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返回顶部

快雪时晴帖

时间:2024/9/17 0:41:1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是他写的一封书信。全文仅28个字,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行书、楷书交替书写,行笔自如流畅,神采飞扬,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法书”。《快雪时晴帖》真迹早已无处可寻,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普遍认为是由唐代书法家临摹复制的,因为年代距王羲之最近,又是唯一的一件,所以后人就一直把这幅《快雪时晴帖》当作真迹看待,成为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直接来源。

  • 中文名: 快雪时晴帖
  • 类型: 行书
  • 作者: 王羲之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内容介绍

释文

版本一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版本二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印跋

帖幅前有“廷”印,后有“绍兴”联玺,又有“褚”半印,及“明昌御览”“冯铨之印”等。

帖前后有董邦达绘《快雪时晴图》和仿倪云林山水。

又有清乾隆书“神乎技矣”4个大字,乾隆题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等7题。帖后有历代名人题跋。如:

元赵孟頫跋曰:“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延五年四月廿一日,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赵孟頫奉敕恭跋”等。

背景介绍

王羲之晚年时,毅然决然地辞去职务,追求隐逸自然的生活,这点也让他的书法艺术成为最能表现与抒发个人性情的一种媒介。其书风呈现典雅细腻的精致度,以及保有严谨的法度,却又能用笔秀美而劲挺,展现出他天然率真的性格,连他的只字片言或短纸信札,都获得后人的保存,成为历代学习书法艺术的典范。《快雪时晴帖》即是如此,它是王羲之大约在大雪初晴时写给友人“山阴张侯”的一个问候信札。

此卷《快雪时晴帖》是否王羲之真迹还存在争议,此帖北宋时即被认为是王羲之墨迹,作为墨迹著录于《宣和书谱》中。元代赵孟頫等鉴藏家,也认为此帖“良是千余年异物”;而现今学术界大多则认为,此帖是唐代精摹本。

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361年),祖籍山东,出身仕族世家,西晋末随父南渡,作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去职,与东土名士尽山水之游。热衷诗歌,音乐与书法。他学书历程是由近而古,转益多师,取资广博,尤其精研体式,将秦篆汉隶各种不同的笔法,融於真行草体中,形成最佳体式,所以唐朝人称颂他“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万世宗师”,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鉴赏评价

艺术鉴赏

点画

《快雪时晴帖》其点画俯仰生情,钩挑都不露锋。其着重表现在用笔尤为圆劲,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弹性感较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当,从容不迫,神态自如,骨力中藏。整帖看来雍容古雅,圆浑研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结体

《快雪时晴帖》结体以方形为主,平稳匀称,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十分多变,富有轻快的节奏感。帖中“羲之顿首”以行草开头,“山阴张侯”以行楷收笔,形式优美而富于层次。

“羲之顿首”,这四个字轻松自如,闲雅平和,亦行亦草,或断或连,笔意贯通。“快雪时晴佳想”,字字独立,笔圆墨润,介于行楷间,活而不滞,力透纸背。“快”字;左右相向的两部份,有着呼应的关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

章法

章法上,第一行上下的“行气”一贯,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间距疏朗,重心错落,“果为”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第三行自然作结,美感丰富。最后“山阴张侯”四字似元明卷轴之下款,气完而神足。

名家点评

明代鉴藏家詹景凤:“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

当代书法家启功《书法概论》:“此帖行笔流畅,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

《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二王名帖札记》:“《快雪时晴帖》的平静安详,略无火气,自有它的境界。”

后世影响

地位

《快雪时晴帖》被认为是王羲之仅次于《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其全文共28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影响

《快雪时晴帖》对后世书法名家影响深远,如,唐代李邕《麓山寺碑》与《李秀碑》(《云麾将军碑》)的体势、笔法取法《快雪时晴帖》较多,尤其是元代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也是远祖《快雪时晴帖》的。

历史传承

递藏

《快雪时晴帖》在唐初时赐丞相魏征,传于褚遂良。唐末宋初时归苏易简,传于苏家子孙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之手。后转归米芾。南宋初入高宗内府。明代由朱存良藏,后由卖画者售与王穉登,以后转手吴国廷、刘承禧。刘卒后又归吴国廷。元朝时先为张氏所有,后入元内府。其后为涿鹿冯铨所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乾隆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

192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快雪时晴帖》为其旧藏品。在日本侵占东北后,《快雪时晴帖》随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古物南迁,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1945年,日本投降后,《快雪时晴帖》转到南京。1949年初,《快雪时晴帖》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著录

《快雪时晴帖》在唐褚遂良《右军书目》、张彦远《法书要录》,宋内廷《宣和书谱》、米芾《宝章待访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内府《三希堂法帖》《石渠宝笈》等均有著录。

其他信息

重要展览

2017年10月4日—11月14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上,《快雪时晴帖》作为其精品之一展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快雪时晴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快雪时晴帖 小编为您整理快雪时晴帖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