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棕头鸦雀

时间:2024/11/18 9:55:5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棕头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webbianus),为莺鹛科,鸦雀属的一种动物。棕头鸦雀雌雄羽色相似,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主要栖息于中海拔的中低山阔叶林、混交林林缘灌丛地带和草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棕头鸦雀主要分布于中国,种群数量较丰富,且分布范围非常大。
  • 中文学名: 棕头鸦雀
  • 拉丁学名: Paradoxornis webbianus
  • 英文名: 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鸟纲
  • 亚纲: 今鸟亚纲
  • 目: 雀形目
  • 科: 莺鹛科
  • 属: 鸦雀属
  • 种: 棕头鸦雀
  • 亚种: 9亚种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000米的中低山阔叶林和混交林林缘灌丛地带,也栖息于疏林草坡、竹丛、矮树丛和高草丛中,冬季多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地边灌丛、果园、庭院、苗圃和芦苇沼泽中活动,甚至出现于城镇公园,一般不进入茂密的大森林内。

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朝鲜、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棕头鸦雀在中国分布较广,遍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北至黑龙江南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一直往南到广东、香港、广西、浙江、福建和台湾,往西到甘肃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

形态及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有时直到上背均为红棕色或棕色,头顶羽色稍深,眼先、颊、耳羽和夹侧棕栗色或暗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褐色或橄榄褐色,有的微沾灰、呈橄榄灰褐色。尾羽暗褐色,基部外翈羽缘橄榄褐色或稍沾橄榄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多为橄榄褐色具隐约可见的暗色横斑。两翅覆羽棕红色或与背相似,飞羽多为褐色或暗褐色,除小覆羽和第一枚飞羽外,其余各羽外翈均缀有深淡不一的栗色或栗红色,往先端逐渐变淡,内翈羽缘淡棕色或淡玫瑰棕色。颏、喉、胸粉红棕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暗红棕色纵纹,腹、两胁和尾下覆羽橄榄褐色或灰褐色,腹中部淡棕黄色或棕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脚铅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0-12克,♀12克;体长♂115-126毫米,♀121-135毫米;嘴峰♂8-9.5毫米,♀7-9毫米;翅♂45-60毫米,♀45-53毫米;尾♂56-70毫米,♀55-70毫米;跗蹠♂20-23毫米,♀19-21毫米(东北亚种)。

生活习性

主要以甲虫、象甲、松毛虫卵、蝽象、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攀缘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常边飞边叫或边跳边叫,鸣声低沉而急速,较为嘈杂,其声似‘dz-dz-dz-dzek…’。

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在贵州4月19日即见有已产卵的巢,4月27日即见有已孵出的雏鸟,而7月23日和7月29日仍见有正产卵的巢,或许1年繁殖2-3窝。在北方繁殖期稍晚,多在5-7月,1年繁殖1窝。通常营巢于灌木或竹丛上,也在茶树、柑桔等小树上营巢,巢距地在0.4-1.5米。巢呈杯状,主要用草茎、草叶、竹叶、树叶、须根、树皮等材料构成,外面常常还敷以苔藓和蛛网,内垫有细草茎、棕丝和须根,有时还垫有羊毛、猪毛和鸟类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6-10厘米,内径4-6厘米,巢高6-9厘米,巢深3.5-7厘米。每窝产卵通常4-5枚,有时少至3枚。卵白色或淡蓝色或亮蓝色或蓝绿色或粉绿色、光滑无斑,卵为卵圆形、长卵圆形或阔卵圆形。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棕头鸦雀】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棕头鸦雀 小编为您整理棕头鸦雀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