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辽宁省华宝辽砚博物馆筹建于2010年10月,正式开馆于2012年8月1日。博物馆主要展示宣传名家或获得各种奖励的辽砚作品,以及辽砚制作方面的传统工具、现代机械、高科技设备等,同时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工艺美术作品。博物馆在展示的同时,还开展辽砚历史沿革、石材工艺、风格流派等方面的研究。博物馆现藏精品辽砚近300方,还有国内外名砚、玉石、奇石、石雕、木雕、贝雕,名家书法、绘画、篆刻等其他艺术作品近千件。“群英荟萃”砚,规模宏大、雕工精细,是镇馆之宝。博物馆全天免费开放,不定期举办科普讲座,提供商品导购服务,设有参观、会谈、购物和娱乐等区域,设施较为完备。馆长章永军是辽砚第四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辽宁卷》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文联民间技艺委员会会员,本溪市辽砚艺术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工艺技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玉石、砚石鉴赏大师。
辽砚源于辽代、兴于清朝、盛于当代,与端砚并称为中国名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本溪地区所产的青云石、紫云石、木纹石和自然奇石等为原料,这些石材经上亿年演变,青云石绿如碧玉、紫云石紫若沉檀、木鱼石黄似金木、自然石形态奇异,不仅纹理清晰、色泽美观,而且质地极为细腻、坚实(硬度为2.8-3.2),属于抗酸、耐碱、拒腐蚀、不风化、无辐射的优良石材,素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雅誉。辽砚曾为“清宫御砚”和“大辽国砚”,现有89方清宫御砚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在全国首届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辽砚获得大奖,从此被誉为“南方有端砚,北方有辽砚”。辽砚作为辽宁“三宝”之一和本溪对外交往的“名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馆藏实力
辽砚独产于中国辽宁本溪,其特有的地质地貌经上亿年演变 ,形成褐石红和石青绿两种奇石,即紫云石和青云石,此砚石素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雅誉。这为辽砚的创作和雕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天然资源。青蓝色的石材上,生有凡缨紫红色的纹理,似蓝天红霞凝于砚台之中,望去令人浮想联翩,文思泉涌,倍受历代文人雅士的珍爱。当年张学良将军与其蒙师白永祯和赞辽砚的绝句为:“关东山里奇宝开,蓝天红霞凝石材。能工巧匠雕辽砚,珍品独秀四宝斋”。为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掘和发展辽砚这独具特色的地方产品,本溪市辽砚厂精选上佳石料,广集天下雕刻、设计人才,请专家指导,开始系列的辽砚雕刻,并在制作过程中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古老的图案与现代科技创意相结合,使雕、镂、剔、透工艺精湛,即不失传统美,又具有现代气息,使辽砚这一中华瑰宝再度大放异彩!
历史沿革
发展到清朝,此奇石已不只是局限于雕刻砚台,还用来雕制屏风,烟盒、坐屏等欣赏和实用品,相传到清代始祖努尔哈赤在一次游猎时不小心迷了路,遇到一村看到青红相间的奇石铺地、围成院落颇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感,便令随从请来当地一位知名老者,才知这就是流传久远的辽砚砚石,恰好此老者,擅长雕刻,家藏有几方宝砚,既送于老汉王,这位马上皇帝爱不释手,此后,辽砚一度传开、在努尔哈赤的号令下,老者又雕琢了一座山水座屏,现藏于沈阳故宫内。1929年,张学良将军下令征集辽砚,参加全国首届西湖博览会。当时辽砚名扬遐迩,与端砚齐名,并有“南为端砚北为辽砚”的称谓。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时,带去四方辽砚,以作馈赠,被日本友人称作是中国的“国宝”,小平高兴地说“辽砚是中国友好的特殊使者”。1998年初沉睡在瓦房店市地下五、六百年的一处明代贵族棺墓,被发掘出土。在大量的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方雕饰槽美的龙凤砚。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揭开砚盖,当年盛葬池间的墨汁依然能濡湿毛笔笔尖。砚底底款均刻有“自云塞制砚”五个字洋,据专家考证,这个“白云墓”即为今天本溪桥头瞩明代时的旧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斌斌有礼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辽宁省华宝辽砚博物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