年6月 小说

5 家变 王文兴 环宇出版社 1973年11月 小说

6 十五篇小说 王文兴 洪范书店 1979年9月 小说

7 背海的人(上) 王文兴 洪范书店 1981年4月 小说

8 草原底盛夏 王文兴 洪范书店 1996年9月 小说

9 背海的人(下) 王文兴 洪范书店 1999年9月 小说

10 玩具手枪 王文兴 志文出版社 1970年11月 合集

其他信息

个人生活

1969年,王文兴与台湾大学同系的陈竺筠教授结为秦晋之好,四十年来夫妇二人相知相随,同进同出,双双并在2005年1月同时荣退。退休后,王文兴专事写作至今,陈竺筠则以其美妙之英文文笔继续为台大作无私之奉献与服务。王文兴很感念妻子长年的体贴,认为幸福安定的婚姻生活对其写作提供了最佳的环境。

个人观念

少年时代的王文兴,也和很多同学一样,读书速度很快,恨不得一天之内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但大一那年,他的读书态度有了很大转变:“起先我只是光求文字表面意思的理解,到大一那年发现文字背后还有意思。”正是这一发现,让他认识到了之前囫囵吞枣式快读的弊端,认识到了慢读、细嚼慢咽的重要性,“当时我正在读一篇莫泊桑的小说,用慢读的方法,能感受到一句里面对一个人形象的描写,都如此栩栩如生,如果快读,这一句很容易就含糊过去,我是从那时就决定宁可慢读。”王文兴建议每天只读2000字,不必读太多,读太多了消化不了,等于没读,因为只有对所读的书做到充分了解之后,才算得上是真正掌握了书的内容,“我的意思是说读得慢,除了应该根据文字本身的速度以外,还应该加上理解。所以绝不能只是让眼睛扫过去,眼睛扫过去的话等于没读,快读等于没读。我们读诗就是慢读,任何人读旧诗,李白、杜甫的诗句你能够一眼扫过去吗?”慢读,因为是建立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所以就特别细致,就能从所读的书中发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但是,面对当下浩如烟海的书籍,慢读必将失去一些阅读机会,这也是许多读者的困惑,王文兴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他说:“真正好的东西读一两页,满意度是跟读一大部书没两样的。给自己规定硬性一天阅读几小时,详细地阅读,慢读,读不多也没关系。读不多就等于读很多,因为你收获很多。快读一天五六十页,等于什么也没得到。”

家族背景

其曾祖父王羹梅为清道光举人,曾任广东的知府。其祖父王寿昌,字子仁,号晓斋,曾与林纾合译《茶花女》,但王文兴认为,第一次把《茶花女》介绍到中国的节译本主要由其祖父一人完成。王寿昌不但精通法律、法语,中文造诣也较高,嗜好文学、诗画、书法。他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重视,不惜重金延名师教子女诗词、书画、抚琴。王寿昌有八子四女。八子是王广、王辛、王郁(即王庆定)、王炜、王勰、王迈、王飞崖、王铁崖(即王庆纯);四女是王燕、王生、王真、王闲。

其伯祖父王福昌,字幼石,船政前学堂第二届毕业,亦留学法国,专习硝药。1886年回国,任马尾船政局法文翻译,惜不永年。王福昌之子王景岐(即王庆骥),字石荪,清末留学巴黎八载,为法语及国际法专家,民国时期历任驻外公使。精于诗、书,曾为林纾口译《离恨天》和《鱼雁挟微》二书,著有《流星集》、《椒园诗稿》和译文《不平之鸣》等书,是民国时期著名外交家。王福昌之女王颖是黄花岗英烈方声洞之妻,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中国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早期反清斗争的志士。方声洞牺牲后,王颖担起家庭重担,含辛茹苦地把革命后代培养成人,成为外交学院的法语教授。民国初年,她在北平宣武门外开了一家长善医院,挂牌行医,为创建方声洞纪念医院筹集资金而辛劳奔走。

其父亲王庆定(即王郁,1899-1981)毕业于震旦大学,获法国文学学士学位,后留学比利时,且善古体诗。姑姑王真、王闲以及叔叔王迈少承家学皆有文名,擅诗词。姑姑王闲的诗有陶渊明的风格,后来志趣一转,成了京城有名的古琴演奏者。父辈里最有才气的慕陶(即王迈),喜欢上家里一个丫头,祖父王寿昌勃然大怒,一心拆散他们,就把慕陶送去别处读书,没多久慕陶病死他乡。惜英年早逝,其遗稿由其姊王真整理为《乔倩诗词》传世。(王友乔倩名迈,字达之,子仁先生寿昌之季嗣也。性富情感。家有婢,艳而荡,乔倩眷之甚。母氏知而嫁之,误适荡子,不安于室,卒沦落风尘。乔倩思不忘怀,因而善愁多病。尝有《金缕曲·题照》云:“恰是霓裳侣,问几时,瑶台岑寂,误来尘土。一片幽怀应有恨,付与清华旧谱。想月夜轻寒院宇,翠袖吟商应更好,听凤篁别有凝心处。只合向,婵娟语。飞花倘作回风舞,算年来飘零异县,添人凄楚。却恨啼鹃无气力,不替红芳为主。君试看尊前梦雨,散入江烟流澹碧,怕无端吹上新眉妩。空赢得,恨如许。”其钟情怜惜于此婢者深矣!乔倩既厌里居,乃游于汴。久之亦不遂其志,竟抑郁而死。当其将往时,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云:“离笛一声,吾今去也,暮烟黯遍江头。算年来心事,尽付东流。孰信多情无益,空赢得、辛苦凝眸,谁怜我,一身憔悴,三载闲愁。休休,今生已矣,独自去思量,且莫羁留。只家山堪恋,临别登楼。见说梁园春好。更可叹,萍絮飘流。伤心处,天涯孤影,岁月悠悠。”情景凄痛,自是其绝笔之谶兆矣。悲夫!其姐耐轩女士真,亦善诗词,能画。辑乔倩诗词,附刊于《晓斋遗稿》,并撰二十年来同怀回忆录,系以《锁窗寒·哭六弟》云:“汴水云飞,楚天日远,离魂何处?清游未倦,断送俊年如许。望征鸿千丝,萦恨归去,却付东流去。念孤衾病馆,风霜凄咽,有怀诉延伫。最难度,正别浦。灯深群山,雾暮联襟,唤酒仍旧,榕城旧侣。独西风荒草自春,梵梵玉树归尘土,沉吟绕梦池塘,泪洒幽窗雨。”)其最小的叔叔王铁崖是位国际知名法律专家,早年留学英国,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法,后因欧战返国。是北京大学著名法律教授,任过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国际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法官等诸多重要职务。主编《百科全书法律国际法》,著有《新约研究》、《战争与条约》、《国际法》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王文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王文兴 小编为您整理王文兴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