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灰伯劳(学名:Lanius excubitor),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北寒露。灰伯劳上体灰色或灰褐色,有黑色眼先、过眼至耳羽;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黑色具白端;翅黑或黑褐,具白色翅斑。下体近白或淡棕白色,有黑褐色鳞纹。
灰伯劳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次生阔叶林带的开阔或半开阔的生境,性凶猛,嗜吃小形兽类、鸟类、蜥蜴。
常见种类
灰伯劳成年雄性前额基部、眉纹以及眼先的嘴基部为乳黄色,头顶至尾上覆羽烟灰色;肩羽与背羽同色但具淡羽缘;尾上覆羽也具淡羽缘并染淡棕;中央2对尾羽纯黑具白色端缘,此白色端缘在外侧尾羽依次愈来愈大,而黑区相应缩小;至最外侧的尾羽的外部为纯白,内部的端部1/2亦为白色,羽轴中段黑色;眼先有一近圆形黑褐色斑;眼周、过眼至耳羽黑褐色;翅覆羽及飞羽黑褐,大覆羽具淡棕白色端缘,第3-9枚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翅斑;内侧飞羽有1-3毫米的白色略染淡棕的端缘。下体灰白色,颈侧、喉、胸、胁及腹羽均具细密的暗褐色鳞纹,胸、胁、腹羽微染棕色,尾下覆羽淡灰白色。
灰伯劳成年雌性羽色似雄鸟但棕色调更浓;眼先及过眼、耳羽为褐色;尾羽及翅羽的黑色均沾褐色。下体淡土褐色,满布暗褐色鳞斑。
灰伯劳幼鸟上体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淡灰白色;下体土灰色满布褐色密鳞斑。
灰伯劳的虹膜暗褐色;嘴黑,基部黑暗;脚黑色。
生长与分布
灰伯劳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下山地次生阔叶林带的开阔或半开阔的生境,如林缘、灌丛和低矮的杂木林等处。
灰伯劳在中国以内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新疆、宁夏、甘肃;中国以外分布于俄罗斯、蒙古、日本、朝鲜半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高加索、伊朗、阿斯特拉罕、伏尔加、西伯利亚西部,土耳其斯坦、阿富汗、非洲东北部。
生活习性
灰伯劳性凶猛,嗜吃小形兽类、鸟类、蜥蜴,各种昆虫以及其它活动物。常栖于树顶,到地面捕食,捕到后飞回树枝。将猎获物挂在带刺的树上,在树刺的帮助下,将其杀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称其为“屠夫鸟”。叫声尖而清晰的“schrreea”及拖长的带鼻音叫声“eeh”,也作粗哑的“ga-ga-ga”声。它不在中国繁殖,但在春、秋季节沿中国北方各省迁徙,并有少数个体在中国越冬。
繁殖方式
灰伯劳在4月上旬即已成对鸣啭,5月筑巢。巢置于不高的树上,离地0.5-1.5米。结构粗糙,外壁以灌木的树枝编成,内壁为细枝、干草、植物纤维及绒羽等编织而成。满窝卵4-7枚,淡青色具淡灰色斑。由两性共同负责孵卵,孵化期20天;雏鸟大约20天即能飞翔,在此之前已离巢。
价值及其他
灰伯劳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灰伯劳】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