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徐复观

时间:2024/11/18 12:30:5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徐复观(1903年1月31日-1982年4月1日),湖北浠水人,新儒家学派的大家之一,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徐复观于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七七事变后,亲身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曾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擢升少将。1949年徐复观迁台,定居台中,并历任省立农学院、私立东海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徐复观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等。
  • 中文名: 徐复观
  • 别号名称: 徐秉常
  • 出生日期: 1903年01月31日
  • 性别:
  • 出生地: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 毕业院校: 湖北省立第一师范
  • 去世日期: 1903年01月31日
  • 职业职位: 学者
  • 代表作品: 《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
  • 主要成就: 新儒家代表人物
详细介绍

主要经历

少时求学

1903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场凤形湾。12岁就读于县城高等学堂。旋入省立第一师范。

1926年入湖北省国学馆。

1928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考入陆军士官学校,涉猎政治、经济、哲学诸书,视野大开。

指挥战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秘密从事抗日活动被遣送回国。先后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任团长、军参谋长、师管区司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民党参与指挥湖北阳新半壁山、山西娘子关等战斗。

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受命任驻延安高级联络、参谋,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有所交往。6个月后返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并被授予少将,是蒋介石十四位核心幕僚之一,参与机要。

潜心学问

1944年往勉仁书院谒师熊十力,悟熊氏“亡国者,常先亡其文化”之言,乃潜心于中国文化典籍。

到台湾后,从政治圈转向学术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与唐君毅、牟宗三等海外学者一起推动儒学现代化研究,被称为第二代“新儒家”领军人物。

1949年他在香港创办的政治学术理论刊物《民主评论》,成为20世纪50至60年代台港地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舆论阵地。致力于宣扬新儒家的学说,他与牟宗三、唐君毅成为当时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1949年后在台湾与香港两地从事教育与学术活动,先后任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东海大学、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边研究学术。他还对台湾少数“台独”言论进行揭露批评,是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执着守护者。

1951年赴台中,任省立农学院教授。旋又应聘为私立东海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69年再至香港,应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新亚研究所教授兼导师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并重理《民主评论》编务,又任《华侨日报》主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向往祖国之情甚切。其寄友人吴仲介诗云:“浩劫荒荒事已过,喜闻重整好河山。衰年许下归根愿,约取秋来共看禾。”与故乡老友通信,表示:“倘得政府允许,亦当埋骨灰于桑梓”。

1980年秋拟回国探亲访友,因胃癌治疗未能成行。但仍为夏威夷大学主办的朱子讨论会作“朱程异同”论文5万余言。

1982年2月曾向蒋经国进言:“祖国统一的方法最好是和平谈判;早谈判比迟谈判好,主动谈比被动谈好,自己去谈比别人去谈好。”

徐复观先生于1982年4月在台湾逝世。他的骨灰1987年由亲属遵其遗嘱移回故里安葬。

主要作品

著述特点

徐复观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这些论著,思想深邃,立论卓特,文风雄健,涵盖中国哲学、经学、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其间一以贯之的主线,即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阐扬蕴含其中的中国人文精神。徐复观的学术著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涉猎的范围广,从思想史到经学史、政治史、逻辑学说史,从文学到艺术,均有建树;二是著作水准高,徐先生的著作条分缕析,结构整严,随机感悟,透辟见底,言词恳切,真诚感人。

主要著作

《政治与学术之间》《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两汉思想史》(三卷)、《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学集续编》等。

人物评价

徐先生乃斯世之英豪,他已尽了其鸣时代之艰难与民生之疾苦之责任。——牟宗三

我想在现代学术史上,徐先生扮演的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的学术经验和政治经验一样,可以说都不是正统的,但是其价值正在这种地方,他在价值上并不追攀主流或当权派,学术上也表示出伟大的异端的精神。——余英时

徐复观先生的人格风范,就像东海一样的辽阔,像大度山一样的永恒。——杜维明

徐复观与牟宗三、唐君毅同列为“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对现代新儒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兴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958年,他与牟宗三、张君劢、唐君毅联合署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成为新儒学思潮在港台地区崛起的重要标志。在学术上,他接受熊十力“亡国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加上他独有的政治与军事生涯,使他更关注现实生活,无意致力于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做思辨型、书斋型的学者,而是以思想史论、时政杂文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学术与政治之间思考和探索,力图发掘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把儒家政治理想与民主政治追求结合起来,把现代新儒学与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以建设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以自己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眼光,对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治思想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等,都作出了独具慧眼、敏锐深刻的阐释。

不仅在学术上,在他的大量政论文章、杂文也都渗透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中国文化的真挚关怀,体现了他的文化观和历史观,富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思想性。他对大陆“文革”时期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极“左”路线提出过尖锐批评。他去世前两年向前去看望他的廖承志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建议“中共能够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主义思想。”他还对台湾少数“台独”言论进行揭露批评。可以说,徐复观是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执着守护者。

徐复观研究专家李维武认为,徐复观学术思想有些很专业,可供少数人研究;但有些思想并不专业,作为大众的文化精神遗产,是可以让普通中国人了解,值得海峡两岸发扬光大的。如倡导中华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根基;忧患意识;还有他旗帜鲜明反对“台独”,等等,这些思想、这些精神财富都值得普通人了解、继承和发扬。

徐复观先生是现代中国卓有建树的学者,耿介不阿的思想家。他生活在后“五四”时期的时代风涛中,始终跋涉于学术与政治之间;他以深沉的忧患意识,从事坚贞的学术研究,严肃思考,引古筹今,上下求索,左右探源;在对立两极之间自觉地保持张力,在双向扬弃中渴求新的进展。因而,对晚清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时代课题,诸如历史形成的悠久传统能否向现代化转换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二重性、正负面作用如何分疏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独具卓识的创造性诠释,被海内外学界誉为“创新的传统主义者”,“献身于民主的斗士”,“敢于向权势挑战的人文自由主义者”。先生以武人之身能得以跻身于学术之林,而又有如许浩繁建树,不能不令人慨叹先生旧学渊源深厚,又令人有尽毕生之功方能穷经皓首之叹。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徐复观】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徐复观 小编为您整理徐复观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